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自主开发!比亚迪骁云1.5TI获“中国心”专家好评比亚迪骁云1.5TI高功率发动机品鉴会纪实

来源 :汽车与运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ang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骁云1.5TI高功率发动机是比亚迪全新开发的第三代发动机,在动力、热效率、可靠性、排放的各个指标上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在现在很多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情况下,我们非常需要像比亚迪这样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企业。”9月22日,在深圳比亚迪六角大楼总部举办的比亚迪骁云1.5TI高功率发动机品鉴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许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次品鉴会上的主角——比亚迪骁云1.5TI高功率发动机,完全是由比亚迪弗迪动力的研发团队独立完成的。从最初的性能开发、燃烧系统的开发、标定仿真以及后期的各种实验验证等一整套研发流程都是自主完成的。

  虽然是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比亚迪在汽车动力的开发上并不落后。“弗迪动力早在2008年便开发出全球首套插电混合动力系统,2011年开发出国内首台可以实现量产的1.5T直喷发动机,并在2012年荣获‘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称号。弗迪动力的发展规划是迎合市场需求,在对动力系统性能做出提升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驾驶乐趣、舒适性的追求。”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弗迪动力董事长罗红斌表示,骁云1.5TI高功率发动机是比亚迪全新开发的第三代发动机,在动力、热效率、可靠性、排放的各个指标上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其发动机标定和发动机控制系统也是自主开发完成的。
  比亚迪骁云1.5TI高功率发动机品鉴会,是“中国心”2020年度的第五场动力品鉴会。在这次品鉴会上,罗红斌董事长和弗迪动力发动机的研发团队和“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专家们共同探讨了比亚迪骁云1.5TI高功率版发动机上搭载的最新技术。
  弗迪动力发动机研发总监张楠,对比亚迪骁云1.5TI高功率发动机进行了详细介绍。作为比亚迪全新开发的第三代发动机,骁云1.5TI的开发设计都是对标国际一线主流发动机,目前,这款发动机已经搭载在最近上市的宋PLUS上,最大功率达到1 36kW/5500rpm、最大扭矩为288Nm/1500-3700rpm,配合高滚流比进气道和350bar高压直喷系统,功率和扭矩与上一代1.5T发动机相比提升了20%,发动机低速响应性提升40%。

  据了解,这款1.5TI发动机开发的目标是满足多种路况下消费者对驾驶乐趣的需求,发动机各项性能均表现优异,并不追求某一单方面性能的突出。在开发动力性能上,考虑到国内驾驶环境更多时间在发动机低转速区,采用了双流道增压器加电控阀,让动力响应更及时。还采用电子调温器精确控制发动机燃烧,通过缸简减磨等措施提升效率。听完技术介绍后,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汽车工程学会會士李理光评价:“骁云1.5TI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比亚迪在传统发动机开发领域设计、研发是完全实现正向自主化开发。”
  弗迪动力营销副总经理邹德天,着重介绍了弗迪动力的发展情况。成立已经有17年的弗迪动力,在2019年底正式从比亚迪剥离出来,作为一家研发型的公司,企业拥有电机、电控、电源、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核心技术,目前客户已经有300多家,产品配套的车型有100多款,企业年产值达150亿元。

  当天下午,与会专家一行参观了弗迪动力的实验室,并试驾了搭载了该机型的宋PLUS。宋PLUS出色的动力系统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SPORT模式下,强劲的动力输出和灵敏的挡位变换,更让专家们连连称赞。专家普遍认为,车辆驾驶过程中动力响应迅速,加速、制动也非常流畅、平顺。
  在品鉴会最后的互动环节,专家们也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如建议企业尽快整理1.5TI发动机研发中的专利、对于提升进气滚流可学习丰田对气门座的做法、要及早开发小排量三缸发动机以做好技术储备等。
  “比亚迪在ECU、TCU等控制系统方面采用了完全自主开发的方式,对于发动机的标定也更加便捷,这也意味着企业今后能够紧跟市场需求快速推出更先进的发动机。”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说。

