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之光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eb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OWNER
  Nannette Van der Vooren,室內设计师,曾在Piet Boon工作了8年时间,2015年离开成为一名独立室内设计师。

  “Van der Vooren倾向于纯粹的风格,但并不清冷,色调和材料的选择令整个室内氛围温暖柔和。”







  NannetteVanderVooren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她的新家位于鹿特丹Oud-Charlois区的一所旧学校内。她运用了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来设计这个新家。这个过程始于一个激进的决定。“我有两个选择:保留1900年以来学校建筑的真实细节——比如走廊里的旧瓷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造;或者拆除原有建筑,重建新的基础,营造一种沉着的平静感,增加现代舒适性。”她选择了后者,将教室和走廊相结合,在学校内建造了八座公寓。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新公寓非常宽敞明亮。“入口处和起居室的空间高度超过四米,在地面较低的地方甚至高达五米。”VanderVooren希望入口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高度的确更容易实现这一目的。“我希望当你进入房间后,立刻体会到宽敞的感觉。”通往阁楼的楼梯不在入口处,转而设置在客厅中,VanderVooren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我经常在家工作,工作地点在阁楼上。现在,我可以从阁楼穿过客厅进入厨房,而不必穿过大厅,这让我很有家的感觉,我很喜欢。”





  VanderVooren曾在著名的PietBoon工作室工作了8年,在她的作品中依然留有那个时期的影响。“PietBoon的DNA还在,视野,美感,天然材料,隐藏性好的定制橱柜,良好的采光方案,一切都符合理想。而我自己更倾向于纯粹和简约的风格。我还喜欢展示不完美的地方。我热爱光,光会给予你能量和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项目往往是以光为基础。”VanderVooren对光的偏爱在这座房子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对天然材料的热爱也如此,例如,墙壁是用天然石膏粉饰的,这种石膏会产生一种粉状表面的效果,使房间产生一种柔软的质感。
  新家的尺度和氛围需要更特别的家具,“我的旧家具在高大的房间里显得十分矮小,我几乎添置了所有适合这里的新东西,例如圆形的沙发,它们使整体空间看上去柔软一些。”但并非所有家具都是新的,VanderVooren留下了一张旧木床、一个橱柜和一把椅子,是她的曾祖父手工制作的。她最喜欢的艺术品也随着她一同迁徙而来。“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这里,室内的设计还会延续下去,它是为这所房子而设计的。只有艺术品我会一直带在身边。我拥有艺术家DesiréeDolron的两幅画作,她的作品流露出一种古典的宁静感,始终让我着迷。其中一幅作品跟随我已经超过15年的时间了,但我依然对它百看不厌。”

  “光往往是空间里的点睛之笔,无处不在的光线流动在空间里,质朴的家也因此多了一种分外动人的质感。”






