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0种能力颁奖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b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她的大脑中,发生了某种神秘的变化,一只无形的橡皮擦,正以飞一般的速度擦去她的近期记忆,而且还渐渐地让她忘掉自己是谁,自己身处何方。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往何方?这些伟大的生命之题她都回答不了了,勉强支撑着她的存在感的,是残留的生命初期记忆和他人给予的关怀。这个人,就是我患了阿尔茨海默症(简称AD)的老妈。
  这一年,AD更加威武,更加疯狂,但在我们三个孩子和阿姨的精心照料下,老妈并未彻底败下阵来。经过盘点,我发现她还拥有不少能力,比如:
  还能自己吃饭,虽然有时要喂;
  还能自己上厕所,虽然需要被提醒并被带到马桶旁;
  还能分清亲人和外人,虽然会把女儿当成妈妈、爸爸、姐姐和爱人;
  还能认得照片上的自己,虽然会把旁边的外孙女叫作“一个小青年”;
  还能自己刷牙,虽然有时会把水咽到肚子里;
  还能自己洗脸,虽然经常要把毛巾叠来叠去;
  还能自己梳头,虽然会把牙刷当梳子;
  还能站着淋浴,虽然冲洗头发时不肯低头;
  还能自己穿衣服,虽然需要别人帮她套上;
  还能自己叠被子,虽然叠出的是颇具创意的多边形;
  还能走很长的路,虽然走得相当慢;
  还能和人打招呼,虽然对方可能是个陌生人;
  还能咽下小药片,虽然大的咽不了;
  还能去理发,虽然洗头时有点害怕;
  还能配合治疗足病,虽然泡脚时会发脾气;
  还能跟着音乐起舞,虽然舞姿比较那个;
  还能在iPad上戳两下创作一幅抽象画,虽然总是按下就不松手;
  还能聊天儿,虽然说的话别人基本听不懂;
  还能生气,虽然有点多;
  还能露出笑容,虽然需要我们使劲逗。
  哇,数一下,老妈居然还有20种能力啊!
  不仅如此,老妈今年还有几项光辉业绩,或许可以参评“2013感动我家的人物”:
  一、乘坐时髦的高铁,回老家参加了舅舅的八十寿辰庆典,和兄弟姐妹团聚,还见到了来自海内外的后辈;
  二、体重没有继续下降,除了脑袋磕破一次,身体基本健康,应该归功于她坚持每日一至三次的散步;
  三、在楼下小花园加入过中国大妈广场舞,实现了生命中零的突破。
  好了,我们已在新年到来那天,举行了“2013感动我家的人物”评委投票和颁奖典礼,当然没有出现黑马,老妈全票当选。我们用萝卜刻了一个别致的奖杯,送给我们亲爱的老妈。
其他文献
经常有朋友抱怨,每次打给父亲报平安的电话,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总是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身体好吗?”“天冷了吧?”“多吃点好的。”没劲透了。  父子之间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言语,知晓彼此安好,足矣。然而,总是这样“复制粘贴”地对话,终归还是容易疲劳的吧,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样久了,难免心生倦意,电话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越打越少。  从去外地求学开始,到参加工作、结婚生子,我一直与父亲分隔两地。初时,我还能坚
风寒料峭的日子,万物萧瑟。只要点燃火锅,即刻暖意融融,一室皆春。  吃火锅虽可以很简单,却耐人寻味。1929年中原大战期间,冯玉祥被阎锡山软禁时,记者徐铸成来访,与冯一起用餐,中间一个火锅。徐问冯:“最近前方有什么捷报?”冯一指火锅,笑着说:“我现在新闻的唯一来源,就是它。”  冯解释道:“每次他们打好了,火锅里就有了肉片肉丸。如果只有白菜粉条,那一定是失利了。屡试不爽。今天肉片肉丸不少,还有几条
细川护熙晴耕雨陶  细川护熙在1993年8月至1994年4月任日本首相期间,对日本的侵略历史做出过深刻的反省。退休后,他在东京南面神奈川县的海滨疗养胜地汤河原置下宅院,并在庭院里建起一座窑炉,当起了陶工。  为了学习陶艺,细川护熙放下一切派头,遍访日本名窑,拜师学艺。在入门阶段,他曾经因为做出的陶器质量不佳,被老师斥为“笨蛋”。  细川护熙退休后的梦想原本是过“晴耕雨读”的隐逸生活。但自从迷上陶艺
某天晚上,一位日本朋友刈间文俊打电话来问:“听说苗子先生去世了。”我好像遭了电击,虽然已经12点,还是打电话问问丁聪的“家长”沈峻。沈峻一听,斩钉截铁地说:“绝不可能。”过了两天,沈峻转来苗子的亲笔传真:“华君武先生并转沈峻:本人于1996年10月17日晚12时厌世自杀,并已通过日本刈间君电话通知范用先生,以为从此幽冥异路,永难与京中友好相见了。但一念‘悼文’尚未改好,无法向组织及白吃了他们83年
最近看了几场大师级的肚皮舞表演,唏嘘感慨人生的三重境界。  Ella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俄罗斯美少女,长腿长手,身材比例极好,而且动作刚劲,不拖泥带水,看似一股清新的风。她组队表演的集体舞里,你永远只会追随她的身影,其他人都忽略不计。看一个大美女酥胸半露满台欢蹦,光养眼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看她的老师Elga Nour的专场演出时,一开场,吓我一跳。这个女人最少有四十岁了,估计还不止,一身肥肉,身高
四个老汉,来自不同行当,早年在公园下棋时认识。是属于下了雨淋成落汤鸡还不肯走,只为一盘棋没下完的那种;是为一个子儿骂骂咧咧,分手时相约明天再来的那种;是每天都得老妻打十七八个电话催促,才恋恋不舍回家那种。  当他们聚在一起生活时,两个过了80岁,一个刚好80,一个差两岁80———平均年龄八十出头。  他们的老伴都走在了他们前面,儿女大了,没有牵挂,不想找女人了(他们自己是这么讲的),四个人就合伙搭
又到了一帮古稀老同学例行聚会的日子。  原以为照旧是一个嘘寒问暖、互道珍重的聚会,不见得有啥新花样。没想到召集人的开场白别出心裁,令大家兴致盎然。  他说:“如今世面上有些赋闲老人以‘三等公民’自嘲,叹息终日无所事事,好像在等吃、等睡、等死。我看今天在座的个个精神矍铄、容光焕发,绝对不属此三等。这次聚会咱就出道题,请各位谈谈自己生活中的‘三等’在等什么。”  急性子的我自然抢先打头:“我现在一等年
林秋生刚40岁,却整天唉声叹气,说自己腰酸背痛、四肢无力、头晕眼花,一点精神也没有,总是抱怨自己:“老了,完了……”医生给他检查身体,却查不出是什么病,别人安慰他也无济于事。  几天后,林秋生也跟大家上山砍草去了,一回来就来找我,好像跌了几跤似的,满身泥浆。  “吃得消吗?累不累?”我问。  “不,我不敢再说泄气话了。”  “为什么?你好久没有上山,觉得累一点是难免的吧?”  “今天我非常兴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