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本真性”——以本雅明和海德格尔的艺术观念为例

来源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本雅明通过艺术作品"物性"或"光韵"的丧失来把握艺术作品的本真性问题,那么海德格尔的策略则是反其道而为之,从存在论角度通过"艺术作品"是否能见到"物性"和器具性来把握艺术作品的本源。两者思考路径虽有差异,却殊途同归,皆指向图像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本真性问题。艺术作品的图像化分享,冲击了传统艺术史对艺术作品的既定确认模式以及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交由审美体验来确认,即审美体验介入艺术。其后果是原本的"艺术作品"与均质化的"图像"在审美体验上日益趋同化。
其他文献
尿潴留是某些手术的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往常用改变体位,局部热敷及诱导疗法,但往往效果不佳,导尿虽然能解决排尿困难但无疑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感染机会.我科自1999年起
摘要:自唐以来,魏晋二王笔法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书学笔法之正宗,汉隶、唐楷等也一直作为中国书法的传统,当代亦是如此。然而当代书坛一些“特色”笔法近些年来十分活跃,存在于不同层次的创作主体中,如揉笔、抖笔等,往往为学书者所不解。一种新笔法的出现绝非无根之木,凭空创造,如果没有创作观念、审美倾向或书法理论作为支撑,不可能被扩散到如此广泛的创作主体中去,这其中必有原因。本文试对这些流行于当代书坛的特色笔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