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杏坛沐春风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uin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我从教四十周年。回首从教路,我深深感到自己遇上了好时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走来,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改革开放的获益者。这四十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四十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四十年,一路繁花一路歌,“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忽如一夜春风来
  1977年,改革开放的春雷惊醒了神州大地,恢复高考的政策“忽如一夜春风来”,让农村户口的青年看到了希望。抱着跳出农门,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想法,我在1979年高中毕业考取江苏丹阳师范学校,1981年师范毕业,成为“文革”之后首批师范毕业生,并作为优秀生分配到丹阳师范附小工作。
  怀揣着人生梦想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18岁的我踏上了教师工作岗位。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上班第一周,我办公桌对面坐着的是一位“文革”前师范毕业的老教师,她白发苍苍,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吃药。她告诫我:“小孙,你离我远一点,我又感冒了!”望着面容憔悴、白发苍苍的老教师,我的心里五味杂陈:难道她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难道我就这样度过自己的人生?我准备将来做什么样的教师呢?做小学教师有出息吗?经过痛苦的思索,我暗暗告诫自己:要做最好的自己,争做最好的教师!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生!对得起党对我们的培养,对得起这个时代!
  人生观一旦确定,人生就有了目标,有了方向,人生也有了不竭的动力。校园里,我是睡得最迟、起得最早的人。所有的节假日,我几乎全身心沉浸在图书馆里。记得后来的师弟师妹们常常在我面前惊叹:“孙老师,我们从图书馆多数借书卡上,都能看到你的名字。”我颇为自豪地回应:“是的,图书馆的好书我几乎看遍了!”
  所有的付出总是有回报的,此所谓“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87年,江苏省教研室的朱家珑先生到我们学校调研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我作为学校分管语文的教导主任接待了他。朱先生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专家,他不仅和我聊工作,还和我聊生活,聊人生。我没有想到,这一次聊天,竟然成了改变我人生命运的重大事件!事后听朱先生说,那次聊天给他很大的冲击,很多的感慨。他说:“这么优秀的青年,如果不给他们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太遗憾了!”于是,他给领导写了一封信,提议在全省举办首届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因为朱先生的提议,幸运之花在我眼前绽放了。
  1988年,江苏省教委下发通知,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举办江苏省首届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于是才有了我的“过五关,斩六将”,才有了我“连中三元”,才有了我“江苏省首届青年语文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的称号,才有了朱先生在《江苏教育》封面对我的美誉:“孙双金老师在课堂上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他出众的才华和缜密的思维把教学引入了艺术的殿堂。听他的课是艺术的享受。”1989年,我作为江苏省唯一代表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语文教学大赛,再次荣获一等奖,为江苏小语人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国家的春风,那么,朱家珑先生搭建的赛课平台就是我人生的春风,这“忽如一夜春风来”,引来了我人生的“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春风十里扬州路
  如果说“春风十里扬州路”是杜牧对美好女子的赞美,那我这里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则是对教育改革春风的礼赞,对教育实践艰难探索路程的礼赞。
  1992年,30岁的我走上了丹阳师范附小副校长的岗位。当时我既要教一个班的语文,又要负责全校的教学和教科研工作,忙得不亦乐乎。走上管理岗位后,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又不荒疏自己的语文教学,这是摆在我面前的紧迫问题。记得有一次,我邀请著名特级教师袁浩校长到我校讲学。袁校长没有任何讲稿,侃侃而谈,从管理到教学,精彩的案例、精辟的思想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三个小时报告下来,我虚心地向袁校长请教。袁校长对我说:“小孙,要学会弹钢琴,把时间分配好。做行政和业务处理不仅不矛盾,还能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你在指导别人备课时,不也是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吗?再加上有了行政的平台,你还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把你的思想和经验跟更多人分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受袁校长的启发,我走上了一条既做好业务又做好管理的崭新道路。
