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压力中寻找动力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无声,如今打工已有十余年,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不管世事变化多快,我都坚持走自己的路。
  
  我的梦想和初恋
  
  男儿志在四方,我受不了苦,从东莞辞工回来,父亲见我如此懦弱,说我是一个没用的男人。
  我气不过,便对父亲说:“别门缝里看人,你看着,我这就去创一番事业给你看。”
  父亲见我竟敢同他顶嘴,气得发抖,说:“好,好,我就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能耐。”
  那年是1998年,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我,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被称之为天堂的城市——深圳。
  在这里,我见到了真实的火车和飞机,也知道了一块草皮的宝贵,绿化工保护它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那样。老乡告诉我,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在于:城市用钱铺路,农村没钱修路。
  我发觉我的傲气在深圳这个地方一点作用都没有。表哥问:“搬运工做不?”我说:“干。”因为这份搬运工是用我身上仅有的50元叫人介绍换来的。
  我不想做一辈子的搬运工,尽管每晚加班,但我一如既往地去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成为我雷打不动的习惯。
  “山鸡也想变凤凰?”老乡和朋友常常给我冷眼和嘲笑。我沉默,我走我的路。
  有理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动力,那时的我常常抱着吉他在宿舍的走廊里自信地弹唱。想不到这一弹唱竟遇上我的初恋情人——英。
  “你能教我弹吉他吗?”英用乞求的目光问我。
  知己难逢,当我手把手地教英弹吉他的那一刻,我感到我和英将会有故事。
  英是潮汕人,聪明,善良,旁人常常称赞我们为金童玉女。
  和英在一起的日子我感到很快乐,我和英常常出现在南山区的娱乐场所,为我们的歌唱事业奋斗,为我们的打工朋友带来不少快乐。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98年冬,公司要搬到另一个城市去。我选择离开,为梦想而流浪。英执意要跟我一起走。我说不行,我欠你的太多,我不愿意看见你的父母为你担心,何况现在的我一无所有。英泪流满面地目送我离开曾经付出了爱的城市,那一刻,我才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感情在平淡的生活里沉淀了,加深了。突然间的分离才知道那是一份难舍的情,是一场多年以后都无法忘记的初恋。我无情,又无奈。
  最终,我一个人走了,以至多年以后我都没有回过深圳,因为那里有被我伤害过的人,有些东西怀念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愿英能当那是一场梦。
  
  愿望破碎
  
  1999年春,来到中山这个城市。
  音乐朋友说,这是一片可以孕育我音乐梦想的地方,我欣然。我决心停留下来,坚信有朋友这一份真诚和帮助,我离成功的彼岸就不远了。
  站在市区石岐步行街的小舞台上,望着曾经熟悉的气氛和陌生而又充满热情的脸孔,我的歌声更沧桑,更成熟,更令人忧伤,充分体现了我那时的状态。
  经过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我在市区租了一间平房做临时排练室,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起乐队。尽管深知创业的道路曲折艰辛,但我是一个倔强的人,不到黄河心不死。
  要学会独立去生存,就要学会去走行业内的潜规则,单纯的我不得不给那些前辈和某些部门送礼取经,同时也伤了不少女孩的心。人的本性都变了。
  那时我们常常接到当地居民的投诉。有一次,我们正在排练,有一个本地人对我们说,你们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限你们在三天内搬走,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搞音乐的哪能没有声音呢?
  唉,在别人的地方生存真不容易。还有一次,因为我们还没有拿到申办的演出证,在市区某酒吧演出的时候,结果给某区的文化部门罚了1000元!
  这是创业者的悲哀。无奈的我惟有把希望寄托在生我养我的故土上。于1999年冬天,我带着乐队回到了信宜老家。
  
