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傅磬是傅磐是广西著名的本土音乐创作家。他的音乐创造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生活性,而且还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这是一种来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的艺术创造特色,也是其作品永葆生命活力的根源。
  关键词:生活 傅磬 音乐作品 艺术特色
  一、引言
  傅磐是广西著名的本土音乐创作家,1988年,他凭借那一首《渔村夜曲》在全国“广播新歌”征歌大赛中获得了“特别奖”的不菲成绩。从那以后,傅磬这个陌生的名字开始为众人所熟知。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傅磬的创造灵感不断喷发,并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民族乐曲,成为了广西乃至全国音乐创作界不可多得的一个音乐创作人才。傅磬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时代气息、民族特色和生活色彩,是广西这个“世界民歌向往的地方”哺育了傅磬这样的一种音乐创作特质。然而,从深层次分析,这更是生活体验和感悟给予他的馈赠。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给了他源源不竭的创作灵感。
  傅磬成长在富有广西“美人鱼之乡”之称的广西合浦沙田镇的一个小渔村里。从小面对着一片浩瀚的大海,每天看一看海潮一涨一落地舞蹈,偶尔听一听海风一快一慢地歌唱,他无时无刻地感受着生活的旋律。海边的童年滋润着他的心灵和人生,引领着他逐渐走向音乐创作之路。此外,海边京族渔民早晨伴着歌声出海撒网捕鱼或旁晚满载而归哼着喜悦之歌的情境也给了他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音乐感受。京族地区的民间歌曲风格鲜明,旋律优美,结构完整,而且包容性广,这使它能够有机的融合其它民族民歌的音调特色。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都给傅磬带来了特有的音乐创作感悟,并成就了他音乐创作上的耀眼光辉。
  二、生活在音乐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艺术创作只有扎根于生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够找寻到永不干涸的创作源泉,创作出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毋庸置疑,这是广大艺术家们的共识。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虽然今非昔比,当下社会的巨变给人们的生活和观念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冲击,但是艺术创作的生活性永远是一个不变的主题。融入到广大群众的生活中,并从中探寻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和民族心声仍将是艺术创作的魅力和精髓所在。一个音乐作品,不管看起来是多么的华丽和前卫,如果其不能映现出当下生活的信息和表达民众的时代之强音,是难以获得广泛认可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因此,音乐创作不仅要融入生活,更要发现生活。在生活的源泉中发现新奇,并对其进行艺术化的改革和创新是艺术家创作水平的重要体现。所以,艺术创作绝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但要融入新生代的生活中,更要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去体悟生活。
  艺术体现了生活的美,但艺术并不是简单直白地对生活进行描摹,它通过艺术家的研究来透视而发现,通过特殊的形式来呈现,这种美往往是来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音乐艺术融合了艺术的形式美、民族语言的韵律美、人民大众的情感体验美,从而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无比愉悦之美。而这些美的体现都需要创作者不断地在继承中寻找超越,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不断的去发现和创新,并应用与现代人思想相吻合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表达。艺术离不开生活,但艺术毕竟不同等于生活。艺术之美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之美的夸张表达,是生活中点滴之美的一种“放大”和升华。因此,艺术也不仅仅是生活之美的简单夸张,更是体现了一种民族的精神之美和文化精髓。历史的演变,社会制度的变更,必然会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并衍生出新的文化信息,因此,音乐创造必然要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即音乐作品要在形式上创新的同时尽可能的做到“神似”。而要做到这一点,生活便成为了其中的一个焊接口。生活元素的介入才能使音乐作品富有鲜活力和表现力。