  “技术需要交流,经验需要分享,行业需要共同进步。”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表示,“此次品鉴会的交流,让他对比亚迪技术实力有了新的认识。品鉴会既是‘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评选为车企搭建的展示自身技术实力的平台,也是推动车企之间、产学之间技术交流、探讨的桥梁。比亚迪这样的自主车企的创新实践,为‘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评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希望今后‘中国心’系列活动与比亚迪有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其他文献
1发展至今,内饰设计早已不见奥迪零件的堆砌  在这个被环保浪潮淹没的时代,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只能在夹缝中喘息,而V10发动机则几近灭绝。目前,在国内市场能够买到的也只剩我手中的HURACAN和奥迪R8了,而这两款车同属于大众集团,搭载的也是完全相同的动力系统。  涡轮增压发动机发展至今,凭借先进的技术达到了更高的节能性和更低的排放,而动力表现却已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大排量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即便如此,
期刊
源于博世在德国开展的双元制教育计划,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从为行业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2007年,博世在中国启动了校企合作项目,到今年已经坚持了10年。  2017年5月24—27日,全国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博世作为此项赛事最早也是最大的合作企业之一,一如既往派出了强大的陣容支持本次大赛。《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记者在大赛现场对博世汽车技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秀峰先生进行了
期刊
伴随着汽车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推进,面对中国已经实现大规模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专用轮胎需求已经迫在眉睫,而米其林抢先正式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了两款高端电动汽车专用轮胎——“竞驰EV”和“e·聆悦”。其实这也并不出乎意料,因为我最早接触到的电动车专用轮胎就是2014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FE上,米其林为FE赛车推出的专用轮胎让我感受到了电动车专用轮胎助推了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让
期刊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了运动的魅力,一周繁忙的工作,周末约上三五好友。一同远离城市喧嚣,去到景色宜人的山路中,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的确现在的汽车不单纯只是用来代步的工具了,更重要的是体验它带给你的感受。  Mustang好像在国内一直被舆论所包围,2.3T的四缸Mustang代表不了品牌精髓的声音比比皆是。都在调侃称其为“野驴”。我们所有人的焦点都被“谢尔比”这个改装品牌,著名的谢尔比GT500
期刊
汽车故障诊断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为了排除故障。这样的答案看似合理,但并未切中问题的要害。其实诊断的目的是要挖出故障的根源。  在实际工作中常会见到下列景象:有些故障反复修反复出现;有些故障看似雷同,但照方抓药却根本无效;有些显而易见的故障,本应速战速决,但却走了大弯路;有些故障由于判断失误所造成的损失简直令人无颜面对用户。  上述问题的根源只有一个,就是没能准诊故障。那么维
期刊
2017年5月24—27日,由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举办,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和天津市教委、天津市东丽区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汽通用杯’(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在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37
期刊
关键词:车身控制单元  故障现象:一辆2009年产丰田汉兰达运动型多功能车,车型为GSU45L,搭载2GR发动机,行驶里程17万km。用户反映该车无法起动。  檢查分析:维修人员试车发现,用该车的起动按钮无法打开点火开关,这样故障诊断仪便无法使用。测量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电源电压,正常。先后替换起动按钮和防盗系统控制单元,无济于事。  查阅资料得知,该车的各种电源是由车身控制单元控制的。试车发现,由于
期刊
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仪式,成为首个进入新能源汽车“百万辆俱乐部”的中国品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有关领导,比亚迪的供应商伙伴代表、400家媒体及比亚迪近百位车主代表在仪式现场,一同见证。  仪式现场,比亚迪向深圳V5电子竞技俱乐部董事长兼CEO何猷君先生交付比亚迪第1 00万辆新能源汽车——汉EV。同时,在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安若夫的现场见证下,比亚迪宣布
期刊
“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并荣获中国专利金奖;2011年,国内首款1.5TI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实现量产上市;2013年比亚迪推出国内首款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可以说,比亚迪虽然是一家年轻的车企,但在多项动力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上,都走到了行业前面。”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弗迪动力董事长罗红斌自豪地说。  近日,汽车与运动杂志社副总编辑吕彩霞与“中国心”年度
期刊
“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由汽车与运动杂志社创办于2006年,今年是我们“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的第15个年头。作为世界三大知名发动机评选之一,在过去15年中,共有50余家汽车企业的140余款发动机成功获奖,更有连续14年参加评选并且连续获奖的合资汽车品牌。“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中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发动机评选盛典。15年间我们共同见证了世界动力的发展、中国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