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极而亡中的悲凉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年)39岁时才开始写作,很快就崭露头角,获得成功,在其后短短的十年里,她驰骋文坛,发表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长篇小说,成为一位很有建树的女作家。凯特·肖邦因其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觉醒》(The Awakening)而著称于世。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虽然不到2000字,却集中地、戏剧性地表现了一个女人的自我意识的突然发现,并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小说最初发表在1894年的《Vogue》杂志上,当时作家使用的标题为《一小时的梦想》。其中对现实空间场景中象征性的场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自以及讽刺性的对立,是作家对人的内在精神困境的意象表现。
  《一小时的故事》一文通过马拉德夫人初闻出门在外的丈夫意外去世的消息时的万分悲痛,到后来突然看到丈夫平安回来时喜极而亡的故事,反映了19世纪末,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压抑和对自由的渴望。由此讽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悲哀,由于男女不平等而产生的许许多多的悲剧。这部短篇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象征和讽刺手法的运用,既丰满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又渲染了主题内容,达到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同时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景象,反映出社会背景下的婚姻、家庭和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从象征角度进行分析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这些象征体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一小时的故事》这部短篇小说中,凯特·肖邦广泛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当马拉德夫人得知丈夫离世的消息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她看到了屋外广场上,充满新春气息的树梢是那么的兴奋。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雨的气息。窗户下面的街道上,小贩正在叫卖他的器皿。远处传来缥缈的歌声,数不清的麻雀也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对着她窗户的西边天空上,层层叠叠的云朵之间。露着蔚蓝蔚蓝的天空。屋外的广场、新春气息的树梢、屋檐下的麻雀和蔚蓝的天空,这些自然景观对于一个被男权社会所禁锢的女子来讲,此刻都昭示着一个词——自由。这段景物描写给我们呈现出马拉德夫人内心对自由的渴求,烘托出其对未来生活无比盼望的深切愿望。
  
  从讽刺角度进行分析
  
  讽刺常伴随着对比,诸如现实与预想的对比,已经经受与即将得到的。她曾陶醉在窗外那不息的生命里,她祈祷长寿。而仅仅一小时后,她就死于心脏病突发。喜极而亡。在这对未来自由生活和独立人生的期盼与喜极而亡的强烈对比下,我们读到了在当时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漠视和自由精神的束缚,剖析了妇女对于自由的追求只能以生命为代价的残酷现实。
  小说的出色之处在于作者采用了不同的叙述层面,使读者去分享女主人公的内心,而她周围的人却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此外,这部短篇小说的主题在当时来说无疑是超前的,丈夫离世,马拉德夫人悲伤不已,但内心却憧憬着并陶醉在自由独立为自己而活的未来生活里。丈夫平安归来,在周围人看来她是喜极而亡;而设想到如以前一样压抑禁锢,她心中有更多的无奈。马拉德先生的死讯和平安归来。马拉德夫人的憧憬期盼和最终的喜极而亡,这交替的生生死死,演绎出男权社会中如主人公马拉德夫人一样的大多数女性,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配角身份。
  
  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分析
  
  这部短篇小说的主题是体现女性较低的社会地位和她们对自由与独立的热切盼望。因为缺乏自我主张和自我存在感,她们度日生活并非为自己,而是为丈夫。马拉德先生的死似乎是解放其妻子,使之自由的唯一途径。可悲的是,只是在这一小时里,马拉德夫人才畅想了她美好的自由生活。马拉德夫人的死暗示出她对摆脱男性统治,追求身心自由的迫切愿望。
  在这部小说中,没有提到过孩子,一方面暗示出这种自由的彻底性,一方面似乎告诉读者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十分美满。但是她丈夫对她爱护有加,他看着太太时“脸上总是充满爱意”,然而她感受的却不是幸福,而是枷锁,当她初听到丈夫去世时,她表面上痛哭流涕、悲恸欲绝。然而她却抑制不了内心得到解脱的喜悦。
  凯特·肖邦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表现了婚姻、家庭、道德及人性的一个角落,反映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爱情及两性关系与实际的矛盾。女性的自我独立意识突然间觉醒,她们开始渴望自由,可又迫于当时男权社会的现实,使她们得不到自由,最后只能以死的方式来获得另一种自由,这其中有多少无奈和悲哀。而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局给人以更为震撼的结果。在女主人公终于试图开始寻找自己的生活,体验到可脱离男性追求自由的快乐时,却必须回归现实。她原本是本能抗拒改造同化自己的外力,但作为一个女性,一个本应在社会上独立的个体,在这强大的男性意识社会体系中,显然,没有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她,抗拒是没有多少机会的。故事的结局充分揭示了女主人公渴望独立和自由,又逃不出被社会吞没或同化的必然悲剧。
  
