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可以融化一切的爱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i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5月29日,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举办运动会,全校700多师生一起参与到这个学校一年一度的“盛事”中,家长、老师、学生一起通过各种有趣的比赛项目,欢庆“六一”儿童节。在这个运动会上,我们认识了4岁半的刘子萱和15岁的王泽旺。子萱戴着人工耳蜗,活泼可爱、天真的脸上洋溢着灿烂无比的笑容。王泽旺是学校里的“小明星”,被选为入场旗手,虽然是个脑瘫患者,但是在运动场上还能参加20米慢步跑。

  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如果说他们是不幸的,他们的童年是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但是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的关爱,又让他们的童年与别的孩子没有不同,他们也在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爱真的可以融化一切。
  童年是牵着蜗牛去散步
  “妈妈,你最漂亮”
  “开始!”
  运动会上,随着一声令下,3人一组的“骑小车”比赛开始了。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刘子萱慢悠悠地骑车向终点驶去。在终点处,妈妈王珊珊和姐姐刘子涵正在给她鼓掌加油。
  “妈妈,你最漂亮!”
  到终点后,子萱把漂亮的花冠先给妈妈带上,再给姐姐带上。妈妈开心地把两个闺女都搂住,那一瞬间的幸福与快乐让周围的人都能够感受到。

  随后,子萱一家又参加了“合作运球”“夹小球”等趣味项目,因为成绩优秀,最终得了二等奖。领奖台上,接过由夏津县妇联主席张胜利颁发的奖牌,子萱脸上满是开心和骄傲。
  “如果没有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我们这个家或许早就垮了”
  运动会结束后,爸爸也终于忙完一天的工作,一家人到家门口附近的公园里快乐玩耍。大手牵小手,一家人其乐融融。妈妈为子萱买了一件漂亮的小裙子,穿上小裙子的子萱就是一个快乐的小公主。
  吃完晚饭后,爸爸给姐姐辅导功课,妈妈给子萱辅导功课。
  “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妈妈一边指着夏津特教学校老师给留的辅导作业上的图片问。
  “她手里拿的是扫帚。”子萱回答。
  “小朋友在干什么?”妈妈问子萱。
  “她在掃地。”子萱回答。
  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中,子萱将今天辅导作业的题目做完了。

  “学校老师都很细心,每天让孩子将辅导本拿回家,我们一边辅导孩子,就知道孩子今天又学习了什么,我们也知道孩子又有了哪些进步。”妈妈王珊珊表示,自从孩子进入到了学校以后,进步很大。而这些都是她在两年前所无法想象的。
  2岁半时,子萱在齐鲁医院查出了感音神经性聋。查出来的那一刻王珊珊和老公刘永强抱头痛哭。“因为我们的老大(子萱的姐姐子涵)很健康,子萱生下来也很漂亮健康,虽然她一直到2岁多一直不会说话,但是我们一直也没想到她是听不到声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珊珊眼泪又扑簌簌往下掉。子萱看妈妈哭了,过来很贴心地给妈妈擦眼泪。
  那两年,王珊珊和老公刘永强正经历着30多年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刻。刘永强一边摸着自己的光头,一边回忆道:“我妈妈那时候查出胃癌来了,后来我爸身体又不好,我真担心我爸也是癌症。当时在齐鲁医院等着出检查报告的时候,我真是绝望到无以复加。当时去洗手间洗把脸,一抹头发,突然间发现我的头发怎么掉下来了!都说一夜白头,我真是一夜头发掉光了。后来就干脆剃了个光头。我爸查出来不是癌症,我心情刚好一点,子萱又查出耳聋。”
  后来,齐鲁医院的医生告诉他们现在山东省关于听力残疾儿童有人工耳蜗的康复救助项目,他们马上就申请了,因为符合条件,在1个月以后就申请通过,子萱顺利地在齐鲁医院做了人工耳蜗的植入手术。

