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527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三大恶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居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第二位,好发于老年人。
  MM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被误诊。很多患者早期辗转于骨科、肾科等其他科室,最终延误诊治。MM的临床表现繁多,主要有溶骨性骨病、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系统及高钙血症的相应症状。溶骨性骨病是MM最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约75%的MM患者存在溶骨性骨病。大约2/3的MM患者因骨痛而就诊;20%~30%的患者出现高钙血症;80%的患者X线片显示骨骼异常(包括病理性骨折、弥漫性骨质疏松、溶骨改变)。但是仍有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急性肾功能不全作为首发症状,也可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作为其特点等等,表现不一。
  那么,在临床上如何早期识别MM,减少误诊呢?以下通过病例进行分析。
  病例摘要
  患者,男,57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痛,呈酸痛,翻身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腰部扭伤,予以外用膏药、理疗等治疗效果不佳,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2月前右手支撑身体时突发右上肢剧烈疼痛,伴活动障碍,就诊于我院骨科,行X线检查,发现右侧肱骨骨折,于骨科住院行右侧肱骨内固定术后出院。4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感觉减退,小便失禁,大便秘结,无发热、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患者无毒物、放射线接触史,无吸烟、饮酒史。父母兄妹均无肿瘤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Hg,神清,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肋骨压痛阳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叩诊脐下呈实音。骶尾部位可见约4cm×4cm褥疮。双下肢无水肿,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双上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膝跳反射减低,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6.07×109/L,Hb 48g/L,MCV 96.1fl,PLT 144×109/L,RET 2.3%;生化ALT、AST、TBIL、DBIL、IBIL正常,TP 118.1g/L,ALB 28.7g/L,GLB 89.4g/L,BUN 45.31mmol/L,Cr692.8μmol/L,URIC 597.3μmol/L,K+7.3mmol/L Ca2+2.81mmol/L,Na+131.4mmol/L,Cl102.7mmol/L。尿常规尿蛋白25mg/dl,红细胞(高倍视野)7个/HPF。管型(低倍视野)2.74个/LPF。ESR 120mm/h。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3mg/24h。24小时尿量1300ml。
  思考问题:该患者应继续做哪些检查,诊断思路是什么?最终诊断是什么疾病?
  病例特点
  (1)中年男性,缓慢起病;(2)主要症状:腰背酸痛4个月,2个月前右侧肱骨非外伤骨折,40天前双下肢无力,感觉减退,小便失禁;(3)体征:贫血貌,胸骨、肋骨压痛阳性,腹部叩诊脐下呈实音。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感觉减退,双上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膝跳反射减低,病理反射未引出;(4)正细胞性增生性贫血、高球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血沉明显增快。
  诊断思路
  患者存在以下问题:
  1 正细胞性增生性贫血 完善相关检查,包括造血原料、肿瘤标志物、骨髓细胞学、免疫学、遗传学、骨髓病理学检查明确贫血原因。
  2 患者腰背酸痛,双下肢无力,感觉减退,小便失禁,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病理反射未引出,存在截瘫,病变定位在脊髓。2个月前右侧肱骨非外伤骨折,查体胸骨肋骨压痛阳性,可见患者骨骼病变存在于脊柱、胸骨肋骨、右侧肱骨,为多发病灶。应对脊柱、胸骨肋骨、右侧肱骨行X线检查,包括X线平片、MRI,经济条件允许者可行PET—CT检查。手术部位应行病理学检查。这种骨骼多发病变的疾病主要集中在骨转移癌和MM。
  3 高球蛋白血症,血沉明显增快,应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免疫系统检查。若为多克隆,免疫系统疾病或实体肿瘤的可能性大;若是单克隆,浆细胞疾病的可能性大,但量较低亦不能除外继发于免疫系统疾病或实体肿瘤。
  4 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3mg/24h,24小时尿量1300ml,存在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应为肾小管性肾功能不全。
  同时存在正细胞性贫血,骨骼多发病变,高球蛋白血症,血沉明显增快,肾小管性肾功能不全,应高度怀疑MM。
  此患者的各项进一步检查结果和诊治经过
  辅助检查
  1 M蛋白鉴定:免疫固定电泳:M成分为IgG—λ;蛋白电泳:γ区可见窄尖高峰。IgG 8940mg/dl,IgA47mg/dl,IgM 17mg/dl,尿λ2460mg/dl,尿量1300ml,24小时尿λ31.98g。
  2 骨髓细胞学:浆细胞占67%,其中幼稚浆细胞占56%。
  3 腰椎MRI(见图1):扫描范围多发骨质改变,L3及S2椎体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L3/4水平椎管内异常信号灶,骨髓瘤椎管内侵犯可能;L1/2,L2/3椎间盘略膨出,L4/5椎间盘略向后突出,双侧椎间孔轻度狭窄。
  胸椎MRI:胸5椎体病理性压缩性骨折,T3—T5节段脊髓受压(见图2)。
  4 右肘关节CT:右肱骨干中段局部髓腔内软组织影,骨皮质连续性中断(见图3)。扫描范围内右侧肋骨局部骨质破坏,可见软组织影(见图4)。
  5 左股骨正侧位:左股骨中段内侧骨皮质局部隆起(见图5),骨转移瘤?骨肉瘤?
