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突出中医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guo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突出中医特色,实现现代护理教育与中医护理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和带动护理高等教育及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服务大健康产业需求的护理学专业实用人才。方法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中医理论及实践教学;创新师资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编写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专业教材;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适应社会需求。结果 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中医护理;特色;护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2-0103-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要求的提高,中医护理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中医护理的营养食疗、情志调理、中医护理技术、养生康复与保健、传统保健体育等特色护理具有西医护理无法比拟的优势,更符合护理的发展趋势[2]。同时也契合普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并减低医疗费用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目标。《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中医护理特色正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危机,服务领域逐渐萎缩,优势逐步淡化,中医护理人才的匮乏是阻碍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发挥的重要原因[3]。而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突出中医特色的人才培养,可造就一批理论扎实、技术熟练的中医护理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1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中医院校是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而我国本科护理教育起步较晚,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教育始于1999年。现大多数高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仍沿袭生物医学模式下医疗加护理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沿用中医学教育模式[4],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导致毕业生的中医理论基础薄弱,临床辨证能力缺乏,整体知识构架未能显现中医特色[5]。同时,师资队伍薄弱。现有的中医护理教师多数毕业于西医院校,缺乏对中医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6]。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医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根据社会需求及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构建中医护理教育模式,以培养技术能力高、综合素质强的中医护理人才,势在必行。因此,本校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旨在促进和带动护理高等教育及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服务大健康产业需求的护理学专业实用人才。
  2 构建护理学专业突出中医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评价方法的建立等要素。
  2.1 突出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时要注意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辩证统一,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辩证统一,知識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辩证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辩证统一[7]。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面对人们的健康需要及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本校制定了以培养具备人文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良好的护理理论、技术和沟通合作能力,具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2.2 优化课程设置,强化中医理论及实践教学 通过检索文献资料,结合本校现行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对本校本科护理学专业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老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毕业生及教师对本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的意见及需求。对医疗机构本科护理人才现状及需求度等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人才需求情况。选派骨干赴其他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院进行考察学习,了解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等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修订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实习教学大纲。方案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传统护理技术结合现代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术为基础,体现多学科交叉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遵循“实基础、强实践,重人文、显特色”的原则,突出中医特色,整合中医学类课程。中医护理学课程模块以《中医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为主干课程,辅以《中药学》、《中医推拿学》、《中医养生康复学》、《方剂学》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中医护理学知识护理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能力,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中医护理思维。同时,增加中医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及比例,毕业实习增加4周的中医科室实习;在第一、二学年暑假增设阶段实习,使学生及早进行临床实践,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案以培养符合大健康服务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开放性、多样性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具有前瞻性、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为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2.3 创新师资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将PDCA循环应用于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中,制定师资培养方案,实行团队目标责任制管理,把教学、科研、论文撰写、教材编写等,以及培养活动目标量化,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分配挂钩,每年进行考核并做动态调整。有步骤、有计划、分层次对师资队伍进行培养,完善学科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形成了一支多学科、多学缘、结构合理、水平较高、能传授中医、民族医传统护理技法、产学研相结合的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师资团队,为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4 以科研促进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编写专业教材 以中医护理学、推拿学为研究重点,将科研项目成果、教学改革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开阔教学视野,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探索“两段式实习”,即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分段毕业实习;开展中医护理病案讨论、中医饮食护理实作、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活动,创建“伤寒论语音学习平台”和“中医护理学基础自主学习平台”,支持学生成立中医护理协会并指导活动。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探究、创新学习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精神,以及专业情感和对中医的热爱。教材质量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同时,教材的质量又有赖于教材改革的不断探索,教材改革要适应人才培养和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服从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需要[8]。加强教材建设,着力中医思维能力和中医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编写出版了一系列具有浓厚中医药传统特色的护理教材及视听教材,为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5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特点,在对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评价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能力的评价,通过全面推进学分制管理,强化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完善对临床实习毕业岗前培训和毕业综合考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建立突出中医特色的、适合医疗市场要求、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健康服务需求的护理教学评价体系。以适应护理人才规范化及突出中医特色的要求。将实践创新活动纳入学分,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项目,开展毕业生德育答辩,加强学生中医思维、临床能力的培养:开展中医护理技能比赛、临床实习毕业岗前考核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素质。
  3 小结
  通过对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及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项目实施以来,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冯运华.中医护理现状趋势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3,8(4):321.
