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不同年龄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和切皮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513485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定异丙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不同年龄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和切皮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方法 择期全麻老年患者116例,年龄60~79岁,体重39~82 kg,ASA Ⅰ~Ⅲ级,按年龄及刺激不同分为4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待患者意识消失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Ⅰ-TI组(60~69岁,n=33)和Ⅱ-TI组(70~79岁,n=31)第1例患者瑞芬太尼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3.5 ng/ml,待效应室浓度与血浆靶浓度达平衡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e,/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Ⅰ-SI组(60~69岁,n=26)和Ⅱ-SI组(70~79岁,n=26)第1例患者气管插管后瑞芬太尼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2.5 ng/ml,待效应室浓度与血浆靶浓度达平衡后维持10 min,开始切皮,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试验.发生心血管反应的标准:气管插管或切皮后3 min内平均动脉压或心率较气管插管或切皮前的基础值升高超过20%.计算各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Ⅰ-TI组和Ⅱ-TI组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及其95%CI分别为2.90(2.76~3.04)ng/ml和3.16(2.90~3.4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SI组和Ⅱ-SI组瑞芬太尼抑制切皮反应的EC50及95%CI分别为1.90(1.76~2.04)ng/ml和1.77(1.68~1.85)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TI组比较,Ⅰ-SI组EC50降低(P
其他文献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观察EPCs对损伤脐动脉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法(MACS)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探讨IL-1β与EM发病的关系.方法:EM患者71名作为研究组,非EM妇女49名作为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原代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及CD40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 检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观察血栓调节蛋白和血小板与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KD组58例,男性34例,女性24例,其中根据超声心
目的 应用应变及应变率技术评价高血压不同构型组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及缩短后收缩(PSS)现象.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根据LVMI和RWT将40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州拈抗剂治疗引发结核的认识.方法 报道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经TNF-α拮抗剂治疗后发生结核病的临床情况,并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
患儿女,4岁,全身皮肤弥漫性丘疹、红斑、脱屑,大关节处皮下结节伴进行性眼损害3年.患儿出生后3个月出现下肢丘疹,逐渐累及全身.一次高热后出现眼部病变,诊断为双角膜白斑,陈
目的:应用DNA介导的RNA干扰技术使核转录因子PAX5基因沉默,观察PAX5对下游基因调节以及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影响.方法:筛选高表达PAX5的肿瘤细胞株.构建针对PAX5的siRNA表达载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51例(69只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
目的 提高对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873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