  编校 郑艳
其他文献
不可否认,美国总统奥巴马现在成了全球流行的偶像。两年前,他还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名不见经传的初任参议员,而今却成为首位美国黑人总统。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奥巴马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在Facebook、MySpace等网站建立频道,与美国选民互动,获得了各个阶层民众的支持。因其在竞选过程中,较成功地使用了互联网,被誉为“互联网总统”。本文分析了奥巴马竞选中网络传播的团队构成、传播的原则、措施、
期刊
在鲁迅《故事新编》23篇散文诗中,有9篇是关于梦的故事。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做梦是潜意识的表露形式。人在睡眠中,理性处于松弛状态,被压抑的潜意识就有了可乘之机,以梦的形式活跃在人的大脑皮层,甚至以梦话的形式发出声音。关于《野草》的写作动机,鲁迅曾说为自己而写,这说明鲁迅在《野草》中所表达的,都是自己意识中最潜质的东西。  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野外,地狱的旁边。一切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媒介市场和新闻教育都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实际上在新闻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上,媒介市场与新闻教育机构一直存在着不小的矛盾,作为普通师范院校的新闻类专业只有立足地方,找准市场定位,结合自身的条件,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机遇。  关键词:新闻学 专业建设 实践与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教育突飞猛进,新闻学教育从单纯培养报纸采编人员到全面培养广播电视、媒介管理、网络传播
期刊
摘要: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代表了电视台的形象,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与电视节目(栏目)良好的结合,才能制作出让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栏目)。因此,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栏目)的收视率。  关键词:播音员 主持人 素质    引 言    任何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都是本台的形象大使,他们以真实的个性身份极具个性化、人格化、人际化地与观众进行交流,他们的出现,是电视台节目的形象再现。怎么
期刊
摘要:“文化昆仑”钱钟书的《围城》虽被称为“学者小说”,但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褒贬不一的评价。而《围城》的魅力能以两条脉络得以充分地阐释:一是钱钟书展现的生活本身。书中以留学归国的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要线索,塑造出了20世纪前半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畸形知识分子群像,揭露了造成这群人沉沦的社会环境;二是钱钟书展现的自身。书中以富有生气的比喻反映深刻的社会内容,以诙谐幽默的讽刺描
期刊
《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of Happyness)是哥伦比亚影业在2007年出版发行的一部影片,故事取材于美国著名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的人生经历,由黑人明星威尔·史密斯和他的儿子主演。讲述的是一个名为克里斯·加纳的医疗器械推销员,尽管他很勤奋努力,却总没办法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妻子琳达终究因为不能忍受养家糊口的压力,离开了克里斯,只留下他和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夫相依为命。事业失败穷途
期刊
有人觉得,一条电视新闻不过一两分钟,小天地小格局,纵然武艺高强也施展不开。于是,便满足于用摄像机“推拉摇移”拍几个画面,从现成的文字材料上摘抄凑成几百字的解说,节目编辑播出,就算功德圆满了。  电视新闻节目虽然时间较短,但并不等于容量狭小。相反,由于电视新闻涵盖面大,包容面广,反应迅速,牵系着国脉民情百行千业,加之承载繁富却时间短少,犹如缩天地于尺幅,纳千秋于一瞬,更为从业人员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用武
期刊
冯小刚于1997年推出内地第一部贺岁片至今已10年有余,从《甲方乙方》的1100万元到《集结号》的2.6亿元票房的收入,冯小刚不仅取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丰收,也在电影市场萎靡不振的今天,为中国电影如何崛起带来了希望,树立了典范。他也因此被人称为中国贺岁片大师,堪称中国商业电影成功第一人。综观冯氏贺岁片。冯小刚的成功不仅在于他高超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更在于他在商业电影制作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营
期刊
怎样培养新闻敏感?笔者结合近年来采写的几篇获得河南新闻奖等奖项的卫生题材的报道谈一下体会。  吃透精神,融会贯通。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最迅速、最广泛地同受众见面。所以,卫生记者要提高新闻敏感性,就必须深入学习卫生方针政策,树立全局观念,吃透有关精神。如果对全局有了相当的了解,对政策把得准,对精神吃得透,就能融会贯通。及时而明确地判断哪些该报道。该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
期刊
伽达默尔作为解释学的集大成者,曾提到:“我们的出发点是:艺术作品就是游戏——就是说,艺术作品的真正存在不能与它的呈现相分离,正是在它的呈现中才出现了一个构成物的统一性和同一性。”本文就伽达默尔的游戏观结合鲁迅创作来探究解释学中游戏观的魅力。  提到《故事新编》(以下简称《故》),关于它的“游戏化书写”方式引起大家的共鸣。鲁迅称自己的小说是“油滑”之作。虽然在序言中,他认为油滑是偶尔得之的东西,但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