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回家的路还很漫长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经年届84岁,近20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回国的原马来西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已准备向马国终审法庭——联邦法院提出上诉,继续走在回家的路上。
  
  落归根,与亲人团聚,这样的人生结局却是陈平(Chin Peng)“可望而不可及”的。2008年6月20日,这位84岁的前马来西亚共产党总书记回家定居的愿望,因马来西亚槟州上诉法庭的裁决而再次遭到挫折。
  19年前,陈平及马来西亚共产党武装放下武器走出丛林,随后便陷入遥遥无期的“回家之路”。法庭称陈平“无法出示报生纸和公民权等相关文件证明本身的马国公民地位”,遂维持槟州高等法院原判,驳回他回马定居申请;而陈平表示,自己的身份证明文件在上世纪40年代就被当局扣留了,因此无法出示该文件。
  目前,陈平主要生活在曼谷,而其身份为马国公民的一子一女都在马来西亚:儿子是一名执业律师,目前在吉隆坡;女儿则在槟城从商。
  尽管马来西亚宣告独立已将近半个世纪,但这个多民族混居的君主立宪政体国家,仍然长期背负着脱离英国殖民地统治前那段混乱历史的包袱。长期研究东南亚政治的刘先生说:“年迈的陈平虽然时日不多,但回家的路还很漫长,从中可以管窥出马来西亚政府对于那段历史的不良记忆,以及对现实问题的不宽容态度。”
  
  23岁的共产党总书记
  
  192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实兆远商人家庭的陈平原名王文华,祖籍为福建省福清市。他在15岁,亦即马共成立的第10个年头加入马共,后加入当地抗日游击队,与英国皇家陆军并肩作战,曾获得英帝国“员佐勋章”。到日本投降时,21岁的陈平已是马共副总书记。而他的顶头上司,正是和他同年进入马共,自称是受共产国际委派而来担任马共总书记的莱特。莱特是越南人,原是西贡共产党的中级干部,会说广东话和华语。
  1947年,因为莱特被发现是英国间谍,年仅23岁的陈平接任马共总书记一职。随后他改变莱特“不要急于夺取政权”的方针,积极领导“马共人民军”同当时的英国皇家陆军与马政府军前身合组的部队在森林里打游击战。旨在夺取政权的战争于1948年3月正式打响,随即马共被宣布为“非法组织”。3个月后,英国殖民者宣布“紧急状态令”,对马共和相关革命政党进行大逮捕,导致上万名马共人员、马国平民和英殖民士兵死亡。
  当英国殖民者得知陈平成为马共新的总书记后,立即取消了授予的“员佐勋章”并重金通缉他。1957年8月,疲惫的英国殖民者决定放弃对马来亚的统治,将统治权移交不包括马共在内的政党联盟;与此同时,陈平率领的马共游击队继续与刚独立的马来亚联合邦(当时包括新加坡)政府围绕政治意识形态展开了长达30年的内战。
  进入21世纪,马共已成为历史。不过,如今很多历史文献、回忆文章津津乐道的只是马共个别成员的得失与轶闻,很少有人能客观看待马共在其成立的头27年里,对马来西亚独立所做的贡献。曾经,共产主义运动在东南亚的蓬勃发展有其历史和文化因素,但是今天的故事延续似乎一直面目模糊。
  
  值得注意的是,由当年的“紧急状态令”条款演化而来的《内安法令》,至今仍在马来西亚使用。不久前马当局拘留民主行动党国会议员郭素沁、《今日马来西亚》博客的作者客拉惹柏特拉和《星洲日报》高级记者陈云清,正是援引了这一法令。由于外界的广泛抗议,陈云清在次日获释,郭素沁被关押一周后获释,拉惹柏特拉仍在拘留所内。
  由于失败的马共成员大部分由华人组成,所以直到今天仍然是马来西亚执政党巫统和种族主义分子的“政治把柄”,也是华人的一块伤疤,经常成为被攻击的重点。“事实上,在今天的马来西亚,人们仍然没有看到种族的最终和解。由此情况对比来看马来西亚政府对于陈平申请回国的态度,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吉隆坡的一名新闻记者表示。
  
