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概括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问题对策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迅猛崛起的一项应用型学科,既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和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及先进技术推广的责任,又承担着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责任。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环节的学生工作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有效地推进学生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量急剧上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职院校生员增加,收费标准显著提高,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不断加剧,造成因经济困难和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不断增多,出现欠费、厌学、考试作弊等现象,这些都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学生管理工作薄弱,缺乏必要的调节和引导环节。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缺乏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措施,使学生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加之一些大学生缺乏心理的承受能力和高尚的道德素养,由此而引起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而学管人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与时俱进的引导和管理手段,学校缺乏专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场所,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手段必须改革创新。
3.互联网对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互联网的普及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快捷的操纵平台,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也有着严重的冲击。大量的信息垃圾和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到学校,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造成严重侵蚀,引发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道德责任的缺失。一些思想意志薄弱的学生,长期泡网吧,甚至在课堂上仍在听流行音乐。由于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友和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网络中虚假、不健康信息也对学生产生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但严重影响到正常教学秩序,而且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问题的解决对策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坚持德育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建立创新的长效机制。要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真正帮助他们成才成长,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这是解决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学校工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中心,这是一条真理。没有学生就构不成学校,因此,我们的工作要将教育和管理、服务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出发,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积极做好学生的成才辅导、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就业辅导工作等。同时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把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成才服务。高职学生绝大多数学习热情高,成才愿望强烈,他们最关注的是就业,他们的学习就是为了就业创业做准备。
2.树立大德育观念,为学生成人、成才、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大学有围墙,然而大学生的思想却无法用围墙来阻挡,不能简单地制定一些不合人性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限制学生。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都事关学生成长成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满足他们的需要,既要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好少数人,更要兼顾大多数人,为大多数人服务。要变过去问题式的管理为预防型、疏导型的管理。如加强学生管理、治安保卫工作的情报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管理,培养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建立校长定期接待学生制度、问题学生档案、心理咨询与服务机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对象的帮教工作,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特别是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要加以重点关注。
3.重视校园网络建设与学生德育、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相互配合。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占领网络主战场,必须迎头赶上,高举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旗帜,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引导、熏陶教育对象,以此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觉抵制网络上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负面影响,加强民族文化和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主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占领网上阵地,唱响网上主旋律,构筑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覆盖全校、辐射社会的立体交叉大格局,使学生德育、思想政治与管理工作贯穿于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应把校园网办好、办活、办出特色,如开辟网上聊天,通过与学生对话、交流,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服务。
4.学生工作必须与教学工作密切配合,提高教学质量。要始终抓住思想品德、学风、学习成绩,创优良班风、学风建设,对学生出勤、过级考试、考证、班级一助一等活动要充分重视。处理好主渠道与多渠道的关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坚持教育与管理、教育与社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两课”主渠道作用、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和专业课教师育人、专业课程育德的作用。
5.注重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目标、内容、途径、手段、方法都与过去有诸多不同,对学生工作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我们要提高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强化他们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帮助他们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尽快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热爱学生工作的专家型队伍,使学生在道德品质上敬、在学问上信、在工作上服他们。学生工作队伍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体,辅导员、班主任是直接面向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根据其任职条件切实把好选拔关;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培养方案,搞好辅导员、班主任上岗培训,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参加各种学习、交流和研讨;要创造条件,让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生班级、学生生活区域,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者的得力助手,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学生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学生干部的作用,重视他们的素质培养,加强对他们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指导,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学生干部的任用上,学生工作者要反对“终身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管理工作,给更多的学生锻炼自我、表现自我进而增强自信的机会,在大学生中率先克服“官”本位的思想。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高职学生对文化市场的高度关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校园文化要与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紧密联系,提倡各有千秋、富有特色、个性化的文化,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总之,只有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理论研究,依靠理论指导、依靠研究成果科学设计学生工作思路与策略,才能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突破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束缚,增强学生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永葆学生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问题对策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迅猛崛起的一项应用型学科,既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和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及先进技术推广的责任,又承担着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责任。