  [2]李野,唐玲.中医护理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6):1675-1676.
  [3]王佳妮.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展望[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9:149-150.
  [4]陈祖琨,夏丽荣,张琳,等.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6):56-59.
  [5]张勇勤.中医护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108-111.
  [6]柏亚妹,王秋琴,宋玉磊,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展望[J].护理研究,2013,32:3590-3592.
  [7]丁国芳,郑舟军,杨最素,等.国际化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23-24.
  [8]王恬,阎燕.加强教材建设,助力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9):93-96.
  (收稿日期:2016-11-1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芍药汤加减方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盆腔及腹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中药组)使用芍药汤加减方灌肠,对照组(西药组)使用康复新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灌肠,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总体临床疗效、肠镜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9%,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
期刊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复方君子汤(FFJZ)对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复方君子汤作用于K562细胞,应用MTF法观察复方君子汤对K56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AnnexinV/PT染色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8蛋白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一定浓度的复方君子汤作用后的K562细胞的增殖被抑制,随着浓度的
期刊
摘要:心咳出自《素问·咳论》,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而使后人多将其与内伤咳嗽之“心咳”等同,笔者试从“是动”“所生病”理论阐释心咳的本义、引申含义及治法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心咳;是动病;所生病;五脏咳;内伤咳嗽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2-0009-02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岳美中先生曾感慨“咳嗽一证,虽非大病,治不得法,亦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金匮要略》温经汤加减治疗60例青壮年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7月—2016年3月经云南省中医医院妇科门诊确诊为原发性痛经60例青壮年患者,以中药温经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治愈26例(43.33%),有效29例(48.33%),无效5例(8.33%),总有效率 91.66%。结论 经方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
期刊
摘要:选取《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收录方剂396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用药规律数据挖掘整理研究,结果发现赵老在治疗皮肤疾病的用药中以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凉血,祛风除湿的药物频率较高,其核心组合及方剂配伍也有一定规律可循,体现了赵老独特的辨治体系和用药特色,为进一步研究和挖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赵炳南;皮肤病;用药规律;关联规则;熵聚类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中医辨证分型二者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88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将各分型与对照组的胰岛素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中医证型均表现出明显IR,组间相互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证型
期刊
摘要:张震研究院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全国名老中医,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与科研工作六十余年,学术造诣精深,医术精湛,临床常用“疏调气机”法为基础对多种疑难疾病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本文章从临床治疗个案中领会到张老独创的“疏调气机”结合健脾利水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经验经验。  关键词:全国名老中医;张震;肝硬化腹水;治疗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142例,其中轻度狭窄60例,中度狭窄60例,重度狭窄22例,按1∶1的比例简单随机分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观察组(简称蛭龙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和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蛭龙组给予蛭龙活血通瘀胶囊
期刊
摘要:目的 定量分析中药坐浴治疗痔疮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与实践提供科学有效、实用可行的证据。方法 电子检索2016年8月前全文发表在国内期刊杂志上的随机对照实验,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追踪相关参考文献,另手工检索《中华护理杂志》进行补充,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文献质量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鉴,并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偏倚的识别。结果 共11篇文献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討加减补中益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防治脾虚血瘀型子痫前期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既往患子痫前期病史的孕妇245例,随机分为A组67例,予中药加减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B 组67例予中药+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组66例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D组45例空白组,不用中药+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各组孕妇子痫复发率、发病孕周、早产平均孕周、早产儿平均体重;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