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台企转型记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nx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资企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企业群体,目前累计大陆批准的台资企业总数(流量)接近9万家,成为大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一些台商投资集中的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地处东南沿海与珠三角前沿的东莞是台商在大陆投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一度集聚了大批台湾电子及零组件企业,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产销体系,创造了闻名海峡两岸的“东莞模式”(后有“昆山模式”与“重庆模式”),促进了东莞地方经济的发展。台商因东莞而聚集、发展、壮大,创造奇迹;东莞也因台商而起,一举成为大陆IT生产重镇,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比较发达、城市建设面貌大幅改变的新型城市。
  “东莞模式”曾经被看作一个神话,曾几何时,世界八成以上的鞋在中国生产,而大部分产自东莞。众多台商不仅扎根在东莞,甚至已经成为融入当地生活的“新莞人”。
  上世纪90年代,台商只能从香港进出,也只能就近投资。广州是一个老城,没有多少空间,中间是地广人稀的东莞,从深圳到东莞,当时需要4小时车程,大部分人便选择在东莞落脚。20多年后,东莞早已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而台商也成了这个城市的一道风景。
  2007年,大陆多次调整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20%,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一系列政策叠加,对外销企业造成很大冲击,因为一些低附加值的台企,必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寻求生机,东莞台资企业从当年的6000多家减少到4000多家。面对困境,转型升级成了当务之急。经过几年的努力,东莞的企业转型升级帮助很多台企走出了困境。目前,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成为新一届政府执政的重要经济战略,而新的东莞模式则对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其他文献
盈亏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常见应用,根据不同的盈亏情况,解法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其解法。 The problem of profit and loss is a common application in el
我在可口可乐做销售总监时,有两件生活中的小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一是可乐系统中某个从基层司机神奇晋升到年薪百万这个层面的高管,不管何种场合,只要看到他,永远穿一件可乐的红色工作制服,仔细观察,上面还似乎斑斑点点洗得不甚洁净!  二是我的一个负责“伯爵”表中国业务的帅哥朋友平淡地和我说:上档次最少几十万一只的名表,经销商经常非但一分钱折扣不给客户,反而还要调查你的个人背景和朋友圈子,不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