其他文献
極具戏剧张力的灯具,其优美曼妙的弧度、光芒四射的球体和建筑感十足的简洁线条,随时随地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设计师们正在思考着如何以更加艺术性的手法来呈现灯具的设计语言。去除繁冗,留其核心且画龙点睛的部分。  打破传统的造型,让灯具突破本身的功能限制,让实用性的部件实现更为装饰化的表达。  灯,是一个空间的灵魂。汇聚在旖旎灯光下的璀璨瞬间,赋予了黑夜以光明。
期刊
光之诗人  2014年,IC系列灯具的问世让Flos再一次成为意大利灯具界的宠儿,干净利落的黄铜支架配上白色球形灯罩,勾画出“一轮圆月挂树梢”的诗性意境。一经问世,IC灯就风靡全球,至今畅销不衰。Michael Anastassiades便是站在IC系列背后的“光之诗人”。拥有土木工程和工业设计等理工科背景的他,内心却饱含艺术家的感性情怀。从小就擅长用图画与人沟通,Anastassiades在成名
期刊
家,作为屋顶覆盖下的多样空间,承载着不同的情绪和故事。此次say architects以新鲜出炉的Best of 2020最佳智能科技获奖产品为载体,打造了一个灵动的“聪明屋”。  位于杭州的say architects是专注于建筑,室内及城市设计的创新设计事务所,他们有丰富的设计经验,涉及零售、办公、公共设施以及总体规划的项目实践。对于每个项目,say architects都尝试从客户、业态、场
期刊
秀舍刚落地的一套私宅作品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个性化。在这套宅邸里,设计师用艺术本身的张力带来独特的居住体验,在一人居住的空间里,表达出具有业主自身DNA特质的居住风格。  设计师Justin和Hans希望能为业主营造年轻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无处不在的精致优雅;将落地窗外的摩登都市景致,与室内的现代折中主义风格融合。步入客餐厅区域,大面积的落地窗将摩登都市的景致引入室内,但也相对地减少了有立面的墙体。设
期刊
光的物理启示  词典中界定“抽象”的概念时,会将它与“具体”相对,称之“不易捉摸”,而艺术家JamesT u r r e l l 似乎自始至终都在与其对抗。针对“光”这一创作题材,Turrell总是直接与空间合作,或是借助复杂的现代科技技术,或是运用建筑切割的手段,为其套以艺术的外衣,打破“抽象”与“具象”的边界,使之成为现实生活中可以真实且精确传递的感官体验。但这确实颇为James Turrel
期刊
在探访过印度的“玫瑰之城”斋普尔,赞叹过里斯本美丽的红屋顶之后,就在国境之内,飞机刚落地泉州我们就惊喜地邂逅了大片绵延起伏的红房子,它们给这座城染上了一抹浪漫的色彩。当大多数城市因为大拆大建日趋雷同、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之际,泉州迟缓质朴的表情不禁让人感到心旌摇曳,执政者在上世纪90年代就颇有先见之明地确立了保存古城风貌的策略,古城区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如今泉州最吸引人的宝藏。街道沿袭旧制,南北为路,东西
期刊
17岁来到上海,陈学冬在这过去的十多年中一直辗转于不同的工作场地,频繁地出差和搬家让他一直渴望拥有一个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归宿。直到两年前,他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将家安置在远离市中心的一栋低层住宅中。漂泊的日子让他对家的期待是一个温暖、舒适,可以随时随地放松身心的栖息地。  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各种生活需求,陈学冬亲自参与了空间布局和规划,同时邀请好友——独立室内设计师Brian Chen(上海观灏
期刊
“阳光倾泻下,空间犹如被温暖、柔软、圆融的“气泡”包裹起来。”  “建筑师出身的设计师常常特别讲求逻辑性,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设计师不愿意做私宅项目。因为私宅的业主提出的更像是一种思考路径,并且时常跳脱,这种跳脱还往往是感性的。但一个空间,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感受。”  为了郑宇口中所说的“这份感受”,他与合伙人詹迪找寻了两年。A.N.House是两人联合创立F.O.G建筑事务所的第一个项目,甚至比公司
期刊
2020年的最后一天,被稱为“人类之光”(The Human Light)的Artemide创始人Ernesto Gismondi永远地离开了,但在他作为企业家、航空航天工程师、发明家和大学教授的60多年来,Ernesto一直以一种远见卓见的精神指导着Artemide,不追求张扬的颜色和形状,而是从人最根本的需求和体验出发,将研究技术创新与美感融为一体。  Ernesto是孟菲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期刊
H.N.LIN 空间美学馆  作为沪上极受欢迎的生活方式体验店,H.N.LIN的美学展厅定调了“家”的主题。在整体布局上,将原本空旷的空间划分成相对独立又和谐自洽的多个“房间”,欢迎人们来做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房间和物件的布置搭配。这里的灯具绝对抢镜:前锋气场的Arco灯,“三头六臂”的Three-arm落地灯,灯中小野兽Grasshopper……款款经典,让人目不暇接。Beaucoup  走进B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