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反馈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tr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重视课堂反馈的作用,在及时反馈、定向反馈、多向反馈中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反馈 语文素养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会更要会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优化实施教法的同时,重视课堂反馈,以便及时、正确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 重视及时反馈加强思维训练
  加强学生思维训练,使学生学有所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信息的反馈是否及时。如果间隔时间太长,则会错过教学契机,事过境迁,使课堂教学费时多而效率低。如何及时反馈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教学时流向学生的信息要及时。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学习的正误判断要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认识上明确“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从而根据“对——强化”、“错——抑制”的思维历程,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避免课堂学习“捉迷藏”现象,对学生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心理学上有一条基本规律: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克曾指出:“一个人对他的活动,知道结果与不知道结果,成功率是大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住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每一步学习活动(包括复习、新授、练习等)都作出及时反应,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要及时批改、回授,对学生的板演要及时作出判断与评价,对学生课堂上的各种不同的反映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整,以免产生滞后现象,尤其是对学生的每一次问答,都要及时给予回答与交代。例如学习《曹冲称象》一课时,有学生说:“大象赶出船后,水面下降了。”老师就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下降了?”将学生的语言表达问题迅速纠正。自然,教师要有一定的灵敏度和教学机智,要善于捕捉课堂信息,并且善于灵活调控,面向全体学生,做好“目中有矢”,并有“知生之明”。
  其二,学生流向教师的信息要及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照学习目标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结果及时传递给教师,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与教学目标的差距,也为有针对性地矫正补救打下基础。语言表达是学生在课堂中反馈信息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语言表达的不同形式,如采用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说有对象,都能有机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面广量大。在全面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单独汇报时,是对学习信息的一个再提炼与总结的过程,这无疑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素质。
  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加强师生双方的及时反馈,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 重视定向反馈提高目标达成
  要使教学步步为营,必须重视教学目标,使教学围绕教学目标运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清楚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反馈目标有哪些,每次反馈的目的是什么,应达到什么目标。如有的老师在教学《采蒲台的苇》一课时,想运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男子斗敌”的悲壮场面。由于没有定向要求,一男生读“你的八路大大的”一句时,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一下子就破坏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创设的教学情境。在第二次借班上课处理这个环节时,这位教师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特别强调了朗读要求,结果学生格外入情,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学过程中对每个问题的设计和表达都应注意突出有目标导向作用的重点词句,指明思维方向,让学生明确学习途径。课堂教学结束时,让学生再对照要求回顾小结,查漏补缺,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根据自我认知情况,对学习进行调节,及时达成教学目标。可见,只有知识定向反馈,才能有的放矢,进而有效提高目标的达成。
  3 加强多向反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活动,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加强多侧面、多层次的多向反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象:既要有师生双方的信息反馈,又要有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通过讨论、答问、读书交流信息),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成为学习的主人;②种类:既要注意搞好准备性反馈(提前诊断性反馈),又要搞好形式性反馈和深化性反馈;③方法:或提问、或操作演示、或实际观察等等;④范围:既要发挥少数尖子生的积极性,又要激发中差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差生,要优先关照,不要有嫌弃心理。在具体教学中,以上各方面的因素不是孤立进行的,往往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服务和服从于课堂教学这一整体。例如有位教师施教《小珊迪》这篇课文时,首先在备课时实行前馈控制,即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把握好深浅度。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讨论课后的问题。通过师生答问反馈调控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重点句:“但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我”为什么要永远照顾小利比?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中随时加以调节,从学生面部表情,举手发言人数,回答问题时准确性等方面作随时反馈、调控。讨论反馈之后再让学生完成如下作业:“我”被小珊迪的什么所感动,于是主动提出照顾他。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侧面、多层次的多向反馈,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课堂反馈要做到及时反馈、定向反馈和多向反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也就是达到我们进行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目前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或者一切以学生为重,课堂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教学的随意性很大。而我认为,追求互动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他们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着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注重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开放的课堂教学,随机应变,这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  1 平等对话,
期刊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已不是新问题,是这个时代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身体心理素质既是中小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其中心理素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所谓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心理结构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水平、特点及其功能的良好程度。  任何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劳动技能教育等,都必须过个体心理结构的筛选、认同和内化,才能成
期刊
信息技术教育以计算机应用和网络认识为主,是创新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的是教师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创新中担任主角。  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当互联网作为第四大传播媒体,与人们的生活日
期刊
应该允许“有偿家教”,这无论从学生家长的角度说,还是从教师的角度说;无论从学生的角度说,还是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说。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反对“不劳而获”。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当然包括需要“家教”的学生家长,有谁可以不按照它的原则来办事吗?再者,我们的学生家长也不可能允许自己去白白地去使用教师,社会公德不允许,自己良心上也过不去。换句话说,“家教”就要“有偿”,“有偿”,学生
期刊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问座谈法,对高校篮球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及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高校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中的踝关节损伤,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篮球运动 踝关节 损伤 预防 健康  1 前言  现代篮球比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要求学生不仅要把握协调多样的技术动作,而且还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如突然变向、变速、急停、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物理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计算机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例如:一些物理现象及物理情景环境的展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很容易实现。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产生的冲击越来越大。大量的传统物理实验器材,实物教具,被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所代替。很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此,如何适当应用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由教学原则指导,借助教学手段(工具、媒体或设备)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它既有教师教的行为,又有学生学的行为,而且两者相辅相成。大部分教学行为都是外显的,但也有一些是内隐的。采用教学方法的直接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准备,维持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呈现教材,强化和调节学生的行为,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教学方法是相当多的,而且随
期刊
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给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更应注意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下面是我的教学经验。  1 提高教师素质改变作文教学方式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而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教师指导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对些农村小学学生的作文教学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其
期刊
1 试题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1.1 试题旨在测试同学们直接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够在语境的提示下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客观描述有关内容,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命题人在编拟试题时,会尽力使同学们对写作的目的、体裁、对象、内容及字数等一目了然,如图画类试题力求图像清晰、图意清楚,有时还会根据需要为图画加上适量的中英文提示。总之,尽量不使同学们对所提供的情景产生歧义。同学们只要能用明白通顺、
期刊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掌握一个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对一个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是能否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人们使用语言时要受到其民族文化的限制和影响。而在中学阶段,英语语言教学的对象是对社会刚有初步了解的未成年人,对母语文化的感性认识较深,而对英美文化的历史渊源知之甚少,在英语语言交流中,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母语的特征。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