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美国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解读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k2293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5月由美国卒中协会(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发布新一版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治疗指南[1].这是继1994年及2009年之后对该指南的又一次修订.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瘤破裂,约占SAH的75%~80%[2].近年来,随着急救医学进展,越来越多aSAH患者在出血后得以存活.既往两版指南经过多年实践已被广大脑血管病医生接受并采纳.但世界各地针对aSAH的诊治又进行了多项临床试验,为制定新的指导性意见提供更为充分的论据.因此在上一版指南发布后3年即进行再次修订.新版指南在针对aSAH的危险因素防控、诊断、药物及手术干预、术中麻醉管理、术后监护及远期随访方面新增加总共31条指导意见.9条是针对既往推荐的修订,另有22条推荐则是归纳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后总结而成.这些新的推荐或指导,为aSAH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最新2012版aSAH治疗指南进行解读,解释新指南与以往指南的异同点,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诊治。

其他文献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VAS),常用于临床疼痛评估,最早由Hayes等提出,根据不同的临床需要目前VAS有几个常见的版本。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脑干胶质瘤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并有明确病理诊断的94例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包括MRI及病理资料,并对相关变量进行统计检验,判断该变量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脑干胶质瘤直径大小(P =0.029)、是否跨脑干轴位中线生长(P =0.016)、有无坏死灶(P<0.000)、囊变(P=0.004)以及对基底动脉包绕(P=0.001)在高、低级别胶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80例.常规开颅手术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7~79岁,血肿量30~147 ml;显微镜辅助小骨窗手术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40~84岁,血肿量30~100 ml;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手术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3 ~76岁,血肿量34~110ml。
期刊
贵刊曾在今年第7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大脑前动脉A2段和前交通动脉夹角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率相关性的影像研究(作者:万刚,李良,鲍圣德等,见2013年29卷第7期698~701页)。对于文章摘要中结论的部分表述,本人陈述一下自己的看法,与文章作者和有兴趣的专家一起讨论。
期刊
虽然还缺乏Ⅰ级证据支持颅内压监测有利于颅脑创伤的诊治,但迄今为止国内外的颅脑创伤指南或共识,推荐了如下的颅内压监测指证和禁忌证。
期刊
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首届神经外科微侵袭学术大会、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脊柱脊髓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9月28日至29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本次会议将汇集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经外科医生,会议内容包括专家演讲、论文交流和小组讨论等项目,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学术水平上都堪称是我国神经外科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一次全国性盛会。
期刊
目的 探讨蝶鞍区CT三维重建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和AQI影像工作站对54例垂体瘤患者术前进行蝶鞍区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观察蝶窦气化类型、分隔情况、蝶窦与鞍底的关系,并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蝶窦双侧气化程度相同者24例,气化不同者30例.蝶窦分隔呈正中矢状位者14例;偏左者15例;偏右者19例;其他类型(包括不同程度斜位,横位等)6例.蝶窦位
为推动我国脊柱神经外科事业发展,普及显微脊柱神经外科技术和脊柱内固定技术,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拟于2012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举办第十届显微脊柱神经外科技术和脊柱内固定技术学习班。学习班邀请国内著名脊柱神经外科专家授课,并进行标本操作训练和手术观摩。
期刊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按照侵犯部位不同、出血与否,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意识障碍等.位于桥臂的病变临床可表现为桥臂综合征,但诱发三叉神经痛的病例鲜有报道.本文为1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海绵状血管瘤,经枕下乙状窦后开颅小脑水平裂入路将其切除,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