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的非结构蛋白对干扰素调节因子3的作用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一种变异的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对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用A/FM/1/47、A/HK/1/68、A/HK/1/68-MA20、A/HK/1/68-MA20C和阳性对照Sendai病毒(SV)感染HEK293细胞,Western blot比较这些病毒感染后磷酸化的迁移较慢的IRF-3Ⅲ和Ⅳ型是否出现.亚克隆A/HK/1/68的野生型NS1和A/HK/1/68-MA20的变异型NS1至pcDNA3.1-flag构建flag-NS1野生型,flag-NS1变异型质粒,分别用两种质粒转染HEK293细胞,转染后16 h,感染SV 8 h,然后收集细胞,作Western印迹分析,用抗flag抗体鉴定野生型和变异型NS1的表达,用抗IRF-3抗体观测NS1对SV活化IRF-3的抑制作用,用荧光素酶功能分析的方法观测两种NS1对SV诱导的干扰素β启动子-pGL-2B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感染的5种病毒中仅毒性较低的A/HK/1/68-MA20和阳性对照SV能使IRF-3磷酸化,感染MA20后9 h开始有IRF-3磷酸化,23 h和26 h最强,比较A/HK/1/68和A/HK/1/68-MA20的NS1序列,发现从cDNA起始的第94位核苷酸由T变成C,蛋白质的第23位由缬氨酸变成丙氨酸.NS1野生型和变异型均有高表达.结论 A/HK/1/68-MA20的NS1的点变异可导致失去野生型NS1的抑制干扰素β启动子活性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进城务工子女的英语学习存在基础差和缺乏辅导等困难,对进城务工子女的英语学习,要采用家校结合的办法,学校和家长主动配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