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源整合为基础的文化馆建设途径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o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馆建设是当今中国精神文明风貌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城市、新中国建设的有效支撑,尤其是在现代物质生活相对满足、社会资源相对丰富的时代,我们应当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将社会资源投入到文化馆建设中来,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念,加强社会资源整合,促进文化馆建设。基于此,本文将对社会资源整合为基础的文化馆建设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文化馆 社会资源 资源整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资源丰厚,社会各基层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矛盾、新问题,给文化馆建设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更好的实现各级社会资源的价值,凝聚社会力量,我们应在资源重新分配、结构重新调整、关系重新整合、利益重新确立的社会转型期,合理的将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资源整合是思维方式的系统论,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职能彼此分离,把企业外部的合作伙伴整合为一个客户服务系统,这些合作伙伴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的经济利益,通过资源整合使得社会资源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在战术选择层面上,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资源配置和客户需求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一、加强文化馆社会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一)解決生存矛盾,实现自我发展
  我国文化馆的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文化馆作为我国面向群众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既不像政府一样具有强大资源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也不像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组织一样,可以运用各种措施为企业筹集资金、集合资源,面对这样的艰难处境和生存压力,文化馆在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将社会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提高文化馆建设效率,从而缓解文化馆建设的生存压力,实现文化馆建设的自我发展。
  (二)满足群众需求,发挥自身职能
  文化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在倡导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文化馆为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省、市都在积极建设文化馆,例如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子学院,文化馆作为文化宣传单位,为我国在弘扬地区文明风貌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文化馆的职能要求其在发展中要跟随时代的进步、密切结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将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使得文化馆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进而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自身职能,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走进群众生活,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人口基数大,流动性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交流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文化、娱乐等方面往往提出了多样丰富的诉求,文化馆集合了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开展文化活动、指导群众文艺创作、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导老年少儿教育、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等全方位文化职能,良好的文化馆建设和管理制度是使文化走进群众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为了增加文化馆建设的动力,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加强文化馆与政府、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的互助合作,是充分发挥文化馆功能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竭动力。
  二、我国社会资源整合为基础的文化馆建设现状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周年以来,文化馆建设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发了一定社会场馆资源,但覆盖面还可以扩宽
  文化馆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场地资源的支持,我国文化馆建设在场地资源整合方面盘活了一定的场馆资源,例如使用很少的闲置资源,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场馆资源等,文化馆目前的开发建设基本依托于政府,但是光有政府支持还不够,应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加入进来,例如学校体育馆、社区俱乐部等,将文化宣传建设渗透到这些领域中去,更加贴近群众,拓宽文化馆建设的覆盖面积,合作共赢,有效开发。
