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媒体融合 巩固舆论主阵地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全国媒体融合发展大背景,立足滁州市媒体发展现状,在阐述媒体融合内涵基础上,对滁州日报社媒体融合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媒体融合;舆论主阵地;中央厨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5-0100-02
  为了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精神,滁州日报社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步伐,以“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决心探索报纸全媒体运营的新举措,努力在重点产品、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1 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
  如今的信息获得变得异常便捷,个体充当信息源的自由不断得到尊重,新媒体也毫不意外地走进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派繁荣景象下,新媒体也有个不可不说的痛点:其权威性容易遭受置疑。滁州所面临的新媒体环境应该说同样错综复杂,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繁杂乱生,重眼球轻内容的传播方式都为“谣言”提供了滋养的温床。滁州需要一个有媒体素养、又能把话说得接地气的品牌号。抓住读者的“心”,网住读者的眼,与读者的视线保持一致,同时又能以更广阔的视野引导读者的关注点,担起主流媒体的责任,这正是滁州网在一直努力攻克的难点与重点,也是媒体融合的意义所在和必然趋势。
  1.1 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媒体融合”在我国有明确的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规划了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即用1到2年时间打下坚实基础,在重点工作、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上顺利布局,提高引领融合创新的技术能力,初步形成媒体融合发展的业务模式,基本实现新闻采编流程的再构再造,报网融合,台网融合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用3到5年的时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1.2 滁州市媒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媒体的崛起,滁州市目前舆论环境复杂,滁州广播电视台和滁州日报社一统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新兴媒体雨后春笋般兴起。舆论主阵地的掌控、传统媒体的生存、商业媒体的管理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20世纪90年代前,滁州市两大龙头媒体:滁州电视台、滁州日报社独霸舆论场。90年代后,尤其是2005年以后,随之新媒体的兴起,这两家传统媒体传播的声音日渐微弱,起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日渐缩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报纸的发行量越来越少,电视的收视率越来越低以及两者广告收入的大幅下降。
  1.3 加快媒体融合的意义
  政府类、媒体类、商业类、行业类新媒体的各自兴起,汇聚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由于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具有速度快、形式灵活、范围广、转发率高、成本低,更接地气等特点,更易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昨天日行八万里,今日遥看一千河,网络媒体其海量的内容无法想象,在当前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更是赋予了主流媒体铁肩担道义的职责和神圣使命[1]。在鱼目混珠的舆论场中,如何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导受众为建设环滁皆美的家园而心往一处使,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中迅速行动、大胆尝试、快速壮大,牢牢把握住主流媒体在两个舆论场中的主导力。否则,在舆论场的争夺中,传统媒体就会出现捉襟见肘、危机四起的窘态。事例:2015年滁州欲建设大唐电厂,民众对政府的不理解、对电厂的不了解、对建设项目的排斥全部通过商业媒体和自媒体卷席发布出来。在这样一股对政府有误解的声波中,传统媒体显得力不从心、措手不及。难以担当起为政府化解民怨、为民众解疑释惑的角色。基于这样的形势,滁州日报社作为滁州市委机关报,加快媒体融合,继续巩固舆论主阵地,责无旁贷、时不我待。
  2 滁州日报社在媒体融合中的具体做法
  2.1 精耕细作纸媒让其成为一方舞台
  纸质媒体受到挤压并不意味着消亡。做好纸媒传播,不仅是社会发展应有需要,也是媒体人的责任担当,我们应当强化纸媒自信。滁州日报社旗下现有市委机关报《滁州日报》和都市生活类报纸《皖东晨刊》,两份报纸在读者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报社必须加强的传统媒体阵地。
  一是深化开放合作,做好融合文章。为服务于滁州市成为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双圈”城市的需要,在《滁州日报》创办《南京新闻》和《合肥经济圈》专刊,均为每周一期。《南京新闻》专刊以传播南京地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动态、举措、政策、成就为主,尤其关注江北开发的一举一动,为滁州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提供信息和新闻支持;《合肥经济圈》专刊及时报道合肥经济圈各市的发展动向、战略举措、成功经验,成为滁州市积极融入合肥经济圈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二是面向基层加强服务,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在《滁州日报》上新设《社会法治》《民生视线》专版,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和民生福祉,加大民生新闻报道力度,提高报纸的针对性和可读性。
