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与民生轮船公司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轮船公司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家私营航运企业,原名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著名实业家卢作孚于1925年发起筹办,后迁重庆。卢作孚任总经理,陈伯遵、黄云龙任协理。
  1925年是卢作孚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此前,他是一个纯粹的书生,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和文化领域,之后他变成了一个商人和企业家。这一年,他怀着兴办实业的打算从成都回到了家乡合川。最早给予他支持的是他的老师陈伯遵和同学黄云龙。黄云龙和卢作孚一道去重庆,对重庆当时所有的轮船公司及其船只,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从调查中发现,长江上游的航运几乎完全由外国轮船公司垄断。中国轮船虽有二十多只,却分属于二十几家轮船公司,那些公司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在重庆与宜宾之间竞争已经是白热化,江面上触目可见英、美、日、法、意、瑞典、挪威、荷兰等国国旗。但是从合川到重庆,却从来没有运行过轮船,卢作孚于是决定开辟一条从重庆到合川的短途航线。
   1925年10月,在师友的大力帮助下,公司进入筹建阶段,议定由发起人分头招募股金2万银元。但是愿意入股的多半和卢作孚一样是清贫的文人,商人士绅显然对这个书生的事业不抱乐观。最后合川县长出面,募集到了资金8000元。卢作孚带着这笔钱到上海,打算订购一艘载重70吨的小客轮。但是一询价才知道这样的一艘客轮造价3.5万银元。卢作孚困顿数日,最后做了一个决定:用5000元买了一台发电机和一台柴油机,先在合川办一个小型电灯自来水厂,一方面使股东不至于完全丧失信心,另一方面则可以用赢利支持轮船公司的筹备;另外3000元作为定金,与造船厂签下了合同。
  这个大胆的行动无异于一场赌博。好在电厂顺利建成了,使合川成了四川第一个用电灯照明的县城,股东对卢作孚的压力略有减轻。最后,陈伯遵挪用了8000元教育经费,加上从其他地方挪借,勉强凑齐造船的费用。1926年6月10日, “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桩崭新的事业艰难起步。
  民生轮船公司成立后,先从上海订购了一艘载重为70吨的小轮船,并将其命名为“民生”号,定期航行于重庆至合川之间,以客运为主,客货联运。过去需要两天的路程,现在顺水只需4小时,逆水9小时,旅客四处宣扬,连连称便,民生的声誉很快传扬开来。
  和旧式的轮船公司不同,民生从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的服务宗旨,将服务质量视为公司生命,如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等等,颇令人感觉气象一新。卢作孚还经常亲自搭乘“民生”轮,以便了解和改进。此外,卢作孚取消了自洋务运动以来船运盛行的层层分包的买办制度,代之以经理负责制;他还坚决反对高级船员只能由外国人担任的做法,并率先在本公司实行高级船员均由中国人担任。对中、普级船员,实行招考录取、专业培训、考工考绩、奖惩并用等制度,并革除当时沿袭外轮“买办”包办的陈规陋习,船上各项业务由公司统一管理,表现出企业的进取精神,增强了在中外同业竞争中的地位。
  1927年,出于对民生公司的前途以及川江航运大局的考虑,卢作孚出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卢作孚担任了这个职务,也就意味着民生公司将成为川江航运的统一者,并拥有官方的支持。民生发展的步伐从此大大加快了,旗下的轮船迅速改造和更新,增加了川江上中国轮船从未有过的救险设备、生活设施和娱乐空间。1931年民生公司总公司迁到重庆,接连收购了多家华商轮船公司。1932年又开始经营长江中下游航运业务。到1937年,民生公司已有轮船46艘,总吨位达19182吨,成为川江上最具实力的轮船公司,并逐步扩大投资范围,兼营煤矿、染织、水电、船舶修造、银行保险等业务。
  


   在实力扩充之后,民生公司与外商开始了激烈竞争。其时日资公司是最主要的对手。随着中日关系的恶化,民族感情成为当时中国商业界对抗日货的重要诉求。“九一八”事变后,卢作孚的社会活动非常活跃,他是救国会重庆分会的核心成员之一。民生公司轮船的卧铺床单和职工宿舍的床单上都印有“梦寐毋忘国家大难”的字样,以此激励国人的爱国之心。另外,卢作孚还特地制定了一套针对日资轮船的服务标准——“招待乘客和蔼周到的精神要超过日船;保护客货的办法要超过日船;保护船身,节省费用的精神要超过日船;清洁整饬调理秩序的精神要超过日船;对于乘客要随时提起其抗日救国的精神”。靠这样的精神和服务质量,民生公司的轮船大受欢迎,一度出现许多人宁愿多等几日也要搭乘民生轮船的局面。
  民生既有民族情感上的感召力,又有过硬的设施和服务,很快被挤出川江的就已经不仅仅是日本船只。1934年进出川江的旅客将近一半搭乘的是民生公司的客轮,民生公司在竞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该年度民生公司赢利16万多元,而英商怡和洋行却亏损4.5万英镑。外商轮船公司不得不承认竞争失败,他们向卢作孚提议以“大打关”方式统一经营,结束竞争,为期半年。卢作孚接受了这一方案,乘机继续稳固实力。6个月期限满后,民生公司宣布不再续约,竞争再起。在这种压力下,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宣布破产,民生公司买下了它的4艘轮船。从此,民生公司不仅可以在川江上与各外商轮船公司分庭抗礼,而且渐渐在川江上游握有霸权。
  在这段创业和商战的历史中,卢作孚显示出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政府关系、资源优化配置、企业文化、员工管理、品牌营销。在那个年代,这些名词可能尚未出现,但是卢作孚的实践中已经蕴涵了这些现代化的商业元素,并且运用得浑然天成。
其他文献