  逃亡国外30年
  
  1959年起,马共的军事力量不断被政府军打击削弱,各部队纷纷躲进邻近泰国南部的边境深山丛林里。次年,陈平逃到国外,开始了长达30年的流亡斗争生涯。其间的1969年,陈平在国外建立了“马来亚革命之声”(后来改名为“马来亚民主之声”)电台,每天以马来语、英语、汉语普通话和印度泰米尔语播音1到4小时,一度风行东南亚。
  据一些中国知青的回忆录显示:他们当时常聆听马共电台的短波广播,“常常为它激越的呼号曲和革命形势报道所激动,幻想着哪一天世界革命爆发,便可以告别农村,杀向欧美”。
  香港一家媒体的一名编辑表示:“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东南亚国家普遍实施严厉的反共法令,如果有人收听马共广播,就有可能被密告而被当局跟踪、审查甚至逮捕。”但是当时仍然有不少人偷偷收听,其中一名留学台湾的马来西亚学生因此还被台湾军警逮捕。
  除了文宣攻势,身处异国的陈平还遥控指导马泰边境的马共游击队继续武装斗争,给马当局带来了不尽的麻烦。由于大量马国华人青年前往马共控制的马泰边区参加革命,使马共游击队由1967年的300至500人在1969迅速增加到1600人,其中大约一半人来自马来西亚,另一半来自泰国南部地区。不过,由于担心“被特务渗透”,马共从1968年起进行了大规模的“内部清洗行动”,使至少200名成员被莫名处决。由于内部矛盾激化,1970年马共还一度分裂为“马列派”、“革命派”及陈平领导的“中央派”,直到1980年初才走向统一。
  同一时期,马共游击队与泰共军事力量协同作战,也给泰南部带来了巨大影响,引起了泰政府的不满。1982年7月,在东盟第15届外长会议达成共识后,泰国陆军对马共游击队进行了猛烈打击,并攻克其主要根据地。1987年,泰政府率先与马共和解,后者决定停止在泰南的武装活动,随后有700多名马共成员获得泰政府分发的土地,重回社会生活。现在,他们大多数居住在泰南的牙拉府、合艾及勿洞一带,有些人已经获得泰国公民权,有些人仍然在等待中。家在曼谷的刘先生表示:“我和他们有过一些联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都坚持让孩子到华校接受中文教育,在家庭中仍然坚持以华语交谈。这一点和许多泰国的华人家庭不一样,许多泰国华人的下一代已经不会说、不会看中文了。”
  1989年12月2日,马共、泰政府和马来西亚当局三方在泰国签署“合艾和平协议”。马共按照该协议解散了马泰边区全部武装部队和地下组织约1100余人,销毁了武器及弹药,宣布放弃武装斗争,并宣誓效忠马国元首,遵守马国联邦宪法和法律。之后的多年里,约有400名马共成员成功返马定居,但是有的却一直被拒绝入境,其中就包括陈平等马共的重要人物。另外,由于1965年8月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分治,1989年马当局与马共签署和平协议之时,新加坡政府始终没有参与,结果 马共中的马籍成员可以选择回乡,但是有多名新加坡籍的马共成员的地位和处境就很尴尬——他们不能成为马来西亚公民;若要回新加坡,却又困难重重。因此,大部分新加坡籍的马共成员仍然只能以泰国为家,并且拥有了泰国护照。
  马共完全停止武装活动后,泰国政府在泰南设置友谊村及和平村(外界也称“公主村”),协助马共成员建设新家园,同时也拨给每人6英亩土地,让他们种植橡胶、水果。由于地处偏远,后来部分马共成员向外发展进入多种行业,但仍有不少人继续务农。一些马共成员对国际媒体表示,以前革命时期在森林中什么苦都已经尝过,如今在外再吃些苦,也算不了什么。平日里,马共成员仍然互相来往、彼此帮忙。泰国当地官员也表示,泰国是个民主国家,大家在社会上地位平等,马共成员已经融入了泰南的社会,与一般的泰国人没什么分别了。
  1990年起,逃亡国外30年的陈平来到泰南,开始和众多马共成员一起居住,成为“泰南村民”。其间,这些地区和村民还不断得到泰国朱拉蓬和诗琳通两位公主的关心。除了农业,村民们也希望把该村打造成旅游景点,既让游客了解该村独特的历史背景,也为村里带来收入。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泰国法律规定,取得公民权3年后便有选举权、5年后则有被选举权。一些马来西亚媒体最近在实地探访“公主村”后表示:“泰国政府比我国政府友善。”
  虽然陈平一直无法再踏足马来西亚,但由于其拥有由泰国授予的特别身份证,可以周游其它国家。1998年,他首次访问了英国,并在伦敦的公共档案馆对马国独立运动做了研究。后来,他也到过堪培拉的澳洲国立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还数次到新加坡探亲、参加会议。
  