  三、傅磬音乐作品的生活性元素
  傅磬是一位作品丰硕的音乐艺术创作家。从第一首在全国获奖的作品《渔村夜曲》开始,傅磬的对音乐的创作热情就一发不可收拾,创作的灵感和激情犹如喷涌的泉水一般跃然而出,并成就了他诸多的音乐创作大奖。比如《京家女》、《苗妹的芭蕉林》、《木棉花红的季节》、《捶苗布》、《太阳与星星》等,纷纷获得全国“广播新歌”特别奖、金奖、银奖、铜奖、政府奖等;《老王》、《三月三,九月九》、《挑着好日子山过山》、《人民公仆》等,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铜鼓奖等。不可否认,这些成果和殊荣体现了同行对傅磬创作能力和水平的认可,而对于这些作品的问世,傅磬深深地体味到艺术创作的艰辛。为了采风,他踏遍了壮乡的千山万水,并深深地爱上了广西这片“多情的土地”和“民歌的富矿区”。然而,令他感悟更深的是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优秀的音乐作品正是从生活中提炼升华而来的。而每当回想起当初的创作冲动,傅磬坦言:“应该说这是生话的馈赠,是生话给了我灵感,是生话给了我索材”(麦展穗,2002)。
  傅磬的成名作是一首京族风格的歌曲《渔村夜曲》,这一首歌深情地描绘了一位渔家阿嫂想念出海打渔的丈夫的情景:“是谁把窗儿轻轻敲?渔家阿嫂心里坪坪跳。昨夜送郎出海去,莫非眨眼回来了。我推开窗户瞧一瞧,哎呀呀,原来是风儿开玩笑”。这是一首反映渔家大嫂内心世界的歌曲,创作者傅磬应用缓慢的节奏和平稳的旋律来勾画出了歌曲的主题,从而将渔家大嫂对丈夫思念那种憨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并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同时,这首歌也营造了一种海边月夜的唯美情景,恰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给人予宁静和愉悦。这是一种海边渔民生活的艺术化体现,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作者能通过这首歌将这样的生活气息体现得惟妙惟肖,是与其从小在海边长大的生活背景离不开的。熟悉的海边生活环境、京族的风土人情和渔民的音容笑貌,还有儿时时常吟唱的那些民歌,都自然而然的融入作者的创作中,激发了作者无限的创作灵感。
  显然,傅磐歌曲创作所体现的生活性并非“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之作,而是源于他的生活实践和理性思考。比如,傅磐的《苗山雨》,这首歌的灵感则来源于他在大学时期,和几位同学到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时的生活体验。第一次到苗山,傅磐产生了一种浑然一新的感受。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山绿水,还有那里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了他,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苗山雨》的歌词,适好以“我”的身份描写了身临苗山的感受,这与作者傅磐大学时期“苗山之行”的生活体验不谋而合,因此他谱曲时感触良多,感同身受,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首倍受喜欢的歌曲。如果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体验,很难想象作者能如此传神的传达这样的一种歌曲意境。   傅磐的另一名作《老王》荣获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也是一首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经典之作。《老王》这首歌反映的是新时代扶贫干部如何为改变穷山寨的面貌而“从此山里山外跑,热情热血热心肠”的一个故事,表达了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展现了扶贫干部扎实肯干的良好形象。“谱曲时,傅磐把它定位在通俗化、随意性很强的风格上,一改往常那种歌唱英雄的激昂情绪,用口语化的旋律,娓娓道来”(麦展穗,2002)。这样的表达非常贴近民族地区的现实,是民族落后地区扶贫干部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歌曲创作绝非凭空想象而成,而是创作者深入基层民众生活,不断地从中捕捉创作的题材和激发创作的灵感所成。
  四、傅磬音乐作品的生活性超越
  2004 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隆重推出了广西原创作品——傅磐的力作《老王》,并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业内人士的叫好声。《老王》的成功在于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用质朴和真实的音乐艺术语言来对观众进行情节化和故事化的诉说,不仅在画面、节奏、色彩的处理和结合上恰到好处,而且做到了真切感人,极富艺术感染力。“《老王》的成功再次印证:艺术魅力来源于生活;只有生活,才是产生优秀作品的沃土;只有来源于生活的作品,才能在大众中产生共鸣”(黄海燕,2007)。同时,倘若加以审慎地品味,我们也不难发现,《老王》的成功不仅源于其艺术创作的生活性来源,而且还源于其对生活性的超越。
