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探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40364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学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还承担着加强民族文化融合、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因此,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学管理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教学管理;参与管理;教学评价
   一、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特殊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改革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摆在突出显著的位置。高校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给高校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因此,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尤为重要。
   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处内陆偏远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崛起,必须依靠人才的力量。所以,加强内蒙古自治区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改革,建设专业化的人才梯队,培养少数民族地区自己的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在当今时代尤为重要。
   我国的少数民族数量较多,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研究多种文化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确保民族的稳定性,也使得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二、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1.教学管理主体的单一
   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层级制管理,有明确的等级观念。在这种层级分布中,学生处在权力等级的最下层,即为一切管理活动的被动接受者。高校各项政策的制定、出台,教育教学评价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均以管理人员为主体,作为被管理者,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也就意味着,作为高校的主要培养对象和服务对象,学生却未能发挥出主体的优势,行使主体的权利。更多的情况下学生是被动地接受高校的各项政策和教育教学活动,未能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主体的单一性就必然造成教师和学生的脱节,权利的失衡。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构成本身相对复杂,教育教学的管理必然呈现多样化的需求。但这种层级式的直线管理必然导致学生的需求被忽略,学生的权利被抹杀,从而埋下隐患。
   2.高校资源配置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2014年度,国家支出预算中教育支出同比增加9.1%,可见,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但是,“211” “985”等国家重点院校,较容易获得国家财政及政策的支持,这类优秀重点院校容易吸引优秀的专家学者,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较容易取得各类课题和项目,更有利于学校人才的培养。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处于中西部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的欠发达,也导致了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滞后。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受到资金的约束,一些高校尤其是新建高校软硬件设施不足,校园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缺乏,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紧张,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科研成果少,不利于招生的规模扩大和优秀人才的培养。
   3.高校教学管理理念的滞后性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计有三十余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十余所,部分高校成立年限相对较短,且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作为新建院校,缺少办学经验,除体现在教育水平及师资力量薄弱之外,集中体现在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都相对落后。一方面就学校的日常管理而言,多有较为浓重的行政化的作风,即科层制的管理模式突出,高校上下形成绝对领导与绝对服从的氛围,不利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教师的创造性的培养,严重的官僚气息甚至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培养及教师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就教学管理而言,多数高校对学生进行严苛的管理,高校的教学计划中,规定必修课程多,允许自主选修课程少,甚至选修课以必修的形式呈现,使得学生无法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无暇进行自主式的学习。
   4.缺少有效的教学考核体系
   教学评价是学校对教育工作应尽的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学评价既是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也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评价结果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提升科研水平,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因受到管理观念滞后的影响,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考核体系,突出表现在缺少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的授课过程和授课效果、学生的接受情况、课程的进度安排、教材的选用等都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就造成了教师教学和学生需求的脱钩。同时,没有持续合理的教学评鉴,对教师来说,也缺乏激励、鞭策措施,从而易引发教师的惰性,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建议
   1.从管理向治理转变
   管理思想的转变,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挥教师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作风,一切活动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转变思想,从领导干部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学生,转变到三者互相管理的观念上来,鼓励学生、教师、参与到高校政策的制订上来,促进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三方共融,和谐共处,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必须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充分吸纳少数民族师生的意见,以满足高校特色化、区域化的办学方针,实现民族共融,团结稳定。
   2.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打造特色专业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与河北等多个省份相连,靠近北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区,且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俄罗斯、蒙古等国,极具地域优势。高校未来的发展应充分依托其地缘优势,例如,与境外接壤的二连浩特、呼伦贝尔等城市的高校,应加强同境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建立境外留学基地,聘请外教教学,将蒙古语、俄罗斯语等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建设,打造特色专业。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本科院校多集中在呼和浩特市,此类高校应加强同北京、天津等各高校的联系,建立起学生交流机制,例如,内蒙古大学同北京大学建立起校际合作关系,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3.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现阶段,受到教学管理观念的落后,经验不足等影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完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引入关键记分卡或360度评估。教师、学生、领导、同事以及学生家长,从课堂教学情况、教材的选用情况、教师的师德等方面全方位、各个角度做出系统的、全面的评价。并将评估结果同考核结合起来,未到达考核要求的教师做停课处理。坚持做到赏罚分明,激发教师的上进心,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4.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高等院校的办学要求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学生参与高校的教学管理,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教师的责任感,也有利于高校各主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鼓励学生参与管理是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需求的必然手段。在香港,很多高校设置学生校董一职,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各类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中来。校董作为高校最高的领导,具有决定权和否决权。
  参考文献:
  [1]李东光.民族院校教育管理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张维平.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理论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3).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思政专项(编号NJSZ1420)。
  作者简介:邵佳(1983- ),女,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讲师。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芩连片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结果:连翘苷点样量在0.30μg~1.8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3.回收率为98.06%,RSD为2.12%.
机电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必须根据国情省情认真地研讨机电工业的发展战略。其中关键问题就是以什么作为机电产
本文介绍了作者设计的一种新型平衡阀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建立了新型平衡阀的动态数学模型,并用面向结构图的通用仿真程度对其进行了数字仿真。为该阀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全肠外营养(TPN)和胃肠喂养(EN)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疗效。方法:将35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TPN组20例经静脉给予全营养混台液;EN组15例,经管饲间歇母乳或早产儿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女性患者89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平均50±3.12岁。均为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出现皮肤反应:Ⅰ度42例,Ⅱ度23例,Ⅲ度2例,22例无皮肤反应。
摘要:特岗教师承担着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职责,本文对农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改善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特岗教师;发展问题;职业认同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度普遍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已成为改善教学质量和落实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农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
通过分析企业负债经营的动机及其制约因素,剖析了负债经营对企业的利弊,然后提出了确定最优希债规模的两种方法,即比较综合资金成本法无差异点分析法,并指出学两种定量分析方法确
摘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干部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学生干部的胜任力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主要对学生干部胜任力进行剖析,发现学生干部胜任力的重要性,并提出提升学生干部胜任力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学生干部;胜任力;校园文化  一、胜任力的定义  胜任力(Competency)来自拉丁语“Competere”。国外对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早,胜任力之父——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在分析普通高校校办企业承包经营局限的基础上,指出校办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了校办企业管理机制的改制及其运作的设想。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中报表处理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并编制了功能完善的处理程序。实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及程序具有结构清晰、通用性强、可塑性好及操作方便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