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问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nadohea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1 教师的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1 普遍性与示范性。教师设计提问时要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标,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学、不爱思考同学的非语言性暗示,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使大多数同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考虑提问普遍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示范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
  1.2 层次性与量力性。对于提问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组成由浅人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的阶梯式层层推进和扩展的序。按照这样一个序,教师能节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能够视不同情况,做出灵活的变动,可以重点突破,从重点问题人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教师提问设计的大体方向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的,到了具体课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能够随机应变。
  1.3 计划性与灵活性。教师的提问要有计划性,绝不能信口设问。每堂课应当围绕教学的目标,扣紧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出一个个准确、鲜明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与层递性,每堂课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完整的结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方法要灵活,不拘一格。
  2 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
  课堂上教师提问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忌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择取几种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方法介绍一下。
  2.1 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了吗?》一文,可以这样提问:“中国人”在第二、五、六自然段中,三个“中国人”含义有何不同?这样一问就能提挈全篇,回答了它,也就懂得了论敌偷换概念、蓄意诬蔑的卑劣伎俩和全文脉络及写法,用这样一种提问法,必须纵观全局,问于紧要之处。
  2.2 蚕食鲸吞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大了难以回答,这时就要划整为零,提出一个个的小问题,然后各个突破,进行蚕食鲸吞。如¨己念刘和珍君》第七部分第二段中心意思较难理解,可以这样设计提问:此段有几个句子?每一句表达了什么内容?关键句是什么?然后再问全段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种方法在那些特别复杂的问题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2.3 循序渐进提问法。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于峰顶领略无限风光。如在教《灯》一课时,可以这样提问:联系了有关灯的哪些事?突出了灯的哪些特点?灯象征了什么?赞美灯藐含着什么样的深意?步步提高逐步推进设计提问,这样必然达到一种很好的提问效果。
  2.4 暂时搁置法。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难以回答的问题尤其有效,明知问题学生很难回答,但还偏要提出,暂时搁置,留待酝酿,不要求立刻回答,而是以后作答,如同打一个灯谜,暂时不揭谜底,让猜谜之人煞费苦心地反复琢磨,给学生充分思索的回旋余地。这样,’一旦以后揭开谜底,学生印象会非常深刻,很长时间不会忘记此问题。
  2.5 疏导式提问法。有的问题教师捉出后学生答不上来,形成僵局,教师可以改变角度,提出与之有关的其他问题,诱发引导、点拨提示。如教《黄鹂》一课时,教师提问:描写黄鹂的全部美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学生极可能找不出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当时的背景,这样问题就趋于简单化了。
  以上的各种提问法,并不是分割开来的,许多课文可以综合运用以上的多种方法,教师要视情况而定,灵活运用之。
其他文献
什么才是一堂好的外语课?每位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大相径庭,然而下列一些因素是带普遍性的,它们已经被大多数教师和教研工作者所接受:  1. 学生对所给的语言材料掌握透彻。  2. 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外语。  4. 学生喜欢这节课,有学习积极性。  5.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活跃的。  6. 课堂教学应当是按计划进行的。  7.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语言总
期刊
在新课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学生学会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要求我们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讲和学之间的关系。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下功夫,要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1
期刊
现行鲁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大部为电学知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物理成了多数学生倍感棘手的学科。其中,尤以电学计算最难,且中考必考,权重较大。在此,我就突破电学计算的方法阐述一二。  学生对电学计算感到棘手,原因主要有四个:一、电路的连接情况认识不清。二、公式繁多,记忆不清。三、公式的适用范围,模糊不清。四、碰到计算题,不会选择合适的公式。针对以上四
期刊
课堂45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呢?经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1.1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教师的知识面越宽,驾驭教材教法的能力就越强。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极为成功的公开课,他的每一句话都有着极
期刊
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应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目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因此,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接下来本文就将针对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期刊
【摘要】课堂争论能凸现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可以通过抓住题眼、提出异议、质疑问难、逆向求异等途径引发课堂争论。  【关键词】语文;课堂;争论;途径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有个性才有创新。因此,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论,可凸现学生个性,唤醒个体创造的潜在意识。  1课堂争论的教学价值 
期刊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我们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手段。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更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1加强教学问题情境的反思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搞好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习兴趣,广大教育工作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意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搞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走进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课堂教学,并以其高效、便捷等特点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让教师事半功倍,让学生受益匪浅。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常规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优势,我通过实践,深感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活动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常规课堂教学中的讲解、练习固然能让学生把知识学得牢固扎实,甚
期刊
在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综合学习,适应了语文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堂集中授课形式的补充与延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特别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打破了学科围城,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在这里,平时所谓的优生与后进生,一样地有表现的机会,学生是在平等的环境中探究、交流,在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这里,学生像鸟儿一样都能展翅飞翔。那么怎样组织语文实践性活动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