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质静压径向气磁轴承结构设计及静态特性分析

来源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yl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速电机支承需求,结合磁悬浮和气悬浮两种支承技术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孔质静压径向气磁轴承结构。根据多孔质静压径向气磁轴承的组成和工作机理,推导出其相关的气体压力、磁力数学模型,并通过静态仿真分析磁力、流场的规律特性。
其他文献
目前智能车行进算法多采用传统的PID控制算法方案,其弱点在于响应速度慢、平衡误差较大。提出了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Through Time,BPTT)的PID精确控制算法,采用以STM32F103C8T6为核心的高精度智能车跷跷板伺服控制系统,通过三维陀螺仪加速度计传感器集成模块MPU-6050检测输出信号给主控系统更新策略,使智能车顺利达到平衡位置。多次测试结果表明,智能车在运行中最大行进速度可达3.25 m/s,全程运行平均速度可以达到2.78 m/s,实际测得最大偏差
针对间隙在运动副中普遍存在,并且会引起机构运动精度降低、产生噪声、降低使用寿命等问题,建立了单间隙单自由度机构,并采用Recurdyn软件对单间隙单自由度机构进行仿真,研究不同接触刚度系数、不同间隙、不同摩擦因数等对单间隙单自由度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单间隙单自由度机构接触力发生了明显的震荡,间隙值越大,接触力越大,在运动初期从震荡状态到稳定状态震荡次数越少;在轴绕轴承中心转动180°、360°、540°、720°附近处产生最大震荡点,对应的最大震荡幅值分别为2598 N、2117 N、27
封孔是瓦斯抽采与利用的关键技术环节,针对屯兰矿瓦斯抽采存在漏气严重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瓦斯抽采漏气情况,模拟结果显示,瓦斯抽采钻孔的漏气量随着封孔材料的支护阻力增大而降低;同一支护阻力下,漏气量随时间推移而升高。提出“封堵一体化”封孔技术,在12507轨道巷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封堵一体化”封孔技术密封的钻孔预抽期内的平均浓度可达40.4%,相比于“两堵一注”法密封的钻孔实现抽采浓度的翻倍。
针对连续退火炉气密性差无法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问题,以连续退火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退火炉正常运行时炉内氢气和氧气与气密性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氢气含量与炉膛气密性判定模型以及氧气含量与退火炉冷却段循环风机处气密性判定模型。结合退火炉正常运行测试气体含量数据,基于退火炉内氧气含量与气密性关系判定模型,分析了退火炉冷却段风机处气密性分布情况,从而为现场治理漏点奠定了基础。
装载机驾驶室的室内噪声水平直接影响了驾驶员的操作舒适性。为了提高驾驶室的综合体验,对不同工况下某装载机驾驶室的室内噪声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利用A计权1/3倍频程理论,分析得到驾驶室内的主要低频噪声来源于发动机的主要发火频率;不同转速工况下,室内/外噪声的降噪比为6.37%~13.08%。
余吾煤业开采其西翼采区,巷道布置方案采用5条大巷并列布置在煤层中。但现场实测及实践结果表明,这5条大巷受放顶煤工作面开采扰动的强烈影响,巷道变形破坏较为严重。为进一步优化该矿巷道支护设计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对比分析了锚杆(索)加固及表面支护对开拓大巷稳定性及塑性区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开拓大巷布置在厚煤层中,巷道顶板及左右两帮煤体裂隙发育明显,采用锚杆(索)支护不能有效降低塑性区的发展,而采用表面支护方式,可以减少开挖巷道的自由面,限制巷道围岩向开挖区域收敛,通过增加表面支护的强度可以有效降低该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建立了以某主减速器分扭传动系统轻量化为目标的多约束数学模型,并编写了MATLAB程序对该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求解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求得优化结果,与常规设计结果相比,此方法设计的分扭传动系统体积减小了18.5%,达到了系统轻量化设计的目的。
研究碳分子筛的大气氩氪氙富集、浓缩与纯化行为,并结合膜分离技术,建立了一套大气中氩、氪、氙综合取样技术方案和取样流程,实现了氩、氪、氙样品的高效获取。结果表明,13 h氙实际获取量5.2 mL,氪获取量15.2 mL,氩获取量392 mL。
为提高立式数控平面刃磨床加工过程中床身的刚度及强度,采用全焊接工艺及振动时效处理对现有床身进行改进。通过ANSYS Workbench对改进后床身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全焊接立式数控平面刃磨床床身具有良好的刚度及动态特性。
针对中性文件格式的装配体模型缺乏装配关系的问题,提出一种装配关系自动提取算法。通过底层的几何信息构造零件包围盒、零件交包围盒和面包围盒等,并采用过滤方法根据间隙判断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利用SolidWorks干涉管理器的API获取零件之间基于接触的装配关系。以机械臂模型为例进行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