  傅磐音乐的生活性超越首先在于其在音乐创作上的所体现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在《老王》这首歌曲中,傅磬使用通俗歌曲的创作手法和非常随意性的音乐语言来谱曲,但却在歌曲中体现了非常浓郁的民族风格,形象地表现了一位少数民族干部的人物特征。为了体现“老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特点,作者在歌曲《老王》中三次引用《刘三姐》中那句家喻户晓的歌词“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这三次《刘三姐》音乐的引用恰到好处,大大增强了歌曲的艺术魅力”(庞小连,2012)。傅磐音乐不仅仅是本土民族音乐的体现,更是体现了现代审美意识的元素和传统艺术的融合与发展。《老王》这首歌曲的创作时期是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狂潮时期,歌曲的创作者傅磬也深受这一趋势的启发和影响,在其音乐创作中融入和体现了这一“时代之强音”。这是改革开放极其促进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重要体现。
  傅磐音乐的生活性超越更体现在其歌曲所反映的精神上。时代精神是歌曲的灵魂,是音乐作品长久的生命力所在。如果艺术作品只是简单的映现生活,那么它也很快会随着生活的消逝而被遗忘。在《老王》这首歌曲中,作者不仅简单地阐述了“老王”的工作和生活,更在其中凸现了“老王”这位少数民族扶贫干部勤政爱民、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公仆形象。这是扶贫干部的时代精神所在,“老王”只是扎根和奋斗在民族落后地区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一个缩影。正是这样的一个又一个“老王”的存在,使民族落后地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王》这首歌曲不仅是在描写生活,歌颂人民的好干部,更是表达了“血浓于水”的党群之情。
  总体而言,傅磐音乐创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兼容并蓄,在继承中创新。具体而言,“那就是用现代的审美意识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用世界的眼光激活本上的音乐资源,用时尚通俗的形式包装经典高雅的品质,形成现代与传统、民族与世界、通俗与高雅的融会贯通,寻求适合新的一代听众审美情趣的音乐语言”(黄伟林、麦展穗,2005)。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傅磐音乐创作上的生活性根源和生活性超越。
  五、结语
  生活离不开艺术,而艺术更要扎根于生活中。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的根源和主题,这是不容置疑的。傅磐在音乐创作上的巨大成功再一次证明了这一命题的正确性。然而,艺术作品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它必须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超越,这是艺术作品永葆生命活力的必然要求。从以上对傅磐部分代表音乐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元素在他的音乐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音乐艺术不仅反映了生活,更体现了创作者的人生和思想,体现了超越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升华。从傅磐的音乐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民族艺术的伟大音乐艺术创作家。成功的音乐艺术创作者首先必须是积极地生活的人,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元素并艺术化地将其通过音乐语言来加以表达。傅磐所创作的音乐艺术作品颇多,虽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成为了人们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但每一个作品的问世都体现了他对独特生活体验的一种阐释。
  参考文献:
  [1]黄海燕,傅磬.灵性在山水间跳跃[J].当代广西,2007,(01).
  [2]黄伟林,麦展穗.汇山海之风,谱八桂大歌——论作曲家傅磐的歌曲创作[J].南方文坛,2005,(02).
  [3]麦展穗.不倦的歌者——试论傅磬的歌曲创作[J].男方文坛,2002,(04).
  [4]庞小连.谈谈广西本土音乐家傅磬的歌曲创作特点[J].大众文艺,2012,(01).