  走在回家的路上
  
  如今,一种思考仍然在东南亚历史学者中存在:应该如何评价马共的历史作用?马共究竟是一群希望效仿苏联和中国革命的华裔恐怖分子,还是一群争取跨种族支持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者?
  2003年,由陈平口述,英国《每日电讯报》退休资深新闻从业员伊恩·沃德及太太诺玛·米拉弗执笔,以英文写成的自传《我方的历史》(《My Side of History》)正式出版。该书从陈平的童年谈到和平协议的签署,以及马共解散武装单位和游击队员走出森林,内容横跨多个年代,以故事的方式叙述每个重大事件,揭开了马共的神秘面纱。
  在书中,陈平回忆了自己先是和英国殖民者、后来又和马来西亚当局进行武装斗争的40年经历,并开始反省过去以暴力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还对当年所开展的杀戮行为表示忏悔。该书第一批通过海运到达马来西亚后迅速销售一空,而运送第二批书的大货车则在中途被人劫走——其显然把人们的记忆又拉回到马来西亚当年所处的紧急状态时期。
  2006年5月,马来西亚内务部以“保障公众的利益”为由,禁止播映3个月前曾参加柏林影展的独立电影《最后一名共产党人》。该影片是由马来西亚著名英文专栏作者兼独立电影导演阿米尔·莫哈默执导的纪录片,内容围绕陈平的前半生及其影响,访问了80多名与陈平有关的人士,包括其同乡、马共成员和目前居留在泰南的游击队员。对于政府禁播该片的决定,马来西亚有媒体认为,马政府对历史“禁区”有“过敏症”,认为“马来西亚人还没有达到一个可以接受这部影片的水平”。
  同年12月,马来西亚森美兰州政府下令拆除了华人墓园中的“抗日纪念碑”。马国一名华裔新闻记者表示:“在马来西亚,一般民众都只能透过官方的历史书来认识马共,因此对其印象都偏向负面和消极,也使其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很少有人愿意公开为其说话。”
  最近几年,陈平一直希望能重返马来西亚,看望父母的坟墓,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晚年。2005年3月4日,他正式入禀马来西亚槟州高等法院,申请返回故土安享余年,在其同时公开发表的“10点声明”中,表露了“生于斯、死于斯”的心愿,要求马政府履行当年三方签署的“合艾协定”,让他与其他前马共成员返回马来西亚及定居。
  同年5月25日,400余名马来西亚退休军人和警员聚集到槟城第一高庭,以“卖国贼”、“反叛者”及“罪犯”等标语、口号反对法院当天开庭审理陈平申请回国案件。他们表示“马国人民不能与共产党人生活在一起”,“希望人民谨记马共的历史事件,因为马共事件不但牺牲了许多军人和警员,不少无辜百姓也深受其害,陈平必须对此负责”。
  随后,该案件被移至吉隆坡高等法院续审。对于陈平打官司的高调举动,马国首相巴达维曾公开表示,政府没有权力也不会阻止陈平通过法庭争取返马,一切由法庭决定。不过,英国BBC曾在2006年7月20日的报道中称:在马来西亚和英国的老兵组织都反对让陈平回国;而马当局的立场是,“时机尚未成熟”、“陈平回国只会重揭旧伤”。
  “既然陈平在马来西亚出生,且从未被剥夺公民权,也未被驱逐出马,因此有权返马定居。陈平已经84岁了,他还能有什么影响力?”吉隆坡的一名华人学者表示,“有一个情况可以对比,2004年初前南越总理、副总统阮高其携妻带女抵达河内,回到他阔别了53年、生他养他的故乡,没有受到曾经是敌人的越南政府的任何限制。”
  2007年7月31日,吉隆坡高等法院作出裁决:“陈平必须在14天内出示出生证明及公民权证件,证明他是马来西亚公民,才能继续他起诉马来西亚政府的诉讼。”但由于陈平无法提供相关资料,其律师只能提出上诉。不过,其上诉在今年6月又被槟州上诉庭驳回。