  6 右肱骨病理性骨折病理:骨组织内可见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浸润,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细胞染色质粗,核偏位,呈浆样分化。免疫组化:CD38、CD138(+),Lambda(+),Kappa(—),Mum—1(+),Ki67约60%,CD79、CD20(—)。结论:(右肱骨)浆细胞骨髓瘤。   7 肿瘤标志物(—)。
  8 患者病理结果示肿瘤,未行免疫学检查。
  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IgG—λ型
  DS分期—Ⅲ期B组
  ISS分期—Ⅲ期
  治疗
  1 导尿改善尿潴留。
  2 补液、利尿,降钾、降尿酸、改善肾功能。
  3 平卧硬板床。
  4 补充成分血等支持治疗。
  5 CAD方案化疗:环磷酰胺0.4gd1—4,表阿霉素20mg dl—4,地塞米松20mg dl—4。
  化疗1疗程后患者骨痛明显减轻;肾功能明显改善,Cr恢复至186mg/dl;贫血明显改善,血红蛋白恢复至78g/L。
  讨论
  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并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ROTI)。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等(见表1)
  。
  MM主要临床表现
  1 骨骼症状:骨痛,局部肿块,病理性骨折,可合并截瘫。
  2 免疫力下降:反复细菌性肺炎和(或)尿路感染,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
  3 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合并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
  4 高钙血症:有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四肢抽搐。
  5 肾功能损害:轻链管型肾病是导致肾衰竭的最常见原因。
  6 高黏滞综合征:可有头昏、眩晕、眼花、耳鸣,可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症状。此外,部分患者的M成分为冷球蛋白,引起微循环障碍,出现雷诺现象。
  7 其他:有淀粉样变性病变者可表现为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肝、脾大及外周神经病等;终末期患者还可有出血倾向。
  MM诊断标准
  1 主要标准:(1)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或骨髓涂片检查:浆细胞>0.30,常伴有形态改变;(2)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M>15g/L,IgD>2g/L,IgE>2g/L,尿中单克隆K或λ轻链>1g/24h,并排除淀粉样变。
  次要标准:(1)骨髓检查:浆细胞0.10~0.30;(2)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存在,但低于上述标准;(3)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和(或)广泛骨质疏松;(4)正常免疫球蛋白量降低:IgM<0.5g/L,XgA<1.0g/L,IgG<6.0g/L。
  凡满足下列任一条件者可诊断为MM:主要标准(1)+(2);或主要标准(1)+次要标准(2)、(3)、(4)中之一;或主要标准(2)+次要标准(1)、(3)、(4)中之一;或次要标准(1)、(2)+次要标准(3)、(4)中之一。
  2 最低诊断标准(符合下列2项):(1)骨髓恶性浆细胞≥0.10或虽<0.10,但证实为克隆性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且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如未检测出M蛋白,则需骨髓恶性浆细胞t>0.30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2)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功能损害(至少1项,见表1),其他类型的终末器官损害也偶可发生,并需要进行治疗。如证实这些脏器的损害与骨髓瘤相关则其也可用于骨髓瘤的诊断。
  3 有症状MM诊断标准:(1)符合MM的诊断标准;(2)出现任何ROTI。
  4 无症状MM诊断标准:(1)符合MM的诊断标准;(2)没有任何ROTI的症状与体征。
  小结
  MM早期症状不典型,首发症状多种多样,极易被误诊。一项关于我国1557例骨髓瘤误诊分布的调查研究显示:误诊为骨关节疾病的患者为620例;误诊为肾脏疾病的患者为244例;误诊为其他血液病的为244例;平均误诊率为65.17%。因此作为接诊医生,我们首先应行详细地问诊和体格检查,对骨痛特别是多发骨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骨科疾病,反复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肾脏疾病的患者都应想到MM的可能。对于患者存在的多器官系统损害,尽量用一元论去解释疾病,不能只局限在某个并发症上,忽略了疾病的全貌。
  (编辑:徐艳玲)
其他文献
错在哪里1  图1是一个股内侧巨大冬眠瘤(脂肪瘤的一种)的病例,在初次手术时未能完全切除,需要再次手术,可以看到第一次手术时的切口瘢痕。你能发现错在哪里吗?  答案:手术切口方向选择不对。  对于肢体肿瘤的手术切除不应采用横切口,应该沿肿瘤中部行纵行切口,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向上下延长切口,还可以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横切口除很难延长外,还易损伤重要结构,另外还可能过多影响皮瓣血供。  错在哪里2  
