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识”的深入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8c4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學年,我主要针对小班幼儿数学教学中的“数的认识”作深入研究。
  首先,我认真学习了《指南》中科学领域里数学方面的内容,并对小班幼儿“数的认识”有了如下了解:
  一、《指南》目标中仅对小班幼儿有掌握基数概念的要求
  小班基数概念的学习目标涉及到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和按数取物。说出总数是幼儿在数完物体以后能说出物体的总数,按数取物则是要求幼儿能根据他人的要求从一堆物体中取出一定数量的物体。按数取物是掌握基数概念的标志,如,要求幼儿从放有20颗纽扣的盒子中拿出5颗纽扣则表明幼儿已经真正理解了5的基数含义。说出总数是按数取物的前提,但能说出总数并不一定说明幼儿真正理解了基数含义,因为幼儿有可能是在一种模仿的水平上完成数数的过程,并不明白最后说出的数是代表了整个集合的数量。小班末掌握5的基数概念应该是一种最低要求。研究表明,城市刚入园的幼儿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掌握了5的基数概念,到小班末,我国城乡幼儿中有60%的人已经掌握了10的基数概念。
  二、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数学是一种高度结构化,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抽象符号系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涉及到对这些关系理解的主动建构,这种建构是以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基础。儿童数概念的形成要经过数十年的漫长过程。研究表明,尽管2岁的幼儿还不会数数,但他们已经有数量目测的能力。目测即在不用数数的情况下能较快地、准确地说出小的集合的数量,成人和儿童都具有这种能力。2岁幼儿能准确地目测1—3个物体,3岁幼儿的目测范围增加到4,4—5岁幼儿的目测的最大数是5。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小数量目测能力给他们后天的数概念的形成可能提供了一个基础。
  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后天的学习和建构,这种学习依赖于大量的感性经验和对自己的操作经验的反思。最初,儿童是从成人那里有口无心地学会唱数阿拉伯数字,但并不真正理解它们的数量含义;然后他们也是在成人的示范下,学习数数的程序性技能,尝试把口头数数、手指点数动作和所数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起初,这种对应对儿童来说并不容易,因为它涉及到几方面技能的协调,所以他们的数数经常出错,有时漏数,有时漏指了物体。我国儿童一般在3岁半到4岁之间形成数的基数概念。也就是说,许多儿童在3-4岁以前虽然经常数数,但他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基数的概念。儿童对基数意义的理解是他们从数数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正是数数,特别是数数的动作以及对动作的反思起到了一座桥梁作用,它帮助儿童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儿童借助于实物和操作建构了对数的最初理解,随着儿童对数的理解水平的提高,他们要借助的实体的抽象程度也不断提高,如最初要在实物的水平上理解数,接着可以用手指来作为实物的替代,然后可以在表象的水平上理解数,最后可以不用依赖任何具体的媒介仅用符号就能完全理解一个数的含义。
  三、“数的认识”的教学经验
  最后,根据教学情况,罗列了一些小班幼儿在“数的认识”方面的学习特点,并积累了一些粗浅的教学经验及方法。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是衡量数概念形成的标志之一,是幼儿建构和发展其数学知识体系的前提与基础。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一学期的实践中的发现也正一一验证了指南中的相关内容:
  1.一般幼儿都能够从“1”开始,口头数出10以内的数,有的幼儿还能从1数至20,甚至更多。看来口头数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困难不大,但这些幼儿的数数多半带有“顺口溜”的性质。这种现象是在家庭教养中形成的,是机械记忆的结果。但是,它对帮助幼儿理解自然数的顺序具有一定的意义。
   2.当我们要求幼儿按实物点数时,部分幼儿就不能手口一致地按实物点数了,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只点了两、三个物体,而嘴里却数到了4、5、6……,二是小手点了许多个,嘴里却只数了1、2等。我们知道,计数活动的实质就是把集合的每一个元素和自然数的元素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说,小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还不能将数物一一对应起来,存在着漏数、重复数的现象,他们按物点数的能力还没有形成。
   3.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只要不遗漏,也不重复,数到最后的一个元素所对应的数就是计数的结果,即总数。能说出物体的总数,就表明幼儿已经对数的实际意义有了初步认识。实践中发现,让幼儿点数后并说出所点物体的总数时,有的幼儿数到4只苹果,却说出是3个;有的幼儿明明数到5,却说出是6个;有的幼儿则不说出是几个。显然,小班幼儿对总数意义的理解是不足的。
   4.按数取物,这个过程是对数概念的实际应用,从说出总数到按物取数是从一般回到个别的过程,是一般的具体化。学会了计数,也就初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小班幼儿按数取物的能力正在萌芽阶段。
   由此可见,小班幼儿在计数能力上存在着顺口溜、重数、漏数、手口不一致、不能说出总数等现象;缺乏对数与实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许多幼儿在自然状况下不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将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计数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确立合理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宜教育内容,提供适当的操作材料,选择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促进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其他文献