  “当开机的那一刻,孩子哭了。因为她终于听到声音了,她害怕。”刘永强这个33岁的男子汉眼中泪光盈盈。“如果没有山东省的好政策,我们这个家估计早就垮了。”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老天爷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5月31日上午,在夏津特教学校的教室里,个训教师郭翠红正在给4岁半的刘子萱朗诵作家张文亮的散文诗《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她已经给子萱朗诵过很多遍,子萱也很熟悉了,读到感兴趣的地方还会手舞足蹈。
  “我现在还记得子萱刚来到学校里的场景,她几乎不会说话。”在子萱的成长相册上,郭翠红给记者展示子萱的成长记录。有子萱在齐鲁医院刚做完人工耳蜗手术的照片,有她刚到学校时的照片,还有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从照片里,你能很明显地发现子萱越来越开朗活泼,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跟刚开始那个看起来稍微有点儿木讷的孩子判若两人。
  “因为孩子会说话了,慢慢地也就融入孩子们的群体了。她也就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在我们这里,孩子在六周岁之前进行康复训练,都会进步很快。经过评估,听力和语言达到了康复标准,就可以到普通小学里随班就读了。”
  被问到如何给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做听力训练时,郭翠红介绍到,通过让孩子聆听水声、风声、火车声等大自然中的声音,培养孩子的听觉,然后再锻炼孩子发音。总结一句话就是:先学会听声音,再锻炼发音。
  “那孩子会听声音了,不会发音怎么办呢?”
  “我们会通过各种训练方式,去让孩子感受到舌根的变化。有时候为了让孩子知道怎么发出这个音,会让孩子拿小手伸进我们的舌根里去触摸、去感受。”
  “那这样你们不会难受吗?”
  “的确,有时候会想吐,因为有东西伸到嗓子以下。但是想到孩子们会感受到声音的规律,我们还是很乐意的。”
  郭翠红今年35岁,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已经多年,脸上一直洋溢着快乐与阳光。“我当年之所以去泰山医学院学习特殊教育专业,就是受了袁敬华校长的影响,当时在《中国青年》上的一篇文章,让我了解到她对特殊儿童的关爱,了解到原来还有这么一所特殊学校。从此就爱上了这个职业。”
  “什么时候是你最幸福的时刻?”
  郭翠红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在我们这所学校里,老师的幸福都是一样的,孩子们有了任何一点小的进步,都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
  童年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八百标兵奔北坡”
  “你在家里看电视都看什么节目啊?”
  “我除了熊大熊二不看别的。”
  “那你知道相声吗?”
  “不知道。”
  “我今天就教你一个相声入门的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
  这是5月31日,在夏津特教学校的艺术教室里,15岁的脑瘫患者王泽旺与12岁的脑瘫患者郭世鹤正在排练相声节目的部分对话。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都坐着轮椅,你根本看不出他们与其他普通孩子有什么区别。尤其是王泽旺,他在相声表演上极具天赋,思维活跃,在一问一答中反应敏捷,对郭世鹤抛过来的每一个“包袱”都能“接得住”。
  “如果说八年前,你看到当时刚来学校时的旺旺,你肯定想不到他现在成长为一个如此阳光的男孩。那时候他是妈妈抱着来的,几乎不愿意说话。”年级主任霍亚飞向记者介绍道。“2013年夏津特教学校开办了康复医院,首创了‘医教结合’的模式,孩子在这里不仅能够做康复项目,还能够上学。旺旺就是那个时候来的,因为离家近,他妈妈每天把他送来,再把他接回家。”

  8年中,夏津特教学校的很多老师都对旺旺熟悉了。“旺旺”是他们对他的爱称。
  据夏津特教学校校长袁敬华介绍,很多脑瘫儿童其实只是肢体运动不方便,但是智力并没有受影响。他们有学习的渴望,但是如果家长只是让孩子去医院做康复,那么孩子的上学就被耽误了。如果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上学,孩子很多时候因为自卑,会越来越不合群,越來越不愿意说话,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夏津特教学校自2013年开创的“医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被定义为“夏津特教模式”。2016年7月,山东省残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在全省残疾人康复教育机构学习推广“夏津特教模式”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学习。

