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病害症状与防治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8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阐述了大豆主要病害,如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菌核病和大豆褐杆病的症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1、大豆羞萎病
  1.1病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沿脉产生褐色细条斑,后变为黑褐色。叶柄染病从上向下变为黑褐色,有的一侧纵裂或凹陷,致叶柄扭曲或叶片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黑,造成叶片凋萎。茎部染病主要发生在新梢。豆荚染病从边缘或荚梗处褐变,扭曲畸形,结实少或病粒瘦小变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颗粒。
  1.2防治技术:(1) 在发病初期喷施25%咪鲜胺水乳剂250毫升加43%戊唑醇悬浮剂50毫升/公顷。(2)必要时在结荚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2、大豆根腐病
  2.1病害症状: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被害部位为主根,一般初发病斑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病重时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细缢,有的凹陷,重病株侧根和须根脱落使主根变成秃根。一般根部受害,病株地上部长势很弱,叶片黄而瘦小,植株矮化,分枝少,重者可死亡;轻者虽可继续生长,但叶片变黄以至提早脱落,结荚少,粒小,产量低。
  2.2防治方法: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或在大豆生长期发病时,用菌克毒克260~300倍液900~1?200mL/hm2加300~500倍液小叶敌600mL/hm2叶面喷洒。
  3、大豆叶斑病
  3.1病害症状:主要为大豆叶斑病病害叶片,大豆叶斑病初期为散生灰白色不规则形病斑,大豆叶斑病扩展后大小为2~5mm,中间浅褐色,四周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后期病斑干枯,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子囊壳。
  3.2防治技术:(1)实行3年以上轮作。(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4、大豆孢囊线虫病
  4.1病害症状:在大豆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叶柄及茎顶端失绿呈淡黄色,开花推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时茎叶变黄,叶片干枯、脱落,大豆成片枯死,似被火烧焦一样,因而有火龙秧子之称。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少而小,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小颗粒,即孢囊。
  4.2防治方法:(1)用5%的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20kg/hm2用细土拌匀后施入表层20cm土壤中。(2)应用大豆保根菌剂进行防治。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制的最新成果,主要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兼防大豆根腐病,并对解决大豆重迎茬障碍有一定效果。使用方法:按1?500mL/hm2的用量,将菌剂与大豆种子倒入容器中充分混合,使菌剂均匀包衣在种子上,阴干后(一般30min)即可播种。
  5、大豆褐杆病
  5.1病害症状:大豆褐杆病也叫大豆疫病,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菌可侵染植株的根、茎和叶部,导致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幼苗期:幼苗出土前后猝倒,根及下胚轴变褐、变软,真叶期被害幼苗茎部呈水浸状,叶片变黄,严重者枯萎而死。成株期:往往在茎基部发病,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下扩展,病茎髓部变褐,皮层和维管束组织坏死,叶柄下垂但不脱落,呈倒八字型,根部受害变黑褐色,病痕边缘不清晰。
  5.2防治方法:(1)用2%克露1 200g/hm2对水450kg/hm2,间隔7d进行2次叶面喷雾。(2)用种子重量的0.3%~0.4%的72%克露拌种,随拌随播。
  6、大豆菌核病
  6.1病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尤其是结荚后危害严重。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白色,轻病荚虽可结粒,但病粒腐烂或干缩皱瘪。
  6.2防治方法:喷药防治应在大豆菌核侵染前施药预防,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即发病初期用药,最迟封垄前要及时喷药。(1)用50%速克灵1?500g/hm2对水喷雾;(2)喷洒25%咪鲜胺1 500mL/hm2;(3)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50g/hm2对水300kg/hm2,均匀喷雾,隔7d再补喷1次防效更好。
  (作者单位:161435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七星泡农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
本文针对<论CNMARC中517字段的著录问题>一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讨论.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均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10d为1个疗程,2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32例中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5例,
合谷、三阴交为古今针灸临床常用的有效配穴.被广泛应用于妇科各病症的治疗,笔者对其进行古今文献整理,以探究其临床应用规律,报道如下。
目的:研究芙蓉透皮巾对实验大鼠阳证疮疡肉芽肿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阳证疮疡大鼠模型.通过给药后观察肉芽球的颜色、重量及病理切片变化,测定芙
祁县是我国山西省的玉米种植优势区,地理位置优越,年平均温度相对较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较长,年降水量较多,是全省主要的玉米产区之一。进入21世纪,由于玉米价格持续增
"景甜二号"薄皮甜瓜播种、苗床管理、定植、田间管理、整枝引蔓、病虫害防治和采收新技术。
一、玉米倒伏的造成的影响及特点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度倒伏的地块减产10%-20%,中度倒伏的地块减产30%-4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玉米倒伏的时期多发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轻微观管理的现象,师生关系不如人意,学校文化活动只利于少数精英的发展而不利于普通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