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美德教育贯穿语文教学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表情诵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如《过零丁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教学时,我先从诗人不幸被俘而坚贞不屈的背景介绍导入,接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和一段古筝乐曲,并请学生随着所播放的乐曲进行个人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那哀婉、感伤的古筝乐曲,那忧伤而又慷慨的诗歌吟诵,一下子便吸引感染了学生。然后进行讲读分析,提问思考,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深切感悟诗人的情怀和气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理解和感悟,逐渐进入诗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这样,学生仿佛看见诗人正头戴盔帽,身披战袍,挺胸站立在敌军的船头,面对零丁洋的滚滚波涛,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种情境,怎么能不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诗人所表现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怎么能不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再一次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他们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诗句吟诵中,胸中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浩然正气。
  二、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思想和美德的内涵以外,适当穿插补充一些与教材相关或相联系的材料及活动,使教育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学生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教育的效果更为有效显著。
  如教学《背影》一文时,我先请学生诵读领会《游子吟》这首千古传唱、感人至深的古诗,让学生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吟诵中,初步领悟做儿女的应心存孝心。然后导入新课,讲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理解,深切感悟文章所表达的那种父子挚爱情深的浓浓亲情。使学生透过“父亲”那“蹒跚地穿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深切感知父亲为儿子甘愿付出一切的那份高尚博大的舔犊之情;让学生从“儿子”那“晶莹的泪光”中,深刻领会儿子对父亲的那颗愧疚、感激、思念的心。在学生读其文、明其理之后,又补充讲读了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温衾》这则传扬子女侍奉父母之道的故事,并请学生齐唱了一首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这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口唱心悟,激发对父母的眷恋、感激、思念之情。
  三、利用图片,激励志向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图片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学有关介绍和描绘祖国山水、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工艺作品等方面的课文时,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的展示、多媒体的播放或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来配合教学。这样,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更为生动、直观、形象,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切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深刻感悟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不断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和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
  在教学名人名篇时,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图或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孔子、陶渊明、文天祥、岳飞、鲁迅等名人和伟大人物的画像,并让学生通过进行旁批、查阅资料等,注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让学生通过这一收集活动,深切感知他们高尚的品质、崇高的气节、伟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断地受到激励和感染,从而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和奋斗目标,并学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四、熟读背诵,沐浴心灵
  熟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也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能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自我教育作用。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古诗文都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例如,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人胸怀大志、天下为公的《岳阳楼记》;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人勤奋苦学、立志成才的《论语》等。这些古诗文,大多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这些古诗文,不但能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切感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充分体验和领会我们民族的精髓与灵魂。
其他文献
研究了诺卡氏菌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在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选择性吸附。结果表明:培养120 h后诺卡氏菌达到最大生长量;诺卡氏菌在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发生明显的选择性吸附
今天我们的历史教学,完全有可能做到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乐知者”,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本文谈了初中历史课引入“快乐教学”的初步尝试,希望能给同行们给予帮助和指导。  一、分组合作,探究质疑  这种方法很有效。例如,几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一起交流学习方法,互相质疑问难,不但能增加学习动力与乐趣,而且也能有助于快乐记忆。如有人看了电视剧《康熙王朝》,就在小组讨论:《康熙王朝》中康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需要更高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而信息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相对落后。本文针对我国的水利工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
期刊
摘 要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将个人之间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
南阳市科技信息中心投资200余万元,先后建立了南阳张仲景中医药信息网(www.zhongjing.net.cn)、中国中部农村信息网(www.midchina.net)、南阳市科技信息网(www.nysti.ha.cn)
期刊
2012年12月6日,省农委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传达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省安委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