朱兰在82岁高龄时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质量三部曲》,其副标题为“一种普遍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这就是被世界各国广为推崇的“朱兰三部曲”。  朱兰在提出质量三部曲时,美国的质量管理正存在着危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迅速崛起,而美国产品受到了日本的严峻挑战。百年来雄踞世界老大地位的美国,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种新的思想和方法首先要能有效地应对日本的威胁,而对日本崛起有
期刊
当商业环境日新月异、极速变化之时,企业的领导者也在变吗?未来的市场对今日的领导者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Srikumar Rao指出了未来领导者的必要特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未来领导者的画像。     什么在变?   达尔文的确具有先见之明: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者、最智者,而是最适者,即最能随机应变者。简而言之,“适者生存”。达尔文考虑的当然
期刊
戴明、朱兰和克劳士比三人,并称世界质量管理运动的领军人物。纵观三人各自的质量管理思想,可以发现,他们的思想有异有同。这三位大师根据各自的特点提出的质量管理思想,都已经成为质量管理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不可否认,三位大师的质量管理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在对质量内涵的理解上,三人都一致认为质量不仅仅意味着相应的规格和标准,更重要的是顾客的需要。戴明认为,真正的质量是立足于
期刊
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 Crosby,1926-2001),是另一位著名的质量管理学者。他拥有50余年亲历亲为的质量管理和企业经营经验,被人称作是美国最具个人魅力的、最具传奇色彩的、最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名师之一,被誉为当代“伟大的管理思想家”、“零缺陷之父”、“世界质量先生”。  1926年6月18日,克劳士比出生在西弗吉尼亚惠灵市的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手足病医生,叔叔是一位
期刊
集团管控一直是大型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难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进入了集团化的发展阶段。建立集团企业的目的,无非是希望通过下属业务单位整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而管理过程中,企业却普遍面临着“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处境。本刊就如何理解集团管控,采访了王吉鹏,王吉鹏是北京仁达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最早提出这个理念的专家。     管理学家:当初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集
期刊
在管理咨询界,克劳士比是以其思想和写手出名的。他大约每周写一篇文章,每年出一本书。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多产的质量管理名师的著作多半畅销。有人戏言说:拍电影找斯皮尔伯格,写书找克劳士比。  在克劳士比的著作中,他用独具风格的克氏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质量管理思想,提出了不少新概念。比如,他提出了质量管理进程划分的五阶段、质量改进的十四步、质量改进的三要素等等。然而,贯穿克劳士比整个思想核心的,依然是他那著
期刊
能岗匹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追求的要旨之一,寻找合适的人力资源总监特别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总监则是重中之重。然而,3A公司正面临这样的窘境,虽然他们已经向各大猎头公司发出了最急切的“寻人启事”—寻找一位合适的人力资源总监!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怎样的人力资源总监才算合适,恐怕连3A公司目前的中国区总裁David Lee自己也很难说清楚。David是地地道道的BBC(Britain Born Chi
期刊
约瑟夫·朱兰(Joseph M. Juran,1904-2008),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质量管理大师之一。他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质量管理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誉为质量领域的“首席建筑师”。回顾朱兰一个多世纪的一生,有70多年和他热爱的质量领域紧密联系在一起。    早年的艰辛生活  1904年12月24日,朱兰出生于罗马尼亚东部城市布勒依拉(Braila),他是一个犹太人。从他出生起,欧洲
期刊
从具象到抽象  在西方近代画派中,我很喜欢抽象画派。每次在巴黎,望着莫奈的“日出”的真迹,我的心都会与那红红的太阳融在一起,化在朝霞之中。但我更喜欢梵高的画。当你看到“星空”,你会感到,在闪烁的星空下,风在揪动着你的衣襟,使你久久地站在那里,成为这大自然的一部分。这就是创造,这就是创新!我苦苦地追寻着他所走过的道路,从阿姆斯特丹到阿尔勒,从尼姆到巴黎郊外。短短的十年,他把绘画推向了顶峰,可自己走向
期刊
“恐怖”是当今世界上流行但让人痛恨的字眼,其含义是通过威胁、恫吓令人感到可怕而畏惧。现今社会的恐怖名目繁多,且花样不断翻新,但其基本特点是利用不守规则的极端言行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令人畏惧。例如世界上频发的自杀式袭击造成他人伤亡和社会恐慌,就违背了人类生命价值至高无上的社会共处基本价值规范;再如通过现代网络,竞争者给对手产品制造谣言以击垮对手或使对方在短期内受到重创,就是不顾基本诚信和商业规则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