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地震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d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位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前沿部位,其地下结构复杂,地震多发,是探索地震活动性与活动构造关系的理想场所。本研究首先对研究区构造背景、断层分布、历史大地震、近50年来的中小地震活动性及其震源机制解进行简单回顾。基于在研究区域布置的23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的观测波形,对观测期间发生的9次较大地震进行精确定位,并对这些地震反映的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由于板块边界发生近90°突然偏转,导致现今的地下形变比较复杂,剪切作用伴随碰撞带挤压作用同时发生。
其他文献
在所有地震短临前兆中,前震是学术界公认的预报强震最有效的指标之一。由于有仪器记录的时间短,因此,有完整小震记录以来8级地震震例非常少。人们对地震序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5级以上地震。近年来全球发生了多次8级以上地震,为开展巨大地震序列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系统研究了1973年以来全球M_W≥8.0浅源地震的前震序列。研究中使用了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发布的全球地震目录(http://earthquake.
以成都地区幼儿园为讨论对象,着重分析了幼儿的发展规律、学习特点以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指出幼儿地震安全教育应抓住“启幼儿科普之蒙,答幼儿园之问,策安全之蓝图”几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