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储运系统中的能耗分析及节能对策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ong0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油储运在原油的供给与加工炼化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原油储运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有很大的能源消耗,比如蒸汽消耗以及燃料消耗、电力消耗等。本文简单分析了在原油储运的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能耗的根本原因,同时讨论了专门的节能降耗对策,以利于国内节能降耗政策的全面落实,并为国内企业的降本增效服务,提升最终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原油储运; 工艺设备;能耗分析; 节能措施
  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储运技术的持续提升,我国的原油储运量呈现出了逐年攀升的趋势,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不过储运行业属于高耗能的产业,其能源消耗量很大,能源浪费的问题极为普遍。当前,能源形势极其严峻,因此节能降耗的任务比较艰巨,故而,对能耗作出准确的分析、采取专门的节能措施以提升能效,能够更好地降低能耗、有效减少污染,同时,提升总体效率,推动储运行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1 原油储运系统的能耗分析
  在油气储运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无法避免的能源消耗(油气消耗、电能消耗、燃料消耗等),油气蒸发的损耗会在原油储存以及运输的过程中发生。因为蒸汽损耗是持续的、不间断的,所以,其造成的能源消耗也比较大,并且将使油品的质量大幅度降低,同时污染环境、引起燃爆风险。产生电耗的根本原因是基础设备设施的输油泵机组所带来的,倘若不能够尽快地检修设备,就会带来更大的电量空耗,并对原油的输送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带来过多的经济损失与能源上的浪费。我国原油的特点是三高,即高凝点和高含蜡、高黏度,在运输的过程中多会选择加热输送这一方式,并出现燃料消耗。而且,工艺运行方案以及油罐的清洁、保温情况和能耗监督管理制度的最终落实效果等,均会影响到原油储运系统。
  2 原油储罐的蒸汽损耗与具体的应对措施
  2.1 原油储罐的蒸汽损耗
  在原油储存的过程中多会生成油蒸汽,并使得油品蒙受损耗。具体而言,油气蒸发损耗所指的是:储罐内的气体空间在改变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蒸汽损耗,在气体空间内的压力和温度条件等有所变化的时候,油气混合气会产生浓度上的变化,进而对本来的空间饱和状态造成破坏,同时带来油气的外逸问题。产生蒸汽损耗的根本因素为油品的温度以及储罐内的油量、大小呼吸、储罐密封性等。油气如果蒸发就会对油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并污染大气环境、带来安全风险和危害人们的健康等。
  2.2 蒸气损耗的具体的应对措施
  2.2.1 储存管理工作需要加强
  为了使得温度变化给油气蒸发所带来的影响尽量减小,可针对储罐采取相应的保温隔热措施,并使储罐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尽量降低,进而使得油品蒸发、吸入空气所生成的蒸汽损耗有效降低;选用特定的油管涂料(吸光度比较低),以免光源照射影响到储罐内的油气空间温度以及压力;优化运行并尽量让储罐始终处于高液位储存中,将倒灌次数减少,并将油气空间缩小,让液面的波动尽量减小;定期性地清理储罐内的油污以及残留物等,以免油污对储罐的传热性能有所影响,将能源消耗尽量降低。
  2.2.2 油气回收
  运用吸附法以及冷凝法、膜分离法等一些油气回收技术,能够提升油气回收的高利用率,并使能源消耗有效降低。吸附法具体是指以吸附剂(比如硅胶和活性炭、活性纤维等),把油气之中的烃类组分有效地分离而出,等到已饱和之后,再将烃类组分以及吸附剂有效解吸,达到油气回收目的。冷凝法:借助于制冷器以及热交换器来有效完成油气热量的置换,让它能够从气相变化成液相,以实现回收;膜分离技术则是利用各种气体分子的渗透性的差异,以膜为基础来借助透过性达成油气以及空气的有效分离,并运用分离技术结合其他的分离技术的方法,更好地提升油气的回收效率。
  3 泵机组的节能降耗措施
  3.1 泵机组的变频节能技术
  当前,原油储运多是选择低输量的运行工况,针对工频定速电动机,倘若真实的输量无法达到设计输量,就会有“大马拉小车”这一类现象,带来电能损耗。另外,倘若利用对输油泵的出口阀的调节来达到输量控制目的,就会使得阀门摩阻有所增大,并加大损耗。而变频节能技术则是基于对泵机组转速的改变,来保障其运转负荷能够同真实负荷相互匹配,进而切合于运行工况节能技术,因为变频泵机组有着很优秀的调节功能,因此,能够将无效功耗减少,并使得输油效率大幅提高,让泵机组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并尽量节省维护与保养的费用,极富节能环保特点,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3.2 泵机组的叶轮改造措施
  泵机组的设计参数,如果它和实际的运行工况未能有效匹配,那么,就会使得泵机组发生振动、同时加大能耗,因此,唯有利用对泵机组的出口阀门的开度的有效调节,来达到节流,也可更换小叶轮、切削泵机组叶轮,进而达到必要的节能效果。它的原理为:当转速不变时,让叶轮直径发生改变,继而改变叶片的端部的流速,进而让机泵流量以及扬程得到改变。此方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造好机泵的节能效果,而且投资很少就可很快见效,优势明显,不过其改造往往是不可逆的。
  4 输油工艺的节能对策
  4.1 降黏技术
  在输送高黏油的时候,可添加降黏剂、低黏油来对其作出稀释,并将原油的黏度降低,在此之中,稀释降黏技术能够规避加热炉的投入使用,继而实现常温输送。此技术其实是以原油配比的调节,来尽量地减小其中的胶质以及沥青质分散体彼此间的作用力,对原有结构实施破坏,继而让原油的黏度切实降低。此方法具高度的可操作性,可更好地减小管输途中所生成的摩擦损失,让输油效率大幅提高、同时减少输油能耗。