  (二)整合社会人力资源,还需吸引志愿者加入
  文化馆的功能是很好的服务于群众,自然离不开广大社会人力资源的支持,我国文化馆目前自身发展方向上定位不明确,缺乏长期规划,文化馆建设覆盖的人群有限,文化馆开展的组织活动内容单调,组织队伍缺乏新鲜血液的加入,因此在文化馆建设方面,应积极整合社会人力资源,招募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人力资源是文化馆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文化馆建设缺乏吸引志愿者加入的激励、培育、保障措施,志愿者还未能成为文化馆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实力量。
  (三)社会组织资源的凝聚力还需增强
  社会的非盈利组织资源包括图书馆、体育馆、社区俱乐部、文体站等,文化馆的建设与这些社会组织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与合作,在文化馆建设中,可以有效开法这些社会组织现有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文化馆建设与这些社会组织之间进行培训、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合作融通,一方面加强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各社会组织之间的聚合力还不够,文化馆建设还必须扩宽渠道,广开思路扩大影响力,与其他社会组织资源之间形成信息、资源多方面共享,加强合作凝聚力。
  (四)文化馆建设的号召宣传力还不够
  文化馆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地,在政府和国家的积极倡导下,文化馆建设成为提升群众文明素质的有效方法。但是文化馆活动的开展并未覆及到社会所有人群,例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工厂劳动者、在校学生、都市白领等,文化馆的文化宣传工作并未深入到社会各个群体当中去。
  三、文化馆建设社会资源整合的路径及建议
  文化馆的建设应植根于人民群众,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对我国文化馆建设的现状分析,本文提出对文化馆的建设离不开对社会资源、社会关系的构建,为营造文化馆建设的良好环境,需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主要路径及建议体现如下:
  (一)构建文化馆建设社会资源整合机制   1.社会场地资源的整合机制,文化馆作为公益性的群众事业机构,要借助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机制,积极整合社会所有的场馆资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文化馆可以通过代理、承包、项目开发等形式与社会场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把社会场馆资源整合为文化馆建设的内部资源。
  2.社会志愿者的培育机制。社会人力资源的参与是文化馆维持日常活动的不竭动力,吸引志愿者加入是解决文化馆建设缺乏人力的重要途径,对加入文化馆建设的志愿者进行梳理、激励、保障、培训,提升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和服务水平,建立志愿者档案用以加强对志愿者资源的管理,建立志愿者考评制度,加强对志愿者的激励力度,同时发挥来自社会各界志愿者的自身优势,发挥志愿者的领导、组织才能,培养优秀志愿者成为文化馆管理人员,形成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3.社会组织资源的聚合机制。社会资源的整合除了场地资源、人力资源,还有一些组织资源,有效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可以为文化馆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有促进文化馆建设活动可以深入群众,文化馆建设要将自身资源优势与社会组织资源进行结合,建立合作共赢机制,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行成一种共生关系,加强社会组织资源的聚合力,发挥社会组织资源的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优势。
  (二)加强文化馆建设与社会群众资源的良性互动
  文化馆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场所,群众又是文化馆建设的参与者和接受者,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馆建设中要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诉求,文化馆建设要融入到群众基础中去,营造文化氛围,打造便民、亲民、惠民的文化馆建设机制,才能在开展文化馆建设的同时,吸引群众的积极参与,打造文化馆核心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馆建设氛围,才能加强文化馆建设与社会群众资源的良性互动。
  结语
  文化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开展文化事业活动指导基地,承担一定历史文化的宣传重任,在当今国家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文化馆在组织群众开展活动、丰富人民日常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文化馆的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文化馆的建设离不開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对于文化馆建设的优势,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建军,张宏杰.我国文化馆建设的现状特征及对策研究[J]. 体育科研,2013(5);
  〔2〕蔡俊武,吴东民.文化馆运行机制与经典案例[J].北京:旅游出版社,2014(9);
  〔3〕李亮.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合模式探讨—以福州市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王思斌.文化馆的管理与能力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P171-176;
  〔5〕李熹元,邓恩远.文化馆建设的理念、实践与模式比较[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4:P14-70;
  〔6〕刘波,赵文杰.英、德、日文化馆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2(4)。
