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转折期的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hor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顶烈日,脚踩冰河,面临拐点——2005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现状
  山雨欲来的信息社会提前赋予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培养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历史使命;身处发展中的中国,作为复兴中的中华民族的一员,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又责无旁贷地担起了为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奠定人才基础的重任;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尤其是改革后的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更是任重道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头顶众多重大历史责任的“烈日炙烤”。
  然而,在大多数地区,作为这一群体的主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甚至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岗位设置,定编定岗不清晰,职称系列缺失,同样的教学量却要打折核算,整合中的网络建设、硬件维护和课件制作也成了信息技术教师“推不掉、理还乱”、“欲罢不能、欲做无功”的负担——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仿佛“脚踩冰河”,时时感到彻骨的凉意。
  2005年前后,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在经历拐点:
  ◆基础设施方面:东部地区面临“校校通”后由粗放的设备框架向精细化、适用化的教学设备配备(如电子白板、数字探头、各类更实用的教学和学习软件)转变,也唯此才能真正实现由建设期向应用期的转型;大部分西部地区已经开始了信息技术设备“从无到有”的大规模跨越;中部地区则是左眼盯着“远程教育工程”的部分优惠,右眼窥探着东部地区的先进经验,心中谋划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方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历经两年的实验,其优劣已昭然若揭。可以说在2005年,众多身经改革的教研员和教师就已经开始为2007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打起了“腹稿”。而教育部关于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的修订也已在2005年挂笔。
  ◆信息技术教材方面:2005年,已有10个以上的省市自治区的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修订工作在这一年尘埃落定,而更多省份的教材修订工作正甚嚣尘上——原因很简单,原来的教材版本已陈旧得让教师无法忍受,更让初中学生无法忍受的是简单重复的“零起点”。
  其实,还有一些变化或许不那么惹眼,但其间悄然蕴蓄的能量或许会在未来5年爆发出更为惊人的力量:
  ◆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开源化、国产化问题:也是在2005年,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3930号提案尖锐地提出:“目前我国软件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同一化,许多中小学普及性计算机教育都把某一家商业公司的产品列为教育大纲的主要内容,教育内容都是围绕Windows、VB、MS Office等产品进行的。”随着各种版本的Linux和国产Office的成熟,以及“易语言”等汉语编程软件的出现,在各级各类机构的协力之下,国外软件垄断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坚冰”势必被打开缺口,而且,这个缺口一旦打开,5年后会雪崩到什么程度,又有谁能预料呢?
  ◆“应用与创新结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随着对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的重新审视,“探究信息技术的核心思想方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等目标正逐步回归到中小学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机器人教学、LOGO语言教学也正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找到其应有的价值和恰当的课程地位。
  “头顶烈日,脚踩冰河”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大多已在困境中树立起“有为才有位”的良好心态;除此之外,“危机处理能力”也许更为积极,即在危境中寻求机遇,把当前的危境看作自我发展的机遇。
  剥开洋葱,剖析自我——摆正位置才能临变不惊,俯下身子方可一跃而起
  “有为才有位”背后隐含的更重要的潜台词是“有能才有为”——在看似无序的历史变迁面前,实则存在有序的规律,只要认清自我、摆正位置,坚持自我专业发展,自然能临变不惊、处惊不乱。
  而只有把自己放在专业发展的“手术台”上层层“解剖”,才能明长短、辨方向。教师培训专家科斯根(Korth-agen)12004年用“洋葱模型”描述了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各个层次的品质及成长中需要注意的有关因素。我借助该模型,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形成了信息技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洋葱”,希望教师们可借此在喧嚣中找到自我发展的基点,在腾飞前找到发力的支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自我剖析后踏踏实实的教学实践、理论研修和积极教研才是蕴蓄专业能力、厚积薄发的必然之路。
  


  明道·优术·取势·合众·践行——一条化蛹成蝶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明道——“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道是教育理念、教学规律,是教学原则。“明道”就是加强教育理论研修,学习新课程理念,研习教学论和学习理论,领悟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理论框架。
  优术——“术”是能力,能力是知识、方法、策略和经验的集合体;“术”也是可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和策略,是可以提高效果和效率的技巧。“优术”即不断提升教学方法,探索和积累课堂教学中实用的教学策略,积淀适合于自己和本校的教学经验,当然还要持续更新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取势——“势”是大的发展趋势和各级政策导向。“势”往往无形,却规定了方向,顺势而上则事半功倍,逆势而动则事倍功半。在教学之余,须了解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之“趋势”,把握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政策之“大势”,顺应当地信息技术设备、师资、学生学习水平之“形势”,积极筹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转折之“走势”。
  合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自我研修的同时,通过合作教研开展同行互助,分享信息和成果,交流感受和经验,合作攻关,互勉进取。
  践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教师专业化的永恒任务,积极实践各种理论和方法,在行动中谋求创新和突破,在不懈的努力中落实教育教学的实效。自我专业发展是持续的循环发展,在实践中应注意体悟理论的局限性,明了后续理论学习的方向;要在行动中考查方法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为再次实践时的方法改进提供参考。
  1.Korthagen.(2004).In search of the essence of a good teacher:towards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in teacher education.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pp.77-97.)
其他文献
分析了轴向分裂式牵引整流变压器绕组中的谐波电流,提出了抑制负载不平衡产生的非特征谐波残余分量的条件,对实际运行时网络侧绕组中的谐波电流者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牵引整流变压
通过实例,对变压器用无励磁分接开关故障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解决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于进一步优化当前的课堂教学。再次审视农村课堂教学,并立足现实,尝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策略,对于提高农村
目的 从个体和群体角度研究HCV和HBV在HCC高危人群中的病因学意义及病因协同作用。方法 将1989-1993年期间在江苏省启东、泰兴两地HCC高危人群中获得的140例HCC患者和247例对照血清,进行HBV、HCV血清学指标检测的
高压SF6 CT常见的总体结构为倒置式,见图1a。从外观上看,它由瓷箱帽、高强度瓷套和底座组成。瓷箱帽置于产品顶部,器身(包括一次导杆、二图1 SF6 CT的外形图(a)垂直式 (b)钟罩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IOP)是临床及宇航员中常见并发症,对病人和宇航员有很大的危害性。失重、制动和长期卧床是其原因。运动疗法是治疗IOP的重要措施。本文对IOP的病因及发病机
自1999年4月~2002年4月收治60岁以上"腰腿痛"患者136例,其中经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12例,采用以痛点封闭、牵引、手法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此病,疗效显著,现报
制度管理1.设备管理制度规定学生要爱护机房的各种设备。不得自行操纵机房配电装置、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空调等设施;不得随意移动、拆卸机器,不得随意插拔电源线、网线、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