  1994年,江苏省教委号召全省教师练习教学基本功,我带领学校教师从“三字一话”到教师才艺,在学校开展了持久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全国各地到我校观摩学习的团队络绎不绝。那年,为了纪念教师节设立十周年,省教委决定从全省小学中选拔一所小学,代表全省教师在江苏电视台展示新时代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风采。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我们学校被荣幸地选上。学校经过慎重讨论,决定由我带领学校七名青年教师赴江苏电视台,展示青年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本来电视台已经安排了两位主持人,但导演对男主持不满意,让我试着主持了几分钟,就临时决定让我和电视台一位女主持人同台主持。那一台庆祝第十个教师节的“九月的祝福”晚会十分成功,我主持并带领的学校青年教师展示的出色基本功,给全省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校长岗位抓教师基本功取得的成功,给我带来巨大的喜悦和力量,促使我用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研究当中。
  我把教学艺术作为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用一个个课例来实践探索。例如,我执教的《泊船瓜洲》,以“还”字为诗眼,设计了“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更该还;思家切→不能还”的板书,并且设计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紧扣“还”字,入诗情,悟诗意;第二板块紧扣“绿”字,学炼字,品精妙;第三板块提供“红杏枝头春意(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让学生试运用,学语言。张田若先生听了我的课后,大为感叹:“没有想到古诗教学竟然如此引人入胜。”这一课例体现教学结构的艺术:环环紧扣,步步登高,出人意料,回味无穷。又如,一次应邀去杭州送教,我执教《送别组诗》,精选了四首古诗:《渭城曲》《赠汪伦》《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組成一个送别主题。《渭城曲》以酒相送,《赠汪伦》以歌相送,《别董大》以话相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目相送。四首诗送别方式各异,但相同的是以心相送,以情相送。于永正老师听了此课赞叹:“孙老师别出心裁,角度独特,让人大开眼界。”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前年遇到我时,说:“最近群文教学比较时尚,孙双金老师在20世纪就已经开展群文教学了。孙老师才是群文教学的开创者。”这一课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整合艺术,我们可以基于教材,更可以活学教材,重组教材。一系列有影响的课例就这样诞生了:《落花生》把辩论引进课堂,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天游峰的扫路人》以问题为主导,把提问权、选择权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了问题教学的精髓。   在探索教学艺术的路上,我沐浴着十里春风,欣赏着一路繁花。浩荡的改革开放春风给我的心灵无限的慰藉和希望。
  三、一路春风一路歌
  2003年8月,我调入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工作。北小前校长是大名鼎鼎的袁浩校长,袁浩校长在北小工作一辈子,把青春和所有的智慧都奉献给了学校。学校在袁浩校长的引领下成为全省、全国的名校,在基础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威望,我到北小任校长有很大的压力。如何化压力为动力?我虚心向老校长请教,向北小老师学习。北小浓郁的研究文化、团结向上的团队文化、心心相印的人际文化很快就吸引了我。
  校长对学校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从袁浩校长挂在学校走廊和会议室的两块铜牌“含育人情怀,有教育智慧”“心心相印”中,我提炼出北小“情智教育”的办学主张,得到老校长和老师们的支持。
  我从情智教学出发,提出了情智课堂外显特征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情智课堂的本質特征是“登山课堂”,登知识之山,登思维之山,登情感之山。我们总结了情智课堂的一般策略:教学是挑起矛盾的艺术,课堂向学生的问题敞开,教学要运用故事思维,在追问中发展学生思维……
  我们研究情智管理,提出“发现教师”的理论,2016年《人民教育》为我们学校刊发“发现教师”专刊,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在情智课程中,我们提出北小的五级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建构了学校“12岁以前的语文”课程。在情智校园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情智校园是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想象校园、创造乐园。随后,研究的视角伸向了情智教师、情智学生。研究是艰苦的,研究更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的研究得到诸多师长的扶持与厚爱。
  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刚刚提出“情智语文”的概念时,成尚荣先生亲临我的课堂,听了我执教《二泉映月》一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我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情智语文”的理念,从理论层面高屋建瓴地提供学理支撑,并多次亲自撰文给情智教学以引领和扶持。
  2005年暑期,教育部师范司组织出版“教育家成长丛书”,我有幸入选其中。出版社要我邀请一位名家对我的教学做系统总结和评价。这位名家既要对我的教学非常熟悉,又要有学科教学的理论高度。请谁写呢?我一时陷入困境之中,我想到了袁浩先生,他德高望重,又是我的前辈师父,但时间太紧,只剩一周左右时间,我担心袁校长的身体。后来尝试着向袁校长提出想法,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并且三天之内给我写了洋洋洒洒1万多字的长文《诗情,在课堂里悠悠漾起……》。捧读这充满挚情和诗意的长文,我感动良久,前辈对后生的提携之情让我终生难忘!
