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术前谈话,我说明白了吗?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fa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科医生老刘”在他的微博里说:“在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或术前谈话时,我喜欢画图。俗话说"一图顶千言"。
  苦于没法和家属患者顺利沟通的医生们,苦于听不懂医生满嘴术语的家属们,都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图说术前谈话,我说明白了吗?
  
  沧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刘明发
  我在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或术前谈话时,喜欢画图。这样使他们便于理解,易于沟通。在沟通结束时,我不是问:"你明白了吗?"而是问:"我说明白了吗?"。这样,使他们感到医生能为他们着想,真正对我们产生信任。
  在邊画边解释的过程中,我总是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少用医学术语,多打比方,多举例子。说的时候,眼睛注视对方,以便通过对方表情了解其是否真正理解。有时,还要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感召对方。千万不能光照着谈话记录念,那样会使对方觉得你不是在进行沟通,而是在宣读"判决书",从而达不到真正沟通的目的……
  总之,我从事临床工作30年来,一直坚持用当场画图、边画边说的方式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记得有一例胆管癌患者,我想为其做胆管癌切除,专业术语叫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主管医师向家属做术前交待时,不管怎么解释,家属们还是听不懂。于是我就把家属叫到我的办公室,给他们边画图(见图1)边解释。说明肿瘤所生长的位置,为什么会出现黄疸,需要怎样进行切除,然后再怎样将小肠与胆管接上。讲完后我问家属:“我说明白了吗?”他们一起回答:“太明白了!”,并起身拉着我的手说:“刘主任,经过您这么一说我们太清楚了。我们相信您,就把病人交给您了!”
  这天我又做了一例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为手术较大,操作非常复杂,我还是用画图的方法为其家属解释病情。这个手术需要切除6处脏器,3处吻合才能成功,家属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一位家属问:“人肚子里有多少脏器,能经得住这么切吗?不能少切点?”我也给他们画了张图(见图2),解释了胰头癌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切除这些脏器的必要性,并告诉他们切除后将怎样进行消化道重建。当我问:“我说明白了吗?”时,一位家属忙站起来说:“不光您说明白了,我们还听明白了!”另一位家属接着说:“说真心话,我们开始是想放弃手术回家的,您这样一讲,我们就不这么害怕了。刘主任,您看着该怎么做好就怎么做吧,我们绝对放心!”这话,为我成功手术增加了信心。
  对年轻医生说的话
  没有绘画基础怎么办?
  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术前谈话,确实比按记录给家属一条一条地读效果要好得多。但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医生来说,可能稍有些困难,不过只要大家坚持练习,会越画越画好的。再说这样的图不一定画得非常标准,有时越是草图效果越好。
  能不能事先画好,到时指点着说?
  最好不这样做。边画边解释是最好的办法,否则还不如用现成的图谱进行解释。实践证明,手画草图对患者来说,比标准图谱更容易理解。教科书上的图谱是为我们专科医生绘制的,对外行人来说和天书差不了多少。所以还是建议年轻医生一开始就养成用图说话的习惯。
  
  “要使患者和家属真正理解我们医生在做什么,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为处理好医患关系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今年36岁的刘志超是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多年来,学习西方心理学的他在工作中逐渐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并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在自身收获健康的同时,刘志超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工作中,经常为市民做健康讲座,传授中医养生知识。  从现代心理学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刘志超老家湖北,因早产而自幼体弱,上中学时还有神经衰弱。由于接触武术较多,为了强身健体,他从小就开始练气功、武术,大一点
好消息!“脂肪肝防治”小课堂开讲啦!  黄 薏  自2015年3月22日,《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上市以来,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者、脂肪肝患者,以及各大媒体的普遍关注。为使更多读者了解脂肪肝的来龙去脉,认识脂肪肝防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将从本月起开设“脂肪肝防治小课堂”,选登《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的一些精华内容。  第一讲:“一胖生百病”,“胖肝”最脆弱  都是肥胖
一.传奇故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悠悠古国。其中,被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而且津津乐道的就是茶文化了,尤其是这些茶的传奇故事以及对健康的神奇功效。就拿大红袍来说吧,传说在明朝年间,一个赶考举人路过武夷时,突然发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位来自天心岩天心寺的僧人取出采自寺旁岩石上生长的茶泡给他喝,顿时,病痛即止,不治而愈。后来,举人考取了状元,为了答谢和尚,专程前来拜谢,并将身穿的状元袍披在那株茶树
专家简介  王建华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济南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内知名糖尿病教育专家。  读者来信:我看到的一则糖尿病产品广告,宣称可以使血糖恢复正常,停药后也不反弹。广告中还特别指出,以往治疗糖尿病都需要终身服药,而服用他们的产品,可以避免终身服药的麻烦和经济负担,等血糖降到正常值就可以停药,不知道可信不可信?  我的点评:任何一种疾病只有祛除病因,才有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房颤发作时,心室搏动加快,每分钟达130~150次,甚至更快。此时,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等不适症状。有些患者没有及时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慢慢会适应,但房颤对心脏的不良影响仍在继续,会逐渐演变成心动过速型心肌病等,使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进而出现气急、不能平卧、四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另一方面,房颤发作时,心房跳动频率每分钟达350次以上,但
去年六七月,我买了一批绿豆,顺手将几粒撒入花盆,偶尔浇浇水,或者洒些喝剩的牛奶。本不奢望它能生根发芽,没想到今年它居然结出果实,长出了绿豆。拨开豆荚,里面有多颗绿豆。可惜我种的太少,不成气候。今年我打算多种些,希望来年可以吃上自己亲手栽种的绿豆。  欣喜之余,我不由地好奇,是我运气好,碰巧种出绿豆,还是绿豆真那么容易结果?除了熬成绿豆汤夏日解暑用,绿豆还有其他益处吗?
俗语称:“冬季进补,春季打虎;冬季不补,春季受苦。”有些人认为,进补就是食用猴头、燕窝、鱼翅等山珍海味或服用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补药。其实,这是对进补的误解。补品并非一定要名贵,只要我们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适当地选对食物,同样也能取得非常好的进补作用。    传统的饮食进补方法    传统饮食养生的补益方法主要分为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和峻补法等,并根据食物的温凉寒热平的性质,适当选用不同的食
β肾上腺素是人体内最为常见的一种神经递质,而β受体阻滞剂是指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广泛,分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β1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上,可引起心率加快以及心肌收缩力增加;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上,可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β3受体主要散布于脂肪细胞上,可引起脂肪分
“医生,甲氨蝶呤需要吃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可以停药?”“类风关能不能治断根呢?”这是许许多多慢性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患者最爱问的问题。他们总是希望服药后,疾病会“断根”。事实上,理性的医学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发展,只是把“最大程度”进行提升,而不可能把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等慢性病完全治“断根”,故目前大多数类风关患者仍需
记得若干年前,世界胃癌高发国家日本的著名流行病学专家平山雄教授来华访问,当谈及如何预防胃癌发病经验时,他曾表示,根据日本的经验,胃癌的发病与家庭电冰箱的占有率有关,当家用电冰箱普及之时,也是胃癌发病率下降之日。事实果真不出所料,我国也证实了日本的“经验”。遗憾的是,岂料在胃癌发病率下降的同时,却换来了大肠癌发病激增,前者20年来下降40%,后者却增加了一倍有余。  世界卫生组织在多年前就有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