  4.2 减阻节能技术
  减阻节能技术,即在原油的输送途中加入减阻剂、进而促使流体阻力减小、促使管线沿程的摩阻损失降低,继而达到很好的减阻、增输的效果,并实现更好的节能效果的工艺技术。在管输过程中,和管壁相临近的一笑部分液体将会做层流运动,而管线中心的那一部分液体则会做紊流运动,在紊流和层流相互间有一个过渡区空间,减阻剂会使过渡区的液体分子所处的运动状态彻底改变,让它呈现出层流运动,基于此来使得管线层流区扩大,继而让摩阻损失减小,并促使输油能耗减小。少许的减阻剂除了可以起到绝佳的效果外,还不会改变原油的性质,故而已经被普遍地应用到了长输原油管道中,同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节能效果。
  4.3 降凝技术
  在温度降低时,含蜡原油会持续地析出一些蜡晶,并在最后构成一个空间网状结构,讓管道内壁就此见效,同时增大了管道的阻力,继而让原油的低温流动性开始变差,增加了其能耗。降凝剂能够使得蜡晶的大小以及聚集度、表面膜等有所改变,并中断蜡晶的生长,让它不能够变为网状结构,继而起到真正的降凝作用。因为原油会很注重降凝剂的质量,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多考量一下原油的处理条件等,以保障降凝剂的作用可以得到全面的发挥。
  6 结语
  综上可知,持续地规范相关的能耗监督管理体系是实现节能降耗的一个关键措施,同时,可更好地发挥全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全体人员皆参与进来,实现真正的全过程化的监督,并杜绝能源浪费的不良现象,真正做到能源消耗的减少,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与稳定,让资源的利用率持续提高,同时,节约成本、实现有效的环保。
  参考文献:
  [1] 宋晨晨.油品储运过程中油气蒸发损耗问题研究[J].石化技 术,2019,26(8):164-165.
  [2] 姚睿.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9, 45(10):212.
  [3] 张彦新,李健.活性炭吸附-冷凝综合技术在油气回收应用评 价[J].当代化工,2020,49(4):265-268.
  作者简介:
  马世胜,1992.03.20,男,汉族,临夏·永靖,本科。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失眠患者前额叶背外侧区功能连接的研究,探讨其认知损害的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筛选的原发性失眠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者50名。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听觉词语学习测验(WHO-UCLA AVLT)、划销试验评价其词语学习能力和警觉性;利用静息态磁共振扫描观察左、右前额叶背外侧区功能连接。结果原发性失眠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2.00 (1
期刊
摘要:近年,国民对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愈发关注,国家和地方陆续推出了利好政策,给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各个地区都涌现出了大量的林业生态工程,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对于改善气候环境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投入资金较少、缺少科学规划、管理不够精细等,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加以改善。对此,林业管理部门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打造高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钙离子通道对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多巴胺能神经元暴发式放电模式产生和维持的机制。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施加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神经元放电模式转变,观察并记录其相应放电模式的特点,记录并比较加入10 μmol/L NMDA前后全钙离子流和L-钙电流的变化情况,通过外液加入河豚毒素、维拉帕米、氯化镍后,分析暴发式放电产生和维持与L-钙通道激活之间的联系。结果加入NMD
目的探讨转甲蛋白相关家族性淀粉样周围神经病(TTR–FAP)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组织病理和遗传学表现。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6–2014年确诊的13个家系(先证者)和散发TTR–FAP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期、系统评估和随访。对其中12例进行了周围神经和(或)肌肉活组织检查(活检),主要采用腓浅神经与腓骨短肌联合活检。同时采用转甲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转甲蛋白基因检测。结果(1)临床表现:13例先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rs4680位点Val158Met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基因多态性测序方法,分析COMT rs468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帕金森病患者(437例)和健康对照者(530人)间的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