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超载日:地球将不堪重负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8月12日是地球超载日,在这一时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超出了地球生产和再生自然资源的能力。
  什么是“地球生态超载日”
  地球生态超载日,又被称为“生态越界日”或“生态负债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国际民间组织“全球足迹网络”是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发起者。就像银行对账单可以追踪收入与支出一样,该组织利用其国际化的网络追踪人类对于地球自然资源的需求(即“支出”)和地球的生物承载力(即“供给”)。根据“全球足迹网络”的测算,人类的第一个生态超载日是1987年12月19日。随后,地球生态超载日一年比一年来得早。根据测算,1993年的地球超载日为10月22日,2002年是10月3日; 2012年提前到8月22日;2013年是8月20日;今年则提前至8月12日。这意味着剩余的4个多月里人类将透支地球的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根据这20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基本上每隔10年,地球超载日就会提前一个月,按此发展趋势,人类超额透支地球的程度将日益加深。
  A.
  地球超载日如同一张记录人类消费的账单,追踪人类的“支出”在哪一天超过“收入”。“收入”即生态承载力,代表生产用地及海洋面积,包括森林、草原、耕地、渔场及建筑用地等;“支出”即人类生态足迹,包括所使用的纤维食品、畜牧、鱼类、木材及其他森林产品、城市基础设施空间以及用于吸收碳排放的土地资源等。用地球生态承载力除以人类生态足迹,再乘以365天,即算出地球超载日。
  1961年时,人类的生态足迹仅为地球生物承载力的四分之三。那时的大多数国家都呈现生态盈余的状态。可到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地球可再生自然资源总量已无法满足世界持续增长的经济和不断膨胀的人口,人类开始越过临界点:消耗的自然资源开始超出地球再生资源量。如今,世界人口的86%都居住在那些向自然索取的资源远远多于当地生态系统可再生的资源的地区。
  B.
  温室气体排放和粮食生产是地球“超载”的首要原因,此外还有气候变化。作为“回报”,它引发了连锁反应:气候变化催生极端天气,极端天气又造成粮食安全问题,最终导致政治和社会冲突。基于数十年的发展轨迹,“地球超载日”明年将更早到来,而后年会比明年还早。
  地球还有可能恢复到“收支平衡”吗?
  科学家认为,推广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当务之急,因为人类对生态的影响一半以上来自碳排放,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通过改用清洁、充足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能够战胜吞噬海洋与森林、污染空气的污染排放物,以缓解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19期)
  阅读练习
  1.请你给地球超载日下定义。
  2.阅读文章,请你为文章的A、B处拟写恰当的小标题。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超载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4.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
  5.我们如何恢复到“收支平衡”的状态呢?
其他文献
如果我问:“什么是幸福?”一定有人会说:“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朋友间的友情,爱人间的爱情……”  我再问你:“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当然是甜美温馨的。”  是的,幸福是甜美温馨的。记得9月10日下午,我们一群在太高读书的初中同学一起去看望初中的老师们。老师们都在学校食堂里吃饺子、打扑克。我们到后看到了班主任数学老师、外语老师、物理老师……老师们见我们都来了,很是高兴,笑着围过来,还请我们
素节已至,那个装下了晴空朗日、落日熔金的窗棂,终于绽放出一次彩虹。  还记得初见钢琴时,她是那样美丽——黑得油光发亮的琴面,白得流光溢彩的琴键……我坐在琴前,房间里流淌出层层叠叠的美好。每当碰到钢琴,我总会不由得笑起来,阳光倾泻在身上,殊不知那个小女孩笑得有多灿烂。手指在黑白花丛间翩跹飞舞时,我在想: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理想,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一切的岁月浅笑如风如歌,瞬间定格在阳光洒满琴面的那一幕
“我不要你管那么多!”  “我要做我想做的事,你不要再管我!”  “砰”的一声,我再次摔门而去,只留下母亲独自坐在床沿。我不知道和她吵过多少次架了,已经习惯了吵架后沉默的氛围。  我呆呆地坐在书桌前。窗开着,风吹进来,虽然是带着花香的春风,却夹杂着一丝硝烟的味道。风和窗帘在打架,你一拳我一脚,惹得我心烦。“真烦,又擅自给我开窗。”我嘟囔着,随手去拉窗帘,却怎么也拉不动。我心中来了气,站起来抓紧窗帘
很多同学问我记叙文怎么得高分?我说简单啊,以情动人,感情真挚。可是,随后,很多同学都满脸疑问:“老师,我写的都是真情实感,为什么你从来不给我高分呀?”  今天老师给大家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怎么把感情真挚写得高潮迭起,让老师不得不给高分!  感情真挚是中高考作文中评价记叙文非常重要的评分标准,主要是为了校正中学生作文中情感虚伪甚至矫情这种不良文风而制定的。  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是指文章中所表达
【考点透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指向的是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具体说来,“归纳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高考现代文阅读对归纳能力的检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进行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对概括能力的考查;(2)抽象、含蓄的内容,能够准确地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这是对阐释能力的考查。文
【导语】  概述直接表现文章主题的内容,却具体仅写与文章主题关系不明显的内容。或者只详写与主题直接相关的内容,却不写与主题关系不明显的内容,这些都能导致文章内容的详略不当。我们该如何解决详略不当的问题呢?  【名师诊断】  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这就需要注意详略安排。详略得当才能使文章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不分主次,平均用力,或者该详不详,该略不略,那么就不能很好地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写诗词用“南窗、北窗、西窗”皆可,如古诗有“醒来不知天早晚,西窗夕阳已无多”。唯独不能用“东窗”,因为东窗是指秦桧谋害岳飞时,与王氏在东窗下密谋,“东窗事发”指密谋败露。所以一些方位词绝不能滥用。  西施是越国的美女,她姓施,被安上了“西”这个方位,由此庄子造出来这样一个典故,说“西施捧心而顰,邻人效之,人皆弃而走”,正由于“西”这个方位,人们又造出一个“东施”,就是东施效颦和
火药,古人把它称为“着火的药”或者“发火的药”。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它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一样,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火药的发明起先并不是为了军事的需要,它与豆腐等食品一样,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为帝王贵族炼“长生不老药”时偶然发现的,只是豆腐成了食品,火药成了人们打仗的工具。  从战国到汉初,那些帝王及其贵族都想像神仙一样长生不老,于是便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制“仙丹”,常用的医疗药物硝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咏梅诗词在中国诗坛上可谓车载斗量,而这首律诗却别具一格,在刻画红梅时,不但赋予它性格化,还展示出它的精神世界,同时又寄寓自己的情怀,堪称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
不管中考还是高考,作文总是占据了语文分值的半壁江山。因此,写好考场作文,历来是应试者努力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让阅卷老师读来唇齿生香、如沐春风的佳作呢?“意象凝聚法”可谓是考场作文语言素材运用的一种制胜技法。本文拟对此技法作一些探讨,希望能对大家的作文有所帮助。  什么是“意象凝聚法”呢?先给大家讲个“彼岸花”的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座城市的边缘开满了大片大片的曼珠沙华,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