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好问“丧乱诗”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宋元之际,辽阔的北中国的大地上战乱不断,民族纷争,朝代更迭。正如清代赵翼所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历史的烽烟给乱世中的诗人创造了丰富的题材。于是,一位文化巨人般的歌者走来了,他就是生于金代,卒于元代的伟大诗人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荣(今山西省忻州市)人,其先祖是北魏鲜卑贵族拓跋氏。元好问生活的前半生是金代最为昌盛的时期,他的一生不僅创作了数量丰富的诗词曲赋,著有诗集《遗山诗集》十卷,词作有《遗山乐府》一卷,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文化学者,蒙古联合南宋灭金后,这些学者有幸被保全下来,在蒙古文明化的进程中,保存和发扬了中原先进的文明,为元初的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除此之外,元好问的一生还致力于收集保存有金一代的重要文献。他的《瀚苑英华中州集》十卷共收录金代240位诗人的代表作2026首;另外,《河汾诸老诗集》共收八位诗人作品。在社会巨变的时代,元好问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独特的少数民族英雄气质,在金元乱世之际谱写出一部部反映历史现实的作品,他的目光所投投之处,是人民的苦难,是国家的破亡,是历史的巨变,因而,他的诗歌就具备了史诗的特征。
  元好问是学习杜甫最成功的作家。他的诗在艺术上格律严谨,功力深厚,七律写得尤为出色。他对杜甫有着相当深刻而透彻的认识,专著《杜诗学》虽然已经亡佚,但其著名的《论诗绝句》就是效法杜甫《戏为六绝句》而作的组诗。《论诗绝句》评述了从建安到南宋以来的各个诗人、诗派,并提出自己的诗歌主张:提倡雄奇豪迈,淳朴自然,反对袭古摹拟,绮丽软媚。奠定元好问文学史地位的,是他的丧乱诗。诗人常常借景抒情,抒发国破家亡的悲愤,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是元好问诗歌的最高成就。例如《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选其中两首:
  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今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壬辰年正月,蒙古军队围攻汴京。十二月,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金哀宗率兵东征。第二年正月,在黄河北岸打败而退走归德。当时元好问任左司都事,也在围城之中。城中境况惨不忍睹。因为有切身感受,所以这组诗真实感人、悲愤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首句“惨澹”二字将残酷的战争场面推至读者眼前,颔联“草木腥”就不仅仅有画面感了,杀戮的场面必然是血腥的,连草木都是浓烈的血腥气,让读这首诗的人五脏六腑都被搅动。颈联连用精卫填海和申包胥的典故,使得诗歌更加厚重,充满了历史感。尾联是在走着的大声疾呼中结束的,虽然国破家亡,但是战胜的意志犹存。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饥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首联二句从大处落笔,诗人选取了曾经最繁华的荆襄和汴京两地,通过战后的荒芜和战前的繁华之突兀对比,展现了山河破碎,满目荒凉的景况。颔联用蛟龙和饥虱比喻皇帝和臣子,可怜之感油然而生。颈联写诗人看到高大的乔木思念故国,只是四处飘着野烟,哪里去寻到一个人影呢?读来凄凉哀婉。尾联横空出世,将诗人的胸间豪气迸发出来,在这时代沧桑巨变之际,诗人还要作为一番。扫空一切悲切低迷的情绪,诗歌更显精气。
  这组诗感情沉郁,笔调凝重,寄意幽远,堪比杜甫诗歌的慷慨苍凉。
  又如《淮右》:
  淮右城池几处存?宋州新事不堪论!