其他文献
摘要:在歌唱中,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一直是歌唱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歌唱是用人声表现音乐与情感的艺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情感 技巧 歌唱 圣桑 我心怒放  序言  在歌唱中,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一直是歌唱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歌唱,可使人体验到歌唱艺术性的美感享受。所以,歌唱中,情感与技巧的艺术性释放既是体现一个歌唱者的歌唱修养所必须具备的艺术素质,同
期刊
音乐时空:埙以古朴、苍凉的音色见长,为何在宫廷音乐中经常会用到埙这件乐器?  屠式璠:我国古代的乐器按材质分类,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史称“八音”。埙是土类乐器的代表,作为一大类乐器的代表当然不可或缺。现在一些电影、电视剧中以埙配乐的,多取其哀伤、悲凉的效果。古人似乎另有考虑,如《三礼图》中的记载:“……埙以水火相合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合而后成声……要皆中声之和而已。”唐代郑希稷
期刊
摘要: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会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索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是值得每一位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探讨研究的问题。笔者进行积极地学习和探索,将以邵阳学院为例,探索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专业“三个一”工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地方性本科院校 音乐专业 “三个一”工程  地方性本科院校音乐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可持续
期刊
摘要:文章针对广东省艺术联考音乐类,声乐主修,钢琴副修课指定曲目的小组课教学辅导,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体会,通过实践进行的教学总结,并以六级曲目为例,从作品分析到曲目每一阶段的辅导,方式方法的过程,作了较详细的解析。  关键词:艺术联考 钢琴副科小组课 指定曲目辅导  一年一次的广东省艺术联考吸引着千千万万追求艺术,为实现艺术梦想的考生们。这条高考捷径似乎经过了高潮期,如今变得越来越难走。  首先
期刊
摘要:《秦川抒怀》以其经久的艺术魅力使众多的笛子学习者、爱好者对它情有独钟,久吹不衰。为展现秦川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奔腾豪放的特点,马迪先生选用了具有“抒情男高音”之称的E调梆笛来进行演奏。《秦川抒怀》取材于陕西秦腔曲牌,借用皮影戏中的“碗碗腔”,以笛子模仿板胡的特殊压弦法,创造出了笛子的垫指揉音技巧,使笛子吹出类似板胡演奏“碗碗腔”的效果。此曲委婉、奔放,感人至深,抒发了人民对欣欣向荣的秦川由衷
期刊
摘要:黎锦晖是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他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的影响,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歌舞节目,本文试图以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为切入点,并加以举例来论述近现代时期的总体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近现代 艺术特征 黎锦晖 儿童歌舞剧  一、近现代社会的艺术发展状况  1917年至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使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五四”运动
期刊
摘要:久石让音乐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风靡全球推波助澜的同时成功实现了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共赢。本文从高叠和弦、极简主义、民族风情、童心世界观四个关键词来谈论久石让动画电影音乐的创作特色,看其是如何在推陈出新与不违背大众审美情趣的天平之上寻找到一个完美平衡点的。  关键词:久石让 动画电影音乐 高叠和弦 极简主义 民族风情 童心世界观  近年来,随着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走红,还有一个名字渐趋为大众所认知——久
期刊
摘要:古筝,是我国音乐艺术中的一颗瑰宝,它历史悠久,派别众多,山东筝派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山东筝派,又名齐鲁筝派,其曲优美,刚劲有力,音韵浓郁,就好像山东人性情豪爽,为人仗义,粗狂豪放,不拘小节的性格,为人民所喜爱。《铁马吟》这首古筝独奏曲就很好的诠释了山东筝派的特点。本文就着重以山东筝派的代表人物--赵登山老师以及他所创作的曲子《铁马吟》为例,对山东筝派的艺术特征加以粗略的研究。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声乐演唱的基础就是气息和咬字,气息和咬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而咬字中最难的莫过于闭口音的处理。关于歌唱中闭口音处理的方法,在笔者还是学生时期就已经开始探索,并在演唱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心得。从教几年来,又运用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的探究成果。目前,这种处理方法(笔者把它命名为“开元音拼读法”)主要运用于民族歌曲演唱的指导之中。以这种理论方法为基础,针对《父老乡亲》这首经典民族歌曲做指导分析。
期刊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同时市场也不断地给大众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音乐为例,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科技手段的进步让我们感受到音乐——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和大众媒介的各种传播手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近年来,少数民族音乐被媒体从业者以各种方式尽可能多的呈现在大众面前,比如举办少数民族音乐的比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