  旺旺来的时候正好是这种办学模式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成为最能体现这种办学模式实际效果的典型。
  “旺旺现在是我们学校的小明星,他喜欢相声、朗诵,在学校里举办的各种活动上,经常获得奖项。我们学校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也是希望这些活动能够给这些孩子们一个表演、展示的机会,慢慢地,他们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就会越来越开朗。”袁敬华表示,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只要你给他一个抓手。
  “我喜欢这个舞台”
  “对,在朗诵到‘中国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这一句时,你的双手要举起来,显示出力量之美。”这是在5月31日的朗诵课上,语文老师徐璟正在给旺旺做辅导。
  “其实这篇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旺旺已经很熟悉了,也讲得很好。前一阵在我们县里举办的中小学生朗诵比赛中得了三等奖。但很多地方还可以在表演上再提高一下,尤其是手势。”徐璟提到自己的学生旺旺,眼中满是骄傲。
  “你喜欢相声,也喜欢朗诵。你的才能很多。为何老师说你7岁多刚来时不会说话?”记者问旺旺。
  “我不是不会说话,我是不爱说话。”旺旺答道。
  “为什么呢?”记者追问道。
  “因为那时候我在普通学校里,他们老嘲笑我。越嘲笑我,我就越自卑,就不爱说话了。”旺旺笑道,15岁的脸上还有些许害羞。
  “学校里很多学生康复好了,都离开这里去普通学校上学了。你愿意吗?”记者再问道。
  “我不去,因为离开这里,我就没有舞台了。”旺旺一脸的认真。
  在年级主任霍亚飞看来,旺旺是一个特别开朗幽默的孩子,本身很有才能,虽然是脑瘫儿童,行动不便,但是丝毫不阻碍他积极向上地成长。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她带领旺旺今年去参加县里举办的朗诵比赛的事情。
  “全县总共有400多孩子参加到这个比赛中,最后有40多个孩子入围决赛。旺旺是唯一一个特教学校里入选的孩子。”提到当时参加决赛的情景,霍亚飞历历在目。
  在决赛抽签中,旺旺抽了38号,这就意味着需要等待漫长的时间才能上场比赛,对选手的心理素质和体力都是一个考验。比赛的组织者过来问了霍亚飞好几次,因为考虑到旺旺的身体素质,可以与其他选手调换一下号码。霍亚飞就劝旺旺,换个号码提前上场。但是旺旺坚决拒绝。
  “他说我可以。我能来参加这次比赛,能与其他孩子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比赛,就已经很知足了。”霍亚飞说,“那一刻我知道,旺旺的未来不是梦。他会有更好的发展。”

