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我一张!给我一张!”6月1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腰店乡焦林村,几十名农民围着农技人员争要一张绿卡。种田大户陈军占抢到一张后便急不可待地看起来。只见上面印着水产养殖、烟叶种植、蔬菜管理等数十名拔尖人才的名字,并注明了联系电话。
“这样可方便了,咱农民种庄稼有啥急事,按上面列举的专家,只需一个电话就可咨询了。”陈军占喜滋滋地说,“这样的科技点餐农民们最欢迎。”
邓州市委组织部刘新明介绍,该市在组织拔尖人才“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中,采取了专家授课、现场帮扶、电话释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科技服务卡”是其中一个做法。该市已发放科技服务卡2万多份,有800多农民享受到了“科技点餐”带来的实惠。
邓州市在“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中,着重在长效上解决问题。根据农时季节、特点,制定了“四季送科技计划表”,被农民们戏称为“四季送宝图”。张楼农民王德正种地数百亩,以前因管理技术不到位,收入不佳,与拔尖人才冀洪策结成帮扶以后,专家一年四季都往他的田里跑,成为他的“科技顾问”。他也成了全国交粮大户。目前,全市已有30多名专家与2000多种田大户结成对子,提供科技信息800余条,解决水产养殖、蔬菜管理等技术难题300多个。
“送科技下乡不但促农民增收,也要促专家增智。”邓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德成告诉记者,该市将拔尖人才的专业特长登记造册,通过进修、培训等形式,使他们不断“充电”,通过研讨、交流等形式让专业拔尖人才交流,提高技艺。建立了一套物质、政治激励机制,全市每年拿出20多万元,为推广科技的拔尖人才解决经费,并免费为其订科技报刊杂志。同时,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建立视频,农民们在视频上可与专家交流。这种“专家与农民互动”的形式其实给了科技人员一个课题———必须掌握大量的知识,才能够为农民搞好科技服务。通过这种形式培训,该市已选拔了40多名乡土拔尖人才,他们都成为农民信赖的“科技特派员”。
(罗红星 王秀虎 乔 地)
“这样可方便了,咱农民种庄稼有啥急事,按上面列举的专家,只需一个电话就可咨询了。”陈军占喜滋滋地说,“这样的科技点餐农民们最欢迎。”
邓州市委组织部刘新明介绍,该市在组织拔尖人才“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中,采取了专家授课、现场帮扶、电话释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科技服务卡”是其中一个做法。该市已发放科技服务卡2万多份,有800多农民享受到了“科技点餐”带来的实惠。
邓州市在“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中,着重在长效上解决问题。根据农时季节、特点,制定了“四季送科技计划表”,被农民们戏称为“四季送宝图”。张楼农民王德正种地数百亩,以前因管理技术不到位,收入不佳,与拔尖人才冀洪策结成帮扶以后,专家一年四季都往他的田里跑,成为他的“科技顾问”。他也成了全国交粮大户。目前,全市已有30多名专家与2000多种田大户结成对子,提供科技信息800余条,解决水产养殖、蔬菜管理等技术难题300多个。
“送科技下乡不但促农民增收,也要促专家增智。”邓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德成告诉记者,该市将拔尖人才的专业特长登记造册,通过进修、培训等形式,使他们不断“充电”,通过研讨、交流等形式让专业拔尖人才交流,提高技艺。建立了一套物质、政治激励机制,全市每年拿出20多万元,为推广科技的拔尖人才解决经费,并免费为其订科技报刊杂志。同时,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建立视频,农民们在视频上可与专家交流。这种“专家与农民互动”的形式其实给了科技人员一个课题———必须掌握大量的知识,才能够为农民搞好科技服务。通过这种形式培训,该市已选拔了40多名乡土拔尖人才,他们都成为农民信赖的“科技特派员”。
(罗红星 王秀虎 乔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