  没有音乐还有文学
  
  回到家乡,借堂嫂的一间杂物房做排练室。大家都很自信地排练,朝九晚十的,一个月下来,自认水平可露面,于是,我找到了镇文化站。
  站长是个年轻人,因为有共同爱好,他帮我们办理了本市的演出证及一些享受优惠政策的手续。
  站长说,我们有爱家乡之心是可贵的,我们镇拥有这么一支优秀的演出团体是全镇人民的光荣。站长特意邀请我们在镇文化广场义演一场给乡亲们看。
  为了不负全镇人民的重望,2000年大年初一晚上,我们同乡亲们欢聚一堂。
  义演很成功,有5000多名观众。次日,我们行走在街市上许多学生都认出了我们。如今想起那热情欢呼的场面,心情还在澎湃。
  总以为从此一举成名了,不用再过那种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了。然而,世事难料,风云难测。站长对我们说,镇上的经济根本扶持不了我们轻音乐的发展,我们还是回到发达的城市去吧,那里才有我们生存的希望。
  尝试了太多的创业艰辛,深知这个行业的竞争残酷,同时也由于个人的原因,有些队员做出了无奈的选择,背上简单的行李重新踏上了打工之路。而我望着风景如画的家乡黯然神伤,最终无奈地放下那一堆曾经给我辉煌的乐器,开始对生活有更多的沉思。
  没有音乐还有文学,或许这是惟一能安慰自己的理由。在乐队中担任填词的我自认为文字功底不错,在那段创业失败的日子里,我拾起那支沉重的笔开始写一些生活中的心酸故事。幸运的是,自从在《侨乡文学》发表了那篇《流浪歌手泪洒他乡》之后,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发表了不少自认为不错的作品。
  在这里,我能在文学道路上有所丰收首先要感谢一些文朋诗友。首先是家乡《信宜文艺》的向梅芳老师,一直以来她对我创作的关心和帮助。单单感谢是不够的,在她的推荐下,随后我又加入了信宜市作协。其次是在《侨乡文学》工作的徐非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的文朋诗友,是他们让我感到没有了音乐还有文学。
  
