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8.6级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英文)

来源 :地球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n781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通过分析处在地磁活动平静期的震前15天的数据,发现3月20、22、23和28日在赤道区域多个参量上出现电离层扰动,如电场和等离子体参量,认为这些电离层扰动可能与本次强震有关.震前电子密度异常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原来的峰值变化区电子密度单调增加,幅度超过1σ,如3月20日和28日的异常;另外一种是改变了原来在赤道区的单峰变化形态,而呈现了双峰值和赤道谷值的变化形态,如3月22日和23日的扰动.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形态的电子密度扰动都分布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经度上跨越100°,纬度范围30°,显示了比较长的异常持续时间和全球变化特性.VLF频段电场频谱的数据分析表明双峰形态的扰动不是磁共轭效应.同时低频电场扰动相对电子密度而言集中在一个相对小范围内,当N_e单调上升时,电场扰动却只出现在离震中最近的轨道上.分析认为震源产生的电场信号直接传播进入电离层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它可以通过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圈层耦合机制造成电离层扰动.结合离子成分及其变化形态的分析,震前氧离子变化形态与氢、氦离子的形态相反,这与其他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扰动形态是类似的.综合分析认为,对于与地震相关的电离层异常的识别需要结合多个观测参量的联合分析.
其他文献
上世纪50年代初,松下电器公司进入了一个发展瓶颈——它虽然在全球有非常不错的销售网络,但是因为科研力量比较薄弱,产品渐渐被市场所拒绝。  当时,飞利浦公司在全球设有300多家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制造公司。在此之前,全球已有48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公司与他们有过技术合作,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于是,松下公司就想到了要与飞利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  当时身任松下公司副总裁的高桥荒太郎亲自出马,与飞利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