  三是加强新闻策划,提高报纸的影响力。要进一步强化“新闻为本,策划先行”的理念,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做好新闻策划,使新闻在报纸上活起来,使报纸在读者中立起来。
  四是加强评论写作,积极发挥评论的旗帜作用。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也是引导舆论的旗帜。《滁州日报》在做好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同时,打造好言论板块,每周推出一个整版的言论文章,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关注民生,传达民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热点问题,推出“储轩平”“储新平”署名文章。力求权威发声,释疑解惑,析事明理,充分发挥舆论的引领作用。
  五是认真做到“三贴近”,努力践行“走转改”。根据中宣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组织并鼓励记者开展“体验式采访”活动,让记者天天在基层。
  六是关注民生、服务百姓,提升报纸的亲和力。晨刊和网络联动,開设《第一现场》《热线出击》《你问政我跑腿》等专栏。   2.2 打造一批新媒体矩阵实现立体式报道
  一是加大投入,实施滁州网改版升级工程。2014年底,经省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批准,将滁州在线更名为滁州网,同时投入近70万元资金,进行软、硬件升级和网站全面改版。
  二是实施媒体“1+1工程”,加大媒体融合力度。这4个“1+1工程”是:滁州日报+官方微博,皖东晨刊+微信,西涧周刊+微信,滁州网+手机报,在内容、渠道、平台等多方面融合。使原有媒体声音在互联网领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效放大。
  三是全力打造“掌上滁州App工程”,推动媒体终端载体建设。滁州日报社从2015年上线运行移动客户端——“掌上滁州”。“掌上滁州App”移动客户端功能涵盖新闻、数字报、图片、视频、专题、论坛、网络发言人、爆料投稿、便民信息查询。目前经过全力推广,到年底将实现3万注册用户的目标。
  四是实施“中央厨房工程”。着力打造统一的报纸、网站、移动客户端、手机报新闻内容资源制作、发布的共享中心,实现全媒体运作平台的大融合。
  2.3 精准解决媒体融合中遇到的困境
  一是打破部门隔阂。进一步推进各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推进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和创新,消除内部各媒体之间合作的制度障碍,通过对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更好地整合新闻信息、人力资源,实现内容集约化生产、新闻信息产品多层次开发。
  二是培育市场人才。滁州日报社目前不缺乏高素质和高学历的采编人才,不缺少文采飞扬的稿件,不缺乏能打硬仗的采编人员,而缺少的是一支能在市场上、在商场上战斗和斡旋的队伍。未来媒体融合更多的是媒体与市场的融合,哪里受众多,哪里就是舆论场,哪里就能有传播力。而黏住受众不能仅仅靠过去的内容为王来实现,更多的是为受众提供好的产品服务。
  三是改变用人机制。要注意强化员工的全局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过去讲两方面强本领,即内容生产强、经营管理强,会写稿懂经营,现在应当补上技术强这门课,既会用人脑、又会玩电脑,成为适应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2]。要敢于对人事制度管理进行改革,实行岗位聘用与岗位等级相分离,使一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走向了管理岗位,为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四是锻造“真声音”。新媒体为追求信息的及时性,往往省略了信息核实这一关键步骤。又因为互动传播平台缺少制约与监督机制,非媒体从业者发布的消息无人把关,真实性自然无法得到保证。而我们要抢占的正是大家所缺乏的,提供权威信息,坚守事实真相、传播主流价值、引导社会舆论。
  3 融合成果
  1)新媒体矩阵发展迅速,多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前。目前网站有注册网民25万多,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网盟授予的“最具品牌价值”荣誉称号,在全省16家地市新闻网站中排名第3。滁州在线微信粉丝从2015年的1 000多粉丝涨到目前12万多用户,滁州在线微博和滁州日报微博从2015年的不到10万粉丝发展到目前共15万多,掌上滁州客户端从2015年12月底上线零用户发展到2016年底突破4万用户,新媒体矩阵目前集纳受众近70万。这些数据在全省均排名靠前。
  2)推出“政务新闻即时报”,并出台《滁州日报新媒体时政快讯推送发布流程规范》。
  3)出台《滁州日报全媒体采编发布流程及发布规定》《滁州日报各媒体终端审稿规范及审核流程》《全媒体采编人员岗位职责》《滁州日报全媒体新闻采集中心管理规定》《滁州日报全媒体稿件量化考核及流程规范》等系列考核标准和制度,并在重大会议和活动中启用“中央厨房工程”。
  4 结束语
  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关键期,任务艰巨,前景可期。真正做到“融为一体,合二为一”,需要我们精准发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在目前现有的状况下,滁州日报社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是:放下架子,求变求活,出新出彩。基本定位是服务好三类人群:第一,服务好领导;第二,服务好百姓;第三,服务好企业(商家)。为此需要做到五个加强:第一,加强与传统报纸的对接;第二,加强与一线记者的对接;第三,加强与市场的对接;第四,加强与企业的对接;第五,加强与网民的对接。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四精”:工作上精细分工;版式上精深谋划;人员上精准管理;成效上精致出彩。
  参考文献
  [1]李述永.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记者,2016(5).