一、开设亲子班,了解每个幼儿及幼儿家庭,制订教育培养目标,有的放矢  在新生入园前,我们开设亲子班,一是为了教师和孩子相互熟悉,加深感情,二是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家庭教养方式、行为习惯等,有利于在今后的教育中做到心中有数,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通过2-3周的亲子活动,我们制订了幼儿习惯养成的目标,从生活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想品德习惯入手,制订出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细则,让好习惯影响孩
期刊
目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对于个性化的生活有着非常高的需求,而校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在教育工作上存在着针对性缺乏的情况,这种教育模式无法保证学生顺利的发展,也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需求,特别是其中的校园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更是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本文也针对三方面结合的教育途径,找到最新的协调方法,力求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众多优秀的人才。  一、学校、家庭、社会
期刊
梁衡先生把李清照赞誉为“乱世美神”,诚然,作为古代为数不多的才女之一,李清照的才华毋庸赘言,单是说她以一己之力改变以往“代言体”之“闺怨诗”题材的这一贡献就足以使她名垂千古了,然而却是家国磨难人世变故使她归应了“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样的中国古代文人的掌纹宿命,所谓“天妒英才”,姑且不论其合理性,但文人多舛,通古穷今,迁客骚人,概莫能外。德国尼采有言——“诗人之歌唱正如母鸡产蛋之哀鸣,
期刊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教育阶段是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教师就是学生这段时期的良师益友,要帮助他们在这个阶段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观念、安全、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一、带领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新生基本上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住校时难免想家,而且中职教育和中小学的学习方式
期刊
中国人有句谚语,叫做“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此语在历史上并无原话,而是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演变而来。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并没有原句出现在相关文献中,而只是有相似的句式出现。最早在《庄子·秋水》中曾有:“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说法。南朝时期的刘孝标在其《辩命论》中有云:“自然者,物见其然,不知所以然;同焉皆得,不知所以得。”在“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关系问题上做出深刻讨论
期刊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它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选择自由、适合小组和个别教育等特点倍受幼儿青睐。一直以来,我们对区域材料的投放、幼儿活动的观察和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对区域中幼儿的活动状况却很难做到有效的评价。区域活动的评价是区域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使我们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孩子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喜欢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就像杜威先生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本能的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惧来的特点。如何激发幼儿的本能?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的主体性
期刊
在全民阅读的社会大背景下,儿童阅读已成为最受关注的的大事。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更是所有任课老师的事情。学校的阅读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习识读文字,更是让他们获得文学审美和愉悦,让他们从阅读出发走向思考、表达和分享。那么我们应该追寻生态阅读,将阅读作为终身习惯来培养,践行我们的使命:培养真正的读者。这样才能缩放语言的活力。  一、“生态阅读”:指向孩子人生的远方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正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奥蒙德·辛普森《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对开放大学转型中对学生的支持服务进行了反思,以期对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支持服务;反思  阅读了英国远程教育专家奥蒙德·辛普森所著,《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supporting students for success in online
期刊
孩子人生的学习阶段从小学入学开始。在入学后就开始了知识,能力,道德的学习。这个阶段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直接影响他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学校中学生可以通过道德与法制课的学习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着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让学生乐于学习,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知识积累、语言的风趣幽默,都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