  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我有幸入选首批培养对象。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杨九俊院长是我们小学校长导师组的组长,导师还有浙江师范大学金生鈜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吴永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褚宏启教授和江苏省荣誉教授袁浩校长。我作为小学校长组的组长跟随5位导师整整学习了5年,这5年对我来说太珍贵了。杨九俊导师带领我们制订发展规划,推荐读书书目,开展专题研讨,走进高等学府,召开专场报告,撰写个人专著。导师们像带博士生一样带领我们一路走来,一路欢歌,一路收获。我主持的“情智教学的研究”和“12岁以前的语文”两度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两度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我2012年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12年获得首批正高级教师职称,2018年又获得江苏省小教系统唯一一个正高二级(二级教授)职称。
  回顾成长历程,我心中对祖国、对党充满了感恩,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哪有今天春风拂面的教育盛世?哪有我这幸福的教育人生?这四十年的改革春风啊,温暖了我,培育了我,启迪了我,成就了我。我将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沐浴春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孙双金,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首批培养对象、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其他文献
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共识。绿色金融是目前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其成果也日益显现。但是,金融机构在探究绿色金融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因此,只有厘清这些曲解,分析出发展存在的困难,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金融。
画家王建山从早年的《苗族村寨》系列到最近的《流》系列作品,从写实的再现叙事到后来的写意叙述,从生活关注的切身体验到形式语言的汹涌穿越.可以发现其版画作品在主题、形
期刊
近年来,我在山水画创作上的探索主要围绕“桃源仙梦”这一主题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桃源仙梦”一词来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文章中陶渊明所虚拟出的“桃花源”正是他所寄寓的理想精神家园,是一块净化了的乐土,谜一样的神秘之地,令后来无数人为之向往,似乎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仙境,又似乎就在每个人心中,因为已是触及我们灵魂深处的永恒的存在。在此,人们获得心灵长久的宁静与澄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出现了很多魏晋名
期刊
作为小说家和艺术批评家的马尔罗,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对人类境遇的关注与思考。在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境遇》中,大量电影思维和视听化技巧的借用,不仅突破了传统小说的语言表达方式,更使小说呈现出电影化叙事的审美效果。文章结合叙事学方法,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和叙事角度三个层次出发,分析小说中电影化手法的运用,揭示马尔罗小说《人的境遇》在电影化叙事中的情感表达、美学体现和哲学思考,从而展现其小说中体现的艺术观和人生哲学。
以“上”的语义演变为例,对多义语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考察。“上”的本义为“位置在高处的”,反映的是静态的空间关系,“上”的不同义项都和事物在空间中的存在方式有关。古代汉语单音词意义的引申、分化和虚化是造成现代汉语多义语素的重要动因,隐喻、转喻、语法化是现代汉语多义语素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机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由其引发的权益归属和侵害纠纷也不断增加。从2018年宣判的“菲林诉百度:人工智能第一案”到2020年“腾讯诉上海盈讯案”,无论是审判实务还是学界理论,对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能够进行著作权保护一直争议不断。文章从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角度切入,强调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保护可以延长人工智能产业链、激发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动力和保障人工智能行业良性发展等诸多行业赋能意义。同时通过剖析世界各国对于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呈现的逐渐认可的态势,结合中国现状,得出应当将人工智能创作物作为作品保护,并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关系未来发展的全局。青年大学生是党的未来、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在“两个一百年”背景下,青年大学生要肩负起应有的时代使命:从历史和现实中认识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求;在准确把握“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夯实使命担当;在坚定“四个自信”中练就过硬本领,实现使命担当。
都市水墨人物画的出现,是艺术家们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新时代下都市人的面貌。当代都市青年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更能丰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内容,都市题材水墨人物画所表现的不仅是青春昂扬的青年男女,也是画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当今社会状态的一种思考。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形式面貌多元化的今天,通过对当代优秀都市水墨人物画家的艺术主张和形式特征进行研究,学习他们所积累的
期刊
一rn不论是传统的中国画还是西方的架上绘画,大体上均可归于二维空间内的造型艺术体系,画家最常见的艺术实践便是将在实在空间内的具体艺术对象“转移”到宣纸、画布上.吸引
期刊
【摘要】中国画如何在用色用墨方面解决火、脏、灰的问题,需要对墨色关系进行深入探索。本文通过对中西绘画色彩传统的对比研究,提出把墨当色看;把色当墨用;用色也要讲究用笔;处理好中国画中的色墨辩证统一关系,以及打破传统技法藩篱,使色彩运用更加自由和谐、使色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关键词】中国画;用色;用墨  中国画作为东方绘画艺术的代表画种,在工具材料、造型方法和艺术观念上自成体系,与西方绘画体系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