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草昧,开闽中一代诗风——明代“闽中十子”刍论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han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初叶,诗坛初步克服元诗的纤弱,透露出一股清新的空气。在洪武至永乐年间,诗家辈出,争相凌竞,以地名派,风靡一时。著名的有:高启的吴诗派,刘基的越诗派,林鸿的闽诗派,孙蒉的岭南诗派和刘崧的江右诗派。明代著名的诗歌评论家胡应麟认为:“五家才力,咸足雄据一方,先驱当代。”(《诗薮续编》)
其他文献
清康熙时代名相、安溪人李光地,在他早岁当翰林院编修时,适值靖南王耿精忠叛清。他曾上《密陈机宜疏》(又称《蜡丸疏》),提出运用奇兵,避实击虚的平叛方案。该疏用蜡丸包裹,派人送至
以取代苄氧基吲哚-3-甲醛和4-硝基苯肼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通过缩合脱水反应合成了4个新化合物--取代苄氧基吲哚-3-甲醛-(4′-硝基)苯腙,其结构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报纸的美术编辑,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报纸的“美容师”。美术编辑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养,则直接影响着报纸的质量甚至发行数量。美术编辑的业务素养,主要体现在他的审美能力、
工作报道是实际工作中有价值部分的客观反映,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明确的导向性,是新闻媒体大量采用的内容。成功的工作报道能对工作产生积极的物质推动力和精神影响力,重大
以6-溴甲基-[1,3]二氧戊环并[4,5-g]喹啉-7-羧酸乙酯和酚(或硫酚)为原料,首次采用一锅法高收率地合成了6-苯氧(苯硫)甲基.[1,3]-氧戊环并[4,5-g]喹啉-7-羧酸,其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
在别人已经耕耘和收获过的土地上劳作,能够有什么作为?这本是当新闻记者最忌讳的一种状态?但出于种种原因,我们不时地陷入这种状态。《血染的希望》一文在《中国青年报》“冰
19世纪50~60年代,英国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近代的工业强国,有“世界工厂”,“世界农场”之称誉。其经济能有如此高速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国内史学界或偏重于研究工
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以它信息丰富、传播迅速、上网简单、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据报道,全世界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因特网连接,上网主机近
有一位记者讲述了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正常的不是新闻,不正常的是新闻。——这是不少新闻理论体系中所开列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之一。中国的新闻教材一般也没有排除这一标准
菠(艹棱)子在《中药大辞典》中记载含有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具有祛风明目,开通关窍,利肠胃功效,入脾肺二经。预实验结果表明;不仅含有糖类,还发现含有氨基酸、肽类、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