  作者简介:张德亮(1978--),男,硕士,中级。研究方向:音乐、摄影、舞蹈。摄影作品《最美心境》“东方禅意-摄影展心”中国摄影报天台山.仙居创作采风联谊赛中被评为二等奖,《美好家庭》在“河海营口”全国摄影大创作采风联谊赛三等奖;舞蹈作品《年廿八洗邋遢》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获得“小荷园丁”“最佳编导”荣誉称号;音乐作品《心情》荣获2013年度广东省群众文化艺术作品评选音乐类铜奖。现任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馆长。
其他文献
[摘 要]粤北古水道是古代流经粤北地域、沟通岭南岭北的水路交通要道,它沟通岭南路北,连接珠江与长江水系,在古代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及文化、移民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对粤北古水道的探析有利于科学认识“一带一路”的历史作用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浈江 武江 连江 粤北古水道  粤北古水道是指古代流经粤北地域,沟通岭南岭北的水路交通要道。粤北古水道早在秦时便已得到开发利用。公元前223年(秦始皇24
期刊
[摘 要]粤乐打击乐是指珠江三角洲(锣鼓柜)和粤剧伴奏打击乐。它们从乐器制造、演奏技巧、到音色的演奏效果与音乐特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千万众多民族打击乐器所没有的,可谓在打击乐行业中独树一帜,其无与伦比的音乐效果,成了岭南音乐的魅力,也是珠江三角洲前辈先人留给我们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就个人体会分析其独特创作演奏经验。  [关键词]粤乐打击乐 乐器 培训 乐团组建 创作  中国打击乐乐器品种
期刊
[摘 要]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文化事业,促进群人文化建设,对提高地方文化品位,发展地方经济有着深远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以及重大的影响力,本文就社区文化特质及其发展现状,分析社区文化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社区文化 文化建设 现状 对策  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大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营造高度文明的人文环境、加强社会
期刊
制毡是游牧民族的一大发明。  在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罗布泊楼兰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约公元1世纪至3世纪时的毡帽,而在以后新疆出土的毡片、毡靴等更是不计其数。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远嫁于乌孙汗王为妻的细君公主曾有诗云:“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窿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描绘出了游牧民族的居住方式-—住毡房的情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胡腾儿》一诗中,有“扬眉动
期刊
[摘 要]地处沿海的广东,得风气之先,电影制作起步早。1924年广东电影制作开始起步,但整个民国时期,广东电影公司规模小,出品电影数量有限。新中国建立后,电影体制改革,1956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成立后,拍摄多部经典电影,影响力迅速扩大。改革开放后,广东电影制作走在全国前列,出品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经典作品,形成了独特的南国电影风格。1992年以后,广东电影制作步入市场化时代,走向新的转型。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中华文化大乐园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艺术培训形式,它将文化艺术培训和文化艺术汇演结合起来,有中方派出艺术家到华人聚集国家主要面向华裔举行的一种中华文化学习交流的方式和平台,从人员的选拔到艺术团队最终的汇演结束,在任何一个方面都要求科学、合理的协调管理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举行。本文从扁平化管理理论出发,探讨了中华大乐园活动在管理上的一些显著特点及出现的相应问题,特别是结合乐园活动的具体实际,根据
期刊
每逢清明时节,在江苏泰州溱潼镇里下河地区,有一个古老的民俗活动——溱湖会船。  在溱湖会船节的那一天,四乡八镇数百上千条会船云集溱湖,上万船民来此聚会,  举办富有民俗特色的会船节,其恢宏壮观的场面、惊心动魄的争赛、多姿多彩的表演,  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  溱湖会船也被部分海内外人士盛赞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  同仇敌忾 爱国御侮  溱湖会船形成的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地方特
期刊
[摘 要]乡村历史记忆工程散落在云浮市的各个角落,这也使它成为一盏亮点,唤起了市民的记忆,悠久的乡村历史记忆文化与博物馆相结合,实现产业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融合发展,让群众有更多的文化獲得感。  [关键词]博物馆 乡村历史记忆工程 相互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持,是我们最浓厚的文
期刊
在群山叠翠千峰竞秀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省祁门县牯牛降主峰之下,有座始建于南唐距今千余年的古村历溪。历溪依山傍水远离尘嚣空气至纯,踏上密布岁月青苔的舜溪古桥,满目皆是葱翠茶山。桥下发源于牯牛降大历山巅的清澈舜溪河环村潺潺流过,成群的野生石斑鱼逆流嬉戏,四季流淌着一个个古老而神奇的美丽传说,让人仿佛踏进了古色古香的世外桃源。伫立在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桥上遥想当年,这古代通往牯牛降的
期刊
道家的人物,除老子、庄周外,我以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最具仙骨道风,因此也成了他的忠实“粉”。在我眼里,吕洞宾是率性而为的神仙,除暴安良,嫉恶如仇,有时也会使点小性子,将事情给搞砸了,可谓“亦道亦侠亦俗人”。不过,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如今的地位多少有些尴尬,而我也一直想有一个与道教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非常幸运的是,丙申腊冬,我受邀参加“武汉长春观丙申传戒法会”,得以见证历史,一窥道教全真派门下的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