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环节的学生工作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有效地推进学生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量急剧上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职院校生员增加,收费标准显著提高,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不断加剧,造成因经济困难和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不断增多,出现欠费、厌学、考试作弊等现象,这些都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学生管理工作薄弱,缺乏必要的调节和引导环节。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缺乏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措施,使学生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加之一些大学生缺乏心理的承受能力和高尚的道德素养,由此而引起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而学管人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与时俱进的引导和管理手段,学校缺乏专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场所,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手段必须改革创新。
3.互联网对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互联网的普及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快捷的操纵平台,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也有着严重的冲击。大量的信息垃圾和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到学校,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造成严重侵蚀,引发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道德责任的缺失。一些思想意志薄弱的学生,长期泡网吧,甚至在课堂上仍在听流行音乐。由于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友和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网络中虚假、不健康信息也对学生产生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但严重影响到正常教学秩序,而且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问题的解决对策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坚持德育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建立创新的长效机制。要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真正帮助他们成才成长,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这是解决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学校工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中心,这是一条真理。没有学生就构不成学校,因此,我们的工作要将教育和管理、服务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出发,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积极做好学生的成才辅导、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就业辅导工作等。同时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把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成才服务。高职学生绝大多数学习热情高,成才愿望强烈,他们最关注的是就业,他们的学习就是为了就业创业做准备。
2.树立大德育观念,为学生成人、成才、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大学有围墙,然而大学生的思想却无法用围墙来阻挡,不能简单地制定一些不合人性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限制学生。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都事关学生成长成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满足他们的需要,既要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好少数人,更要兼顾大多数人,为大多数人服务。要变过去问题式的管理为预防型、疏导型的管理。如加强学生管理、治安保卫工作的情报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管理,培养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建立校长定期接待学生制度、问题学生档案、心理咨询与服务机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对象的帮教工作,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特别是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要加以重点关注。
3.重视校园网络建设与学生德育、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相互配合。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占领网络主战场,必须迎头赶上,高举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旗帜,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引导、熏陶教育对象,以此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觉抵制网络上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负面影响,加强民族文化和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主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占领网上阵地,唱响网上主旋律,构筑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覆盖全校、辐射社会的立体交叉大格局,使学生德育、思想政治与管理工作贯穿于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应把校园网办好、办活、办出特色,如开辟网上聊天,通过与学生对话、交流,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服务。
4.学生工作必须与教学工作密切配合,提高教学质量。要始终抓住思想品德、学风、学习成绩,创优良班风、学风建设,对学生出勤、过级考试、考证、班级一助一等活动要充分重视。处理好主渠道与多渠道的关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坚持教育与管理、教育与社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两课”主渠道作用、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和专业课教师育人、专业课程育德的作用。
5.注重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目标、内容、途径、手段、方法都与过去有诸多不同,对学生工作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我们要提高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强化他们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帮助他们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尽快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热爱学生工作的专家型队伍,使学生在道德品质上敬、在学问上信、在工作上服他们。学生工作队伍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体,辅导员、班主任是直接面向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根据其任职条件切实把好选拔关;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培养方案,搞好辅导员、班主任上岗培训,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参加各种学习、交流和研讨;要创造条件,让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生班级、学生生活区域,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者的得力助手,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学生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学生干部的作用,重视他们的素质培养,加强对他们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指导,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学生干部的任用上,学生工作者要反对“终身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管理工作,给更多的学生锻炼自我、表现自我进而增强自信的机会,在大学生中率先克服“官”本位的思想。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高职学生对文化市场的高度关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校园文化要与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紧密联系,提倡各有千秋、富有特色、个性化的文化,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总之,只有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理论研究,依靠理论指导、依靠研究成果科学设计学生工作思路与策略,才能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突破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束缚,增强学生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永葆学生工作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