  “我能自己走,相信我”
  “旺旺,今天的状态不错,可以再多做几个。”在夏津特教学校康复医院一楼康复训练室里,医生陈伟正在给旺旺做康复训练。
  “好啊。”有了医生的鼓励,旺旺训练的劲头挺足。
  据陈伟介绍,旺旺自进入到学校开始,每天都会来这里做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有很多,包括功能训练、腰腹力量训练等等。这些训练都是享受国家康复救助的。
  “我脑海里还有旺旺刚来时的场景,他妈妈抱着他来的,他下了地都不会走路,踮着脚尖走路。”提到8年中旺旺身体素质的进步,陈伟很自豪。“你看他现在不坐轮椅,还能自己走几步。”
  的确是,训练完以后的旺旺,在大家伙儿的注视之下,开始自己走。走了几步,有点累,陈伟想扶他一把,他说,“我能自己走,相信我。”
其他文献
每当回忆起童年,最先想到都是那些有纪念性意义的时刻:某一年的生日,妈妈给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在儿童节活动上,领到了人生的第一张奖状;小学毕业时,校服上写满了同学们的名字……这是我的童年,不知道你的童年是否也是这样,一场又一场的仪式,让你从天真烂漫走向了意气风发。  一岁一礼  一寸欢喜  从呱呱坠地起,父母就给你安排了满满的仪式感。还记得第一个生日的抓周么?你抓到的是笔,还是算盘?或许很多年后,父
期刊
提到现在孩子们的童年,辅导班、培训班是绕不过的话题。前一阵,电视剧《小舍得》火了,“鸡娃”“内卷”“小升初”等引起了大讨论。  所谓的“鸡娃”,不是字面意思的小鸡仔,而是指用打鸡血方式教育小孩。以前,“打鸡血”常常是借以讽刺此人对特定的人物或事物突然情绪亢奋的一种行为表现,也具有调侃的意味。这个词来源于20世纪80 年代,那时曾有一种伪科学保健方法,叫做“鸡血疗法”,就是把一年生的大公鸡的血,抽出
期刊
2021年2月11日除夕夜,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之一,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出现在2021年央视辛丑牛年春晚现场。这是王传喜继2019年作为全国“时代楷模”代表荣登春晚后,第二次踏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此次受邀参加央视春晚,王传喜倍感激动又心存焦虑,“春节临近,有很多慰问走访工作要做,还有很多春节福利要发,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比较紧张,得提前做好布置安排。”  从1999
期刊
2001年深秋,岛城。  那是青岛港集团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的关键一年,作为当年青岛市的重大工程,集团要求桥吊安装任务年底前全部完成。然而,桥吊安装并非易事,工程进展缓慢。距离交付日期只剩短短40余天。  许振超自然成为了拿下这项任务的不二人选。他临危受命,勇于承担,立马做好了在港口长期驻扎的准备。  那些个坚守在码头的夜晚,许振超抬头就能看见星星,望见银河,“这是个多浪漫的事啊”!尚未建好的码
期刊
2018年9月,我家二宝诞生。她的出现,加上已经长大的大宝,给我和妻子带来的,是双倍的快乐。但是,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她在给这个三口之家带来快乐的同时,似乎也带来了不少“小麻烦”。  这里的小麻烦,不是对这个新成员的哺育,而是来自已经“长大”的大宝——情绪失控、成绩下滑……二宝出生后,因为大家对大宝有意无意的忽视,让各种问题在她身上不断出现,这可急坏了我们做爸妈的。  我们一直将大宝的改变,认作是
期刊
他,16岁拿起相机,就再没放下,专注摄影60年,用镜头记录城乡发展变化,反映改革开放巨大成就。这是他的摄影梦。  他,退休后回乡再创业,担任“第一书记”13年,保护了一座山,开发、建成当地著名风景区;发展了一个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是他的致富梦。  两个梦,一生情,就是他的初心不改。他,就是山东省新泰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成谟。  初心不变,一台相机“写”春秋  1959年
期刊
从年幼时与自然相融,到如今与水墨为伴;从随性随心,到情理交融;从懵懂无知,到阅历丰富,杨恩国一直在绘画的世界里不懈求索,笃定前行。或在云雾缭绕的清晨,或在风和日丽的下午,寻一处美景,摆好画架,拿起画笔,杨恩国便能忘却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若是灵感迸发,挥毫之间浓墨淡抹,一幅寓情于景、精妙绝伦的作品便诞生了。  笔墨随性,追求简单  杨恩国出生在农村,山村的成长环境让他可以
期刊
【编者按】  每个人对童年的理解不同,每代人对童年的定义更不同。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童年是被记忆筛选过的过往。而最能定义童年的,自然是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们。我们找到了一群孩子,从六岁到十二岁,他们正经历童年不同的阶段。我们试图让他们用画笔,画出他们心中童年的样子。然后,就有了这些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当然,还有作品背后一个个稚嫩却让人羡慕的笑脸。  /陈佳滢/  我画的是一座城堡,上面飘着漂亮的彩
期刊
以初心喜迎建党百年,用镜头定格大美济宁。2021年6月7日-10日,在济宁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画报社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10余家中央级媒体的摄影记者齐聚济宁,举办了“我与党旗合个影 永远跟党走”主题采拍活动。  此次采拍活动规格高、形式新颖且独特,邀请到的拍摄记者都是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摄影大家。他们不仅是各个单位中的摄影主力,更是中国顶尖的摄影师。  4天的
期刊
书籍简介:  本书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政治根基、提升理论素养、恪守核心价值、涵养道德品质、厚植法治意识、扩展知识视野、塑造科学思维、振作精神状态以及掌握工作方法等十个方面入手,给共产党员读者用的一本有助于提高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的大众化思想政治理论普及读物。本书可读性、实用性、创新性强,可作为共产党员的案头常备书。  定价:48元 山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  压力中的挑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