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针”疗法治脑瘫需要更多科学证据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事件:近日,有媒体发长文讲述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下称“郑大三附院”)对脑瘫患儿采用的“封针”疗法。这一已投入临床应用近30年的疗法,就此进入公众视线,并引发广泛质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表示,神经损伤一般是先天发育或后天损伤造成。如果是在胚胎中神经发育不好导致的脑瘫,即使后天有一些生长代偿,还是很难完全治愈。
  “至于‘封针’疗法,我觉得更多的是噱头。即使有效,效果也是很有限的。总体来说,这种疗法需要质疑。”孙永安坦言。
  “封针”疗法的全称是“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据描述,“封针”治疗时,医生会手持装满药水的注射器,在婴儿头部、四肢等特定穴位扎入拔出,3~5秒注射一针,一次需要扎几针到几十针不等。
  不能否认,在发明“封针”这种办法之初,也许确实存在为患者消灾去痛的医者仁心。但从后来的走向看,其划出的完全是一条借新技术为名大肆揽财的轨迹。现代医学判断某种治疗方法有没有效力,能否彻底治愈疾病,有着严格而具体的标准。比如,在足够多的样本中,进行对照研究。根据现有信息判断,郑大三附院宣称治愈脑瘫,缺乏可靠的量化指标。郑大三附院副院长、儿童康复科主任朱登纳已承认,设计的样本量不够大,“循证医学证据不是很高”。
  尽管现在还不能断定“封针”疗法对脑瘫患儿彻底无效,但相关方面很可能存在夸大其词的问题。证实对一种疾病有明显疗效,首先要确诊治疗对象患有该种疾病,而在郑大三附院宣传的案例中,一些所谓被治愈的患者事实上并没有患上脑瘫。拿症状类似脑瘫的病例说事,不仅涉嫌误诊,而且是典型的张冠李戴。
  临床应用的技术应该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有循证医学支持的技术。毕竟,创新疗法在进入临床之前,是要过好几道关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范存刚介绍,具体来讲,一项临床试验的開展,至少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准备:首先,所涉及的机构和参与试验的研究人员要有开展临床研究的资质;其次,要进行严格的注册、报备,严格设计试验方案、论证和修改;再次要有临床试验管理机构和伦理委员会的认可;最后,受试者要有充分的知情权,试验者要保证受试者的安全,在治疗过程中受试者有权随时退出。
  至于新疗法疗效如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强调,它也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行验证。(本刊综合)※
其他文献
机器人灵巧的“双手”通过5G低时延网络弹奏一曲优美的《茉莉花》;跨越上千公里,医疗专家远程5G在线指导手术;国庆阅兵、篮球世界杯4K和8K视频5G传输……2019年,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应用百花齐放,5G商用渐入佳境。  千呼万唤始出来。  10月31日,在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同时公布了各自的5G套餐资费,宣告中国正式进入商用5
期刊
2019年 10月 7日至 9日,随着 2019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陆续揭晓,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上再次闪耀光辉.rn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
期刊
此次获评最美科技工作者,是集体的荣誉.在得知自己被评为 2019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表示,之后会更加努力传播好
期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和大诗人刘禹锡一样,我最喜欢的季节就是美丽的秋天了.rn秋之美在于色.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就像一朵朵棉花围绕在太阳旁边.天空下
期刊
今天,妈妈开车带着我来到小河边.一路上,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天空中飞翔的小鸟、高大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嫩绿的小草.
期刊
一个平静的晚上,UFO突然像星星一样布满天空,成群的大雁四处逃窜,发出阵阵惨叫。原来,外星人入侵地球了。  外星人乘着UFO,用激光炮扫射地球,地球人拿出隐形炸弹向外星人发射。让地球人吃惊的是,外星人的雷达竟然发现了隐形炸弹,并将隐形炸弹全部炸毁。  地球人只好拿出绝密武器一一星星炸药。这种星星炸药是专门针对外星人研发的,只要碰到了外星人的皮肤就会爆炸。不一会儿,外星人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可地球人的
期刊
不用鼠标用眼睛就能操作设备、人工智能养的猪更好吃、机器可以识别工业产品的缺陷……10月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不难发现,人工智能、5G应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正改变着乌镇人民的生活,一幅幅人类未来生活的“科幻”图景正在千年古镇的桨声灯影里徐徐展开。   未来生活可以这样   坐在“百度大脑”的座椅上,眼睛跟着屏幕上的小点移动,匹配后眼睛移
期刊
监考判卷、钢琴陪练、课堂评估、答疑诊断,甚至代替老师上课……因为有了人工智能,这些关于智能教育的设想已经照进现实。  “人工智能 教育”将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将怎样改变我们的教育图景?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人工智能 教育”正在掀起一朵朵“智慧浪花”,改变着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师生关系等。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老师可以分析学生的整体和个体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点,预设课堂的教学重点。借
期刊
智慧出行离我们有多远?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向人们展示了这一问题的部分答案。在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中,200余家中外企业带来了最前沿的产品和技术,覆盖汽车、智慧交通、互联网、通信、电子、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  出行压力大、交通管理难等问题一直存在,因此,大数据、物联网正在不断被应用到出行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智能网联汽车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自动驾驶、人车交互等技术
期刊
新闻事件:通过手机上传一张正面照片,提供一些个人信息,短短数秒就能收到面相评分和命运报告,号称“准确率达95%”“能看透你的一生”……最近一段时间,“人工智能算命”风靡网络,引发关注。  置身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算命”把戏正在不断变换形式,在网络空间潜滋暗长。在微博微信上随手一搜,就能找到诸如“人工智能相面”“人工智能看手相”等内容。从在线相面、算卦,到通过电话号码、车牌号查吉凶,人们似乎只需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