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基础,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腾飞的前提。而教育选择和谐是历史的必然与现实的要求,也是人文教育和人文管理的起点。作为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中心小学校长,笔者深感和谐的重要性,和谐也是笔者的夙愿和梦想。下面就笔者对教育和谐的理解、践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带和谐团队,提升育人水平
和谐教育就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中的诸要素,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的协调的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要实施和谐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和谐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运用到师生关系、家庭与社会关系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营造温馨家园 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没有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要尊重教师,帮助教师,促进他们的发展提高。基于以上思考,北辛街道中心小学致力于人文关怀,着力打造和培养一支和谐教师队伍。学校每年为教师免费体检一次、三八节送一束温馨的百合、元旦春节写一张温情的贺卡、帮助教师操办红白喜事等。浓浓的关爱,为教师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多措并举,促进和谐师德形成 师德,之所以言其重要,是因为它关系着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和未来,德是最直接而不可亵渎的教育成本。有德方能服人,服人才能育人,内心和谐的人才会提供和谐的教育。因此,学校在全体教师中扎实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月和“行风评议”“庆元旦趣味运动会”、庆“三八”最美前进教师评选等活动,丰富了老师们的生活,促进了和谐师德的形成。
多渠并通,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教师发展工作中,学校鼓励教师进修学习,积极参与各级教育部门举行的优质课、优秀教案、课改标兵等活动。对取得荣誉的教师在评优上优先考虑,同时将结果计入个人量化。这一做法让愿意发展的教师有舞台,愿意进步的教师有实惠,从而激发了他们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设和谐课程,规范课程设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它是實现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和谐的课程应该为学生夯实双基,健康身心,发展个性。为此,学校坚持做到了“三好”:
用好国家课程,实现师本化 学校严格落实学科教研制度,通研教材教法,磨课、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练兵实现国家课程的师本化。
开好地方课程,做到校本化 学校开设的《安全教育》《传统文化》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完善智力结构、增强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好学校课程,达到特色化 在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中,学校在各年级中开设剪纸、腰鼓、陶艺、竖笛、扎染等特色兴趣小组,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能力。同时,学校把“学生潜能教育”确立为学校特色品牌创建项目,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从语言、音乐、视觉空间、肢体运动、数学逻辑、人际、内省和自然八大智能出发,对学生实施潜能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构和谐课堂,实现生本教育
生命快乐成长的关键是课堂,学校把教学中的问题作为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理论支撑,以教研为先导,致力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自主学习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五环节”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三自”,即自立、自为、自律;“四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五环节”即课前导学、明晰问题,创设情景、目标导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汇报、质疑解惑,当堂检测、拓展延伸。
目前,学校教师以此为蓝本设立了适合学科特点的各科教学模式,他们正实验、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质量还是各级优质课评比大赛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为了给师生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秉着“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的环境育人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加强硬件建设,实现阵地育人 学校新建了塑胶操场,规划了跑道、篮球场、排球场,并美化了校园环境,校园里绿树成荫,散发着青草的芳香,整个校园文化生活的品位得到提升。
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主体地位 “星级教室”的评选、“我的读书天地”、学校“体育节”会徽、吉祥物的设计、“校徽”的征集无不体现了孩子们聪明才智、主动参与。面对动感的校徽,激昂奋进的校歌,细致入微的文化墙,他们感受到:美在这里飞扬!
北辛街道中心小学的发展和进步凝聚了全校师生的心智。作为一名校长,建设和谐发展的校园就是笔者的教育梦。笔者所能做的就是把舞台搭建好,让师生们尽情地表演。未来,学校将更加规范特色学校建设,培育合格与特长并存的人才将是北辛街道中心小学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中心小学)
带和谐团队,提升育人水平
和谐教育就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中的诸要素,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的协调的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要实施和谐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和谐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运用到师生关系、家庭与社会关系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营造温馨家园 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没有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要尊重教师,帮助教师,促进他们的发展提高。基于以上思考,北辛街道中心小学致力于人文关怀,着力打造和培养一支和谐教师队伍。学校每年为教师免费体检一次、三八节送一束温馨的百合、元旦春节写一张温情的贺卡、帮助教师操办红白喜事等。浓浓的关爱,为教师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多措并举,促进和谐师德形成 师德,之所以言其重要,是因为它关系着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和未来,德是最直接而不可亵渎的教育成本。有德方能服人,服人才能育人,内心和谐的人才会提供和谐的教育。因此,学校在全体教师中扎实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月和“行风评议”“庆元旦趣味运动会”、庆“三八”最美前进教师评选等活动,丰富了老师们的生活,促进了和谐师德的形成。
多渠并通,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教师发展工作中,学校鼓励教师进修学习,积极参与各级教育部门举行的优质课、优秀教案、课改标兵等活动。对取得荣誉的教师在评优上优先考虑,同时将结果计入个人量化。这一做法让愿意发展的教师有舞台,愿意进步的教师有实惠,从而激发了他们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设和谐课程,规范课程设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它是實现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和谐的课程应该为学生夯实双基,健康身心,发展个性。为此,学校坚持做到了“三好”:
用好国家课程,实现师本化 学校严格落实学科教研制度,通研教材教法,磨课、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练兵实现国家课程的师本化。
开好地方课程,做到校本化 学校开设的《安全教育》《传统文化》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完善智力结构、增强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好学校课程,达到特色化 在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中,学校在各年级中开设剪纸、腰鼓、陶艺、竖笛、扎染等特色兴趣小组,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能力。同时,学校把“学生潜能教育”确立为学校特色品牌创建项目,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从语言、音乐、视觉空间、肢体运动、数学逻辑、人际、内省和自然八大智能出发,对学生实施潜能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构和谐课堂,实现生本教育
生命快乐成长的关键是课堂,学校把教学中的问题作为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理论支撑,以教研为先导,致力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自主学习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五环节”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三自”,即自立、自为、自律;“四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五环节”即课前导学、明晰问题,创设情景、目标导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汇报、质疑解惑,当堂检测、拓展延伸。
目前,学校教师以此为蓝本设立了适合学科特点的各科教学模式,他们正实验、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质量还是各级优质课评比大赛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为了给师生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秉着“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的环境育人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加强硬件建设,实现阵地育人 学校新建了塑胶操场,规划了跑道、篮球场、排球场,并美化了校园环境,校园里绿树成荫,散发着青草的芳香,整个校园文化生活的品位得到提升。
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主体地位 “星级教室”的评选、“我的读书天地”、学校“体育节”会徽、吉祥物的设计、“校徽”的征集无不体现了孩子们聪明才智、主动参与。面对动感的校徽,激昂奋进的校歌,细致入微的文化墙,他们感受到:美在这里飞扬!
北辛街道中心小学的发展和进步凝聚了全校师生的心智。作为一名校长,建设和谐发展的校园就是笔者的教育梦。笔者所能做的就是把舞台搭建好,让师生们尽情地表演。未来,学校将更加规范特色学校建设,培育合格与特长并存的人才将是北辛街道中心小学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