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拔除下颌智齿手术时不同的牙冠切割方式对手术时间及术后创伤的影响.方法 按智齿阻生方式将患者180例分为垂直阻生组、水平阻生组、近中阻生组,每组60例.每组依据拔牙方法再分为两个亚组,垂直阻生组分为传统拔牙亚组与牙冠远中切割亚组;水平阻生组分为牙冠T形切割亚组与牙冠三段切割亚组;近中阻生组分为牙冠T形切割亚组与冠根切割亚组.记录每个亚组手术时间、张口度、肿胀、疼痛度.结果 各组的手术时间、肿胀、张口受限、疼痛度数据如下:垂直组中传统拔牙亚组依次为(14.0±2.7) min、(18.2±1.9) mm、(9.7±3.6) mm和6.9±2.3;牙冠远中切割亚组为(8.2±2.5) min、(14.7±2.0) mm、(3.9±2.4)mm和3.4±1.8;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组中牙冠T形切割亚组为(14.0±2.0) min、(19.2±3.9) mm、(9.5±2.5) mm和5.6±1.7;牙冠三段切割亚组为(18.0±3.1) min、(23.6±3.5) mm、(9.8±2.7) mm和8.5±2.3;手术时间、肿胀、疼痛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口受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组中牙冠T形切割亚组为(10.2±2.6) min、(18.4±2.9) mm、(6.4±2.5)mm和4.8±1.8;冠根切割亚组为(15.0±3.5) min、(18.9±3.0) mm、(7.0±3.7) mm和7.6±2.3;手术时间、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口受限、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牙冠的切割方式需根据智齿的阻生方式设计,垂直阻生选用牙冠远中切割的方法,水平阻生选用牙冠T形切割法,近中阻生可根据角度及深度分别采用牙冠T形切割法或冠根切割法,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创伤。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牙冠切割方式的选择
【摘 要】
:
目的 探讨拔除下颌智齿手术时不同的牙冠切割方式对手术时间及术后创伤的影响.方法 按智齿阻生方式将患者180例分为垂直阻生组、水平阻生组、近中阻生组,每组60例.每组依据拔牙方法再分为两个亚组,垂直阻生组分为传统拔牙亚组与牙冠远中切割亚组;水平阻生组分为牙冠T形切割亚组与牙冠三段切割亚组;近中阻生组分为牙冠T形切割亚组与冠根切割亚组.记录每个亚组手术时间、张口度、肿胀、疼痛度.结果 各组的手术时间、
【机 构】
:
250001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50001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50001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50001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出 处】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49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在无人机数据通信系统中,天线伺服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无人机通信天线伺服系统的构建,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框架,并从转动角解算、伺服电机控制、跟踪软件
近年来,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临床感染治疗带来严峻的挑战。此类感染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且病死率极高。为此,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研发与探索有效的治疗药物;另一方面,更需要积极采取控制措施,避免耐药菌株的流行与扩散。
中华精神科杂志自1996年从分刊以来,每年有50%~60%的稿件退回作者.为了解本刊的退稿情况,我们收集本刊1998~1999年的全部退稿单,将其按编辑部内部退稿(以下简称内退)及由外审专
针对现阶段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传统集成方案的缺陷,提出了一个基于统一应用集成平台的集成方案,并分析了系统集成系统结构以及集成框架,通过该框架以实现医院信息系统间
目的 研究甲基代谢通路在变形链球菌LuxS相关调控功能中的作用,为探讨变形链球菌LuxS调控机制及临床生物膜防龋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以构建的变形链球菌代谢SmUA159野生株(WT)及LuxS缺陷株(KO)、甲基代谢恢复株(KO-S)、空质粒对照株(KO-P)为研究模型,实时PCR观察生物膜及耐酸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来自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有利促进,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之中,电子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改变是革命性的.而本文主要
随着以大数据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翻转课堂、“网络+面对面”混合教学等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传统教学方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面对信息化的新时代,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