期刊
骨转移癌或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在病情晚期要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如何走完最后一段路程?在这段路程中,对于多数患者来讲,不管是在医院治疗,还是在家里静养,都离不开社区医务工作者,所以全科医生必须学习一些人文知识,以便更好地承担起艰巨的任务。  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不管何人,死亡是无法逃避的事情,对于骨转移癌患者,这个相对于常人来说较遥远的问题变得很近,接受这种现实需要患者、家属及周围人群转换思维。
期刊
肿瘤的诊断强调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病理诊断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如何做好病理活检在骨及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不适当的活检可能出现阴性结果或者污染组织,给后续诊疗带来影响,现就相关注意事项做一介绍,以飨讀者。  何种情况下不用活检  临床物理检查和影像学都支持确诊为良性肿瘤者不用活检。如脂肪瘤、神经鞘瘤等。这些肿瘤相对表浅、体积较小,宜行切除,如皮下脂肪瘤患者,物理检查和核磁能基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癌基因高表达有关。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患者可因為骨痛、蛋白尿或贫血表现首诊于骨科、肾内科、呼吸科或血液科。常被误诊為骨病、肾炎和呼吸系统感染。基
期刊
标签:高血糖 二甲双胍 降糖药  今天下午,公布了2012年ADA和EASD有关2型糖尿病高血糖处理的立场声明。关键点:血糖达标与降糖治疗必须个体化;饮食、运动和教育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除非有禁忌证,二甲双胍应该是一线降糖药。除了二甲双胍,其他药物数据有限。  6月9日10:00来自新浪微博|转发(37)|收藏|评论(5)  联合应用其他1~2种降糖药或注射药是合理的,可以增加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期刊
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我们从微博短信开始。4月10日0:26收到邹大进教授的微博信息,全文如下。  “今日查房心情十分郁闷,我想呐喊:糖尿病患者您怎能如此上当受骗!诊断为1型糖尿病5年的患者,注射胰岛素原本病情稳定。看到电视台广告北京某医院干细胞移植治愈糖尿病,急忙赶去进行所谓移植,化了十二万元,不仅毫无疗效,而且病情明显加重。这些个缺德的骗子医院你怎敢如此下毒招害人?!”  我们的教授、主任
期刊
内容精要:2011年,美国弗瑞德·穆拉德(Ferid Murad)教授等在《国际普通内科学杂志》(Int J Gen Med 2011,4:131)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炎症性损伤的保护作用。Murad教授曾因发现一氧化氮具有血管扩张作用而荣获1998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目前Murad教授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合作项目,成立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穆拉德中药现
期刊
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每年都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在特鲁多医生的墓前伫立。墓碑上镌刻着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这句话坦言了医学的局限性,道出了医生面对病人应有的态度以及人文精神。本文的主人公——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杜心如教授用多年的
期刊
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或诊治不清的疾病,尤其在骨转移癌和软组织肿瘤方面更为突出,此时掌握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和技巧会对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网上常用、免费数据库及其使用方法的介绍,使全科医生能够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可以顺利查找到感兴趣的骨肿瘤文献,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跟踪疾病的新进展,以提高业务水平。  现以查找软组织肿瘤、骨转移癌和多发性骨髓瘤文献为例说明如何选择合适的数
期刊
【摘要】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ver,ICBC)是第二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肋间臂神经的保留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手术范围渐趋缩小,且临床医师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改善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上肢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文综述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肋间臂神经;解剖;乳腺癌;临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