  [2]张霆.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J].新聞爱好者2012(7):59-61.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新闻的传播与大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而科技新闻由于自身内容的严谨和深刻,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伪科学、占比小等诸多难题。文章借鉴了经济学中区块链的概念,从现状、设想、效果三个研究方面入手,进而分析了科技新闻传播中如何架构数据库,达到受众对其的内容信任,旨在为科技新闻的传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技新闻;区块链;内容信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对媒体宣传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利用广播优势在节目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播人应该思考的新命题。辽宁交广联盟利用交通广播的平台,在全省14个市级台联合推出“日行一善”大型系列专栏,获得全省听众和媒体同行的共同关注和认可,形成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力,创新了媒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关键词 交通广播;跨区域合作;重大主题 系列节目;公益活动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时代,从大数据、云计算到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媒体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文章运用VR(虚拟现实)、JavaScript、CSS和H5等媒体融合技术,通过数据挖掘、视频、图表和手绘元素等方式呈现“一带一路”数据新闻,解读了“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可读性、趣味性、价值性。  关键词 数据新闻;媒体融合技术;VR(虚拟现实);H5  中图分类号 G2
期刊
摘 要 以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为研究样本,探究暴恐事件发生后,政府信息传播机制和危机传播路径,考察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机构和官员如何提高新媒体素养,更好地应对风险治理与风险沟通。  关键词 新媒体传播视域下;政府危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2-0011-03  1 研究缘起  2014年3月1日21时10分左右,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
期刊
摘 要 从校内信息到校外信息,从生活、娱乐到学习以及思想建设这些信息都能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到,通过调查研究在杭高校对传统和新媒体的使用率,分析各媒体的市场覆盖率,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析,最终了解新媒体平台究竟是如何影响各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这些数据将引起大学生对各媒体的关注,并影响新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信息获取;新媒体;微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以新浪、网易、腾讯、搜狐新闻客户端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手机新闻客户端内容的同质化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其同质化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新闻同质化;手机新闻客户端;新浪;网易;腾讯;搜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5-0010-02  1 研究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中心2017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告》[1]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演播室访谈节目因其单一的访谈模式、固定的访谈场景和采访流程已很难挤占电视荧屏,再创早年的高收视率。为适应电视市场,许多访谈节目一改创作形式及创作空间,文章就以近日热播的电视节目《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为研究对象,利用个案研究法对真人秀访谈类节目的创新方式进行简单的分析,试图探讨传统访谈类节目的创新之道。  关键词 访谈类节目创新;《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真人秀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
期刊
摘 要 许昌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以《主播读经典》节目为依托,采取线上办节目、线下做活动的方式,以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维度呈现。通过融合新媒体手段,最大限度地提升传播效果,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锻造广播文化品牌节目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广播;主播读经典;传统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5-0143-02  习近平总书记在
期刊
摘 要 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大学生用户最多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订阅号越来越成为新媒体的主流,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影响微信订阅号的5个因素,分别是推送标记及关键词、推送内容、推送形式、推送时机、转发率,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探究订阅号的5个影响因素与阅读率的关系,根据结果分析,并为高校大学生的订阅号传播效果制定了3点传播策略,分别是注重内容,策划选题和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宣传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的创新模式。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图文并茂的宣传方式,将传统的阅读与数字化阅读灵活地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全面展示图书馆的资源与活动信息,能引起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关注。通过定期对公众号推送的资源信息和图文阅读人数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与需求,能为读者精准地推送有用的信息,提高图书馆微信平台的传播影响力。  关键词 阅读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