  在压力中寻找动力
  
  选择顺德是在2003年春,一方面是生活的无奈,文学能当饭吃吗?在生活都无法维持时,我又选择了打工。另一方面是岳母在顺德落户,亲情可贵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我从事的工作是从未接触过的化工行业。放下自尊,抛开面子,从昔日的“歌星”沦落到今日的生产普工。我知道,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忘记了不知是谁说的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任劳任怨工作两个月后,班长认为我很有管理头脑和交际能力,经过对我一个多月的观察,在她离职前,她向上级领导推荐了我接替她的位置。
  自认为,能管理一个乐队就能管理好一个班组。事实证明,我的能力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在年终表彰大会上,我自信地接过了优秀班组的荣誉证书。
  做着这份没有什么压力的工作,虽然没有做音乐人那时的风光,但在现实生活里很实在。不记得是谁说的一句话,平平淡淡就是真。如今生活在这样的日子里,想来也是一种幸福。
  顺德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人热情大方,这里的文化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李小龙是顺德的名人,我去过李小龙的故居,在那里,我感受到名人的伟大和其创业的艰辛,对比自己的平淡经历,真是不值一提。
  从此,我决心去改变现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相信七十二行,行行都能出状元。
  往后的日子,我倍加努力工作,在将工作干好的同时,我又注重人际交往,在业余时间里默默地学习管理学课程。
  有付出就有收获,在2004年年底,车间主管辞职了,厂部研究决定我是惟一的最佳人选,我自信地接替了这个位置。
  常常记起年迈父亲的一句话,人有压力就有动力。是的,在管理车间的那些日子里,我遇到许多困难,例如:团队的不团结,需要同员工做思想工作;生产跟不上节奏,需要调整生产程序;还有很多很多的困难最终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一一解决了。
  2005年冬天,我向老板提出我要从生产部门转向技术部门,尽管我的申请令老板很为难,但最终他还是圆了我的愿望。现在做质检工作的我在学到技术的同时,也由原来的质检员晋升至质检主管了。
  回首走过的十年打工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理想就有希望;有压力就有动力;有付出就有收获。自信去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
  责 编:谢荔翔
其他文献
十月末,北方的绿色正渐渐消退,渐渐消隐于浅黄。我家窗下的那几棵杨树,也已从蓊郁葱茏中淡出,叶片飘零,悄然步入冬天的梦境。就在此时,我们来到坐落于广东东莞樟木头镇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从深圳下飞机,自机场到樟木头的路旁已擎起万盏灯火。别的没什么感觉,只是呼吸似乎比在北京的傍晚顺畅了许多。我们一向对树木净化空气的功能、对负离子含量等等缺乏概念。曾经看过一个资料,作为并非森林大省的广东,2002年期
期刊
楼下车库前的窨井道里老鼠成群,肥硕的老鼠常常肆无忌惮窜来窜去,还殃及了我们车库,车库里存放的一些旧家具被咬得支离破碎。简直是忍无可忍。  无奈之下,我养了一只猫。那只猫还真不赖,经常能捉到老鼠。有时候,它还把老鼠叼回家,在我面前炫耀。那天大清早,那只猫又叼着一只老鼠在我面前“邀功请赏”,我吓了一跳,因为那只老鼠不是一般的老鼠,而是对门王局长家养的宠物小白鼠,我经常看到王局长的孙子提着个鼠笼到楼下去
期刊
公司最近生意很红火,我常常加班到深夜,忙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司的供水系统出了故障,我被工程部紧急借调过去协助他们现场处理。我自幼喜欢机械,曾经拆烂了家里的收音机和电视机,后来在大学里还自学了机械维修知识,现在虽然是金秋时节,但太阳依然毒辣,我换了一身破旧的衣服,戴了一副墨镜,急匆匆地赶到工程部。  我和工程部的同事检查了公司的供水系统,发现是发电机散热功能出了毛病,导致动力不足
期刊
一都市巧遇    马嘉丽出生在长江边的小县城,读初中时父母双双下岗,在街头摆弄夜宵摊。不久,她父亲遭遇车祸身亡,而肇事车辆趁天黑逃逸,母女俩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高中毕业,马嘉丽以优异成绩考上省城名牌大学,因受到县城民营企业家程老板的结对帮扶助学,一次性资助5万元,她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大学毕业的马嘉丽,心里时刻记挂着妈妈在家乡县城摆摊的艰辛,想着自己怎样尽快去上班,挣钱生存,赡养妈妈,让她过
期刊
老魏是建桥的。我是在单位附近的工地上认识他的。那时正是冬天,在单位食堂吃过午饭后,我都会出门散散步,晒晒太阳。那个建桥的工地,是我常去的地方。  第一次见老魏时,他和工友们在吃午饭,都背靠着帐篷坐着,一字儿排开,一人端一个搪瓷缸子。老魏咀嚼的声音很响。有工友喊他,老魏,你能不能小声点?好像几天没吃饭似的。老魏有些不好意思,说,饿坏了,顾不得吃相了。  去的次数多了,就和老魏熟起来。知道老魏是山西农
期刊
一    转眼,春节就要到了。记得那年,我在环宇工艺制品厂工作快两个多月,父亲因病医治无效离我们而去也有好几个月了。身在异乡,我最多的时候就是想家,却不能回家。  有一次,趁上厕所的短短几分钟空隙,我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街道里来来往往的人群与车流发呆。这时,来自湖南的工友欧阳小春走到我的身旁,手指着街边一个推着烤红薯的摊点说:“真宗,你闻到了吗?好香的红薯啊!”  我说:“是的,真的好香,这香味从
期刊
海的那一边有一个小镇,镇上住着百来户人家,他们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谁也说不清,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多少代,只知道这里叫湖镇。  湖镇有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黑不溜秋,像在墨缸里泡过。头发已卷成一团,像晒干了的柿子硬搭在那里,遮住了布满土坑的额头和死鱼般的眼睛。半露的背驼成弓的弧度,一年四季都穿着同样掉渣子的衣裤,嘴里总唠叨着一句“蝴蝶飞了,蝴蝶飞了……”  稍有判断力的人都知道,他是个
期刊
那年高三的暑假,我的大学梦想彻底破灭,我决定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带着不舍,走过家门前的小路,走出村口,走出父母牵挂不舍的视线……    铭记那碗滚烫的热干面    2002年8月,烈日炎炎,我抵达号称“火炉”的武汉,置身繁华的街头,我兴奋不已,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我准备投奔我的初中同学艳,她在光谷一家电子厂做品检,深得上司器重。顾不得欣赏城市的风景,我拖着行李,按照地址,一路打探。在工厂的门
期刊
我知道  你听不见。你青春的火车  已经穿过我最后一片麦田  解下麻花辫,换上白衬衫  你背着父亲的秋天  远赴他乡打工  以十八岁的两条细腿,努力  跟上一匹马的步伐  你不怨,母亲的腰病  让你提前中学毕业  也不怨,我的学费和盖新房的借条  压得你沉默再沉默  你不再轻易掉眼泪,更不会  让别人看到你掉眼泪  那座没有大山怀抱的城市  你一去三年  而我在梦里一遍一遍地  喊你姐姐,我知道 
期刊
我从未在意  芦花的苍茫,毛茸茸的  像极了你在风中眺望的发丝    我从未在意  月下,你失眠的身影  稀疏的白发,是否有过芦芽的青葱  摇曳    而在今晚的山冈  愧疚弥漫了哨位  一阵紧似一阵的秋风  飘荡着千里之外的咳嗽  在我不再年少的耳膜上  擂响  出征的号音    今夜的秋月正圆  芦花苍茫的白  晃,随风晃,晃  模糊了我的眼睛  (335000江西鹰潭市梅园大道2号鹰潭干休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