  2008年3月的大选,使马来西亚执政联盟不仅失去了多年占据的议会2/3多数,还丢掉了4个州的控制权。4月15日,反对派领袖安瓦尔正式获得“政治解禁”,他随后宣称“反对党已经做好了上台执政的准备”,“我们将很快管理这个国家”。密切关注马国政局变化的刘先生认为:“很多华裔和印度裔都投了反对党的票,如果安瓦尔真的赢得选举成为马来西亚新首相,他肯定会在历史与政治问题上比前任巴达维表现得更开明、更包容,那么陈平的案件就可能会有转机。至少从人性关怀角度出发,安瓦尔可以做这样的决定。”不过他也表示,如果国阵继续获胜,“陈平真的只能葬身异国了”。
  陈平本人则透过律师陈国强对公众表示:“我相信我已履行马共当年和马国政府签署和平协议中的一切事项,如今我在等待马国政府履行其责任。”近20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回马来西亚的陈平,已准备向终审法庭——联邦法院提出上诉,继续走在回家的路上。
其他文献
缺乏运动锻炼往往是造成或加速脊柱病变的重要因素。下面就向广大中老年朋友介绍一套脊柱保健操: ①仰卧挺胸:取仰卧位,双手重叠托后颈部,双下肢伸直自然舒适,以头、臀部做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人们带来恐惧,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秩序。5月中以来,看着日渐走低的疫情曲线,人们的紧张心理开始平复,随之会在一定程度上放松警惕。
AB保鲜防腐剂是四川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与河北农业大学协作研究成功的适于充分成熟(不是过熟)时采收的甜橙保鲜防腐剂。在柑桔果实化学贮藏中它是第一个适于成熟甜橙的专用
工商管理主要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高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因此,在公司的实
我的画有一个主题,我称之为“虚境”。这一主题延续了很多年,贯穿了我的很多不同形式的绘画实践,可以说是在“用画说事”。对于我的画,我想从以下四点简单来谈一谈。  一、关于“虚境”  “虚境”是本人对于外在世界的认识观。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环境条件的外在世界中,并与社会关系、环境条件构建起来的外在世界建立联系,从中获取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与能量。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发展变化,这种依存关系经历多种曲折
作为能够进行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应充分把握这一阶段的优势,来进行小学生读写能力能力的提高和视野的开拓,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在
作为温州交警的杰出代表,叶敏杰在浙江省温州市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警12年来,他以路为家,以情服人,保持着处理过数万起交通违法行为零投诉的记录。先后被授予“全
高通公司和“蓝牙”组件解决方案的主导厂商爱立信微电子公司日前宣布:两公司将联手推介世界上第一个同时支持“蓝牙”和CDMA数字无线标准的无处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这一协议,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