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故事野生动物的气候变化故事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j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人类诞生以来,野生动物就在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中占有一个特殊地位。一方面,野生动物长期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但它们在工业化革命以前,又是威胁人身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在过去100年,野生动物物种的灭绝速度比历史记录所发现的要快1000倍。而目前所发生的全球气候变化不但将会使物种灭绝速度上个世纪加快10倍,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到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互动。
  2002年末到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传染病疫潮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爆发。经过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这种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疫情在2003年中期被逐渐消灭。SARS虽然在人类严密的防范下似乎突然消声灭迹了,但是,医学研究表明,SARS和有百年历史但近几年发生频率增加的禽流感、猪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病源,都与包括蝙蝠、野生鸟类等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有关系。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现代人类最重要的疾病都与动物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研究人员调查发现,目前共有1709种病原体困扰着人类健康,而其中一半是人畜共患。其中156种新兴疾病的病原体中,它们又有73%是人畜共患的。人类社会大多数新出现的传染病都已经被确认是起源于野生动物,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目前全球性社会中,那些危害极大的病原体——如艾滋病毒、非典型肺炎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等——的传播速度加快了。
  
  气候变化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表明,由于产生霍乱的病原体非常适合温暖天气,气候变暖可以帮助这些病原体或者它们的携带者活得更久,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很可能导致霍乱的垒球大爆发。同样,通过啮齿动物和跳蚤传播的瘟疫,以及各种寄生虫,也随着气候变暖大大扩展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对人类和动物的威胁日益增大。另外,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水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自然环境的水源条件,导致野生动物更多地进入家畜、家禽的饲养环境,从而增加了带病野生动物与家禽接触的几率。例如,虽然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直接证据,能够显示禽流感病毒的产生与气候变化有关,但是在禽流感传播过程中,气候因素肯定起作用。因为候鸟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者,而候鸟的生活习性与气候息息相关。
  气候变化不仅仅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它还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野生动物的影响,间接地影响我们人类健康。而这些间接效应,有时因为其更为隐蔽,危害也更严重,防范难度也更大,需要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
其他文献
本项目来源于山东省科技馆教育活动体系STEM主题系列,是馆校合作项目中的实践活动之一。项目对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结合山东省初中物理8年级现行教材“力学”内容,综合利用场馆资源,引入要解决的工程问题,以设计制作一座橋梁模型为主题,分析在该情境中需要完成的工程任务,将港珠澳大桥的奋斗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融入其中,注重学科知识领域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
展览时间:2014.01.19至02.20  展览地点: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涵芬楼艺术馆  主办单位: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所属涵芬楼艺术馆开馆之际,“范扬·刘文哲中国画展”同时开幕,这是商务印书馆发展历史上非常有意义的一件大事。历史上商务印书馆历经沧桑、默默耕耘、人才荟萃、名家辈出,创造了现代出版业的诸多第一,陈云、张元济、茅盾、陈叔通、黄宾虹等这些光辉的名字都写在了商务印书馆的史册上。  为
齐辛民  原名齐新民,1935年生于山东淄博,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专(山东艺术学院前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U.S.美术设计学院名誉院长,淄博画院名誉院长,淄博市美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其作品从年画、水彩、人物、剪纸入手,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和探索花鸟画艺术取得卓著成就。1964年作品《看新磨》《洪水到来之前》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并分别被中国美术馆和天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是以2012年“中国最美的书”的获奖书籍装帧作品(艺术类)为研究对象,对该书艺术表现特征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书籍的封面、内页、色彩、版式、字体等图书装帧元素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探寻“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书籍设计,以此展现中国书籍之美。  [关键词] 2012年 中国最美的书 艺术特征  图书整体装帧设计分别由开本、材料、形式、字型、印刷形式
[内容摘要]当代水墨绝非否定传统水墨的价值与地位,而是立足于当代的审美语境,以寻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观念的诉求为契合点。当代水墨更多强调个人精神在画面中的笔墨基调、构图方式中发生的隐喻关系。本文以当代水墨画家为切入点,探讨当代水墨在视觉语境中对审美空间的理解与诉求。  [关键词]当代水墨 审美空间 审美转型  当代水墨之所以有别于传统水墨,从某种程度上说来源于主体视觉审美范式的转型。随着科技进步
光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习内容有“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对光的认识和利用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光影的无穷变化更是形成了生活中的五彩斑斓,为我们增添了很多情趣。因此光学类展品也是科技馆中不可缺少的项目。  光在均匀的同种介质中会沿着直线传播,但当它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两种物
尽管“水变油”的闹剧仍然时有发生,但对于大多数现代人和不少头脑清醒的古人来说,点石成金的“炼金术”要么被视为痴人说梦的呓语,要么就是卷入诈骗漩涡的先兆。然而,许多科学史上的“正面”人物,例如牛顿、波义耳等,都曾痴迷于炼金术。这并不是要为炼金术招魂,只不过是说明这类活动一边倒式的狼藉评价是直到近代才逐渐出现的。从本质上讲,古代炼金术既有伪造、修补或替换贵金属的工艺属性,也有验证和探索古代元素理论的探
引言  显现世间万物形态,支配世间万物生灭的巨大力量,让光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具有一种至高无上的神性。但光的神性并非是一种模板化的认知,而是能在各种生活条件和社会条件下多向解读。从基督教的《圣经》中,就能感知到光性的庞杂。虽然在《圣经》的开端,就已经明确把光标注为上帝的创造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光与上帝和基督同级的属性。这种基督教对光的核心认知,既成为庞杂光性的根系,也造就基督教信仰中光崇拜的根基。 
近些年来,中国美术家协会积极推动的海外写生,是一项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并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卓有成效的活动。前年以来,在瑞士阿尔卑斯水墨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画家三次赴阿尔卑斯山经过的瑞士和法国写生采风,感受和描绘阿尔卑斯山麓的瑞士风光和地域风情,并先后在两国成功举办画展。2013年9月23日至26日在炎黄艺术馆展出的“中国美术家眼中的世界”美术作品展中,集中地展示了上述写生与创作的成果。这一活动,有效
汪家明/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  吴长江/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  2014年12月5日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者按]作为美协的掌门人,吴长江先生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了七年多,美协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中起着团结美术家、促进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间吴长江先生牵头恢复全国青年美展、组织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项目、关心少数民族美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推动了当代美术的发展。作为“文革”后中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