  辅车谩欲通吴会,突骑谁当捣蓟门!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空馀韩偓伤时语,留与累臣一断魂。
  此诗作于蒙古与宋联手破金之际,人爱国心切,忧心如焚,眼看着蒙古直逼南下,诗人倍感屈辱又无可奈何。金朝的繁华似乎已经成为随波逐流的落花,风雨飘摇的孤村。最 后一个“空”字,将诗人巨大的悲恸置于表面的平静之下,这首诗这首诗风格刚健,语言质朴含情,章法严谨有度,平淡中有奇崛,浅显中见沉郁,情意真挚,凄楚感人,颇能反映丧乱诗的特点,因而这首诗是元好问“诗史”之代表作。
  在情感上,元好问的诗歌格调沉郁悲痛,情感真挚凄切,较之于杜甫的沉郁更添一层哀凄。这是因为杜甫经历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转折,盛气依然可以延续。而元好问面对的是金代在蒙古铁骑的践踏蹂躏下山河破碎,故国难收,这较之于杜甫的悲痛要更惨烈,更哀痛,因而元好问在诗歌中常常流露出绝望而又不甘心,故作潇洒又耿耿于怀的情绪。在家国破碎,河山易主,民族收入的历史风云里,由于元好问把目光和笔触放置于受苦难的人民身上,放置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广阔山河之上,所以他诗歌迸发出了石破惊天的艺术力量,也正是由于经历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也参与了改朝换代的血腥战争,元好问的诗歌才更有历史的厚重感。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元好问将个人心灵苦痛与时代融为一体,不愧为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其他文献
(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文学作品是反映现实社会的文化现象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经历暗喻现实社会中的本质现象从而引起受众的强烈感情就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作用方式。本文以宫崎骏的经典动画作品《千与千寻》为例,选一个角度分析其中的语义三角,并对其所指内容与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并在文章末尾指出,现如今的语义三角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已极为广泛。  【关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加尼觉玛玛礼是缅甸二十世纪的第一代女作家,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所成才的时期正是缅甸风云变幻的时期,全国上下正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受缅甸“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她的作品大多充满了爱国思想以及对缅甸光明道路的渴望,反映了缅甸底层人民在反对英国殖民者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大环境下苦苦生存的社会现状。而《一棵小草》里,塑造了一个名叫“小不点”的悲
期刊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700)  【摘要】:光阴易逝、生命苦短,一直以来都是文学作品中讨论的话题,同是也是《古诗十九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承接汉乐府诗《薤露》与《篙里》诗歌、更甚于《诗经》、《楚辞》中对于生命悲观的态度,而索要表现的情感更是拘束于意象之中。语言简朴自然,感情细腻真切且意韵深长。那么,在这种新诗体中,如何清晰准确的表达这种情感,这是人们要讨论的问题。这些抒情手法,对于以后文学的
期刊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 100083)  【摘要】:“留学生文学”是两岸都涉及的文学主题,无论哪个年代的“留学生文学”都有相似的主旨及内涵值得总结,为下一代“留学生文学”提供参考价值。大陆与台湾的“留学生文学”更有一些相似之处,本文旨在发掘两岸“留学生文学”的不同主题意蕴,从而探究同一种文学题材在不同地域的表现以及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大陆;台湾;留学生文学;“根”;祖国意识;觉醒一代
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五蠹》是先秦法家名著《韩非子》中的名篇,同时《五蠹》也集中了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在法学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韩非子的历史发展观出发,结合当时的社会分析韩非子在《五蠹》中所表现的思想。  【关键词】:韩非子;《五蠹》;法治思想  一、历史发展观和道德观  社会历史发展观是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基础。与儒家、道家复古
期刊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古语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说法,然而,读完《平凡的世界》我想说,一本好书也足以改变一个人。路遥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的作品也都是现实主义题材,读过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两部作品都给我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可能源于我也是个农村孩子,能体会到其中的某些心酸与不易吧。  喜欢一个东西、一本书、一个人,都是因为我们和这些事物存在某些契合点,能达
期刊
(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湖南 长沙 410002)  《农夫与蛇》一文中被蛇咬伤中毒身亡的农夫投胎转世来到21世纪。他跟很多小朋友一样,在上学读书的时候,知道了《農夫与蛇》的故事,天资聪慧的农夫透过开天眼可以窥见自己的前世,某一天,他发现这篇课文中叙述的农夫就是他的前世。他有了一个非常伟大的计划,这是他一生的梦想以及生存的意义。  他非常兴奋与激动,没想到自己的前世还是一个具有善良、仁慈、怜悯之心的
期刊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大学里唯一的支教之旅,在翻看日记的时候渐渐清晰起来,当时的记忆已是碎片,顺着记录下的细节,我有了些许思索。那是2014年的冬季学期,我跟着学校的队伍参加了“温暖水杯”活动,在会宁的一个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支教。  (一)11月7日 星期五 晚  跟着大巴,转乘面包车,慢慢算过五小时的车程后,我们一行七人在晚上七点到达了甘肃会宁的湾口小学。一路上,透过车窗看
期刊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我逞强地享用着你给的短暂幸福,  以为那就是我要的世界。  就连步伐都那么盈快,  世界也好像重漆了色彩。  有时候,  太幸福的话更容易让人受重伤。  来来去去找不到一句可情愿放下的话,  主动也司空见惯的不像样。  美好的东西总是长时间的磨砺等待。  你说,  我太着急了。  我铿锵而坚定地感谢你给我的昙花,  你不动声色看都不看一眼。  “一樣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世界文化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上,有四个文化体系作为主要的支撑,即: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而特别的是,这四大主文化对东南亚文明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前后不一的都留下了印记,造成了东南亚这一地区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东南亚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以一个相对落后的形象出现的,尤其是早期时代,当东南亚阶级社会开始形成时,中国和印度早已是拥有相当完备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