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门源地震前Wq值异常空间演化特征对比分析

来源 :防灾减灾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F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地震活动平静参数Wq值方法,对1986年门源6.5级、2016年门源6.4级两次地震前Wq值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次门源地震前,震中及周边区域均出现了地震活动性参数Wq值的空间区域出现-扩大-收缩-扩大-收缩的异常,但两次异常的演化过程的持续时间和发震时的特征有所不同。
其他文献
对岫1井水温自1997年7月1日至2015年9月15日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2015年8月4日营口市盖州市M4.3级地震前有显著的异常变化。综合分析认为,岫1井水温前兆异常属于短期,临
基于云南-栋框-剪结构的医院楼,应用粘滞阻尼器进行减震分析;简要介绍了粘滞阻尼器的常用布置原则、计算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方法;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有无阻尼器结构模型进行了计算
通过福建地下流体多起非地震前兆异常调查核实,展示每一起前兆异常调查的思路和技术分析的过程;阐述各异常的表现形式;分析其不同的干扰源;并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引起地震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也日益多元化和便捷化。针对甘肃省地震台站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领域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供给能力不足、互动性不强和效能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地震台站创新公共服务方式、促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真正落地见效的思路和建议,以推动甘肃省地震台站工作从注重行业自身服务逐步向重视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转化。
档案管理工作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地震科研项目研究过程的真实记录,也为地震预报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具有研究和管理过程的可回溯性。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建设卓越成果的记录。通过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辽宁省地震局档案工作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为快速获取地震现场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灾害信息采集系统。文中结合Android开源平台及云计算技术特点,探讨了基于Android平台地震现场灾害信息采集系统的开
以沈阳地铁一号线重启区间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基于均匀试验设计法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法确定隧道围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与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通过BP
文章在对宁夏区域典型经济承载体的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以往南北地震带地震中建筑物的震害经验和震害统计研究,对宁夏典型房屋建筑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宁夏区域房屋建筑的震
针对目前常用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和方法评价指标单一,难以有效体现不同区域人员伤亡的差异等问题,通过归纳总结历史地震案例中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提炼出影响地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关键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为人员伤亡评估方法的改进奠定了基础。
对宁夏海原小山YRY-4型钻孔应变仪进行实地相对标定后,数据比标定前有明显好转,资料的相关性显著增强,这验证了海原小山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相对标定后的潮汐因子灵敏度明显提高,稳定度明显改善,出现显著的同步变化趋势,相关性明显增强,各元件均有正常背景。对比钻孔应变各元件观测数据变化曲线,在固原ML3.8级与定西ML6.6级地震震前出现的扭曲、转折、恢复现象,是地震前地下应变积累和调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