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止致贫返贫、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落脚点.探究农户贫困脆弱性及其机制可为建立预防致贫返贫机制提供思路和借鉴.通过构建贫困脆弱性分析框架和测度体系,以秦巴山区为例,测度农户贫困脆弱性水平,分析贫困脆弱性差异,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①农户贫困脆弱性水平均值为0.046,贫困脆弱性等级呈现“纺锤形”分布.②农户贫困脆弱性水平及不同维度间差异明显.补贴依赖型、务农主导型农户受健康冲击或教育压力大且适应力薄弱,贫困脆弱性较高.多元型和纯务工型农户具有低风险与低敏感性,适应力较高,贫困脆弱性较低.③农户的暴露风险、适应力具有地域分异性,中山区农户自然风险较高且高贫困脆弱性的农户比例大;河谷川塬区农户的适应力较高.④建档立卡贫困识别与贫困脆弱性评估结果具有一定差异.⑤农户贫困脆弱性受家庭层面的户主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职业类型、社会连接度、政策依赖性、非农就业人数、生计多样性以及村域层面的地形起伏度、道路可达性、与河流的距离以及教育可及性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