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全程职业指导实践探索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f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办公厅在教高厅〔2007〕7号文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中提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要求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浙江理工大学在大学生全程职业指导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职业指导的历史和背景
  
  全球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有说起源于孔子的《论语》,但更为人们认可的是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首次提出了职业指导的概念,以其“人职匹配”开创了结构学派的先河,并在上个世纪前半叶一统天下;直到1959年霍兰德提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认为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人的兴趣类型和职业类型都可以分为六类,即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双方匹配度高其满意度就高;1964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提出的工作适应论,为结构学派注入了新的生机,强调了人与环境的适应,涉及到人、职、组织三者。结构学派顾名思义注定是静态的、相对机械的,人的主体性相对缺失。
  结构学派到发展学派是一大飞跃,以舒伯于195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文章提出生涯的概念为标志,他不仅提出了自我的概念,即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虽然自己是客观的,但看法是变化的,虽然经历是客观的,但评价是变化的,职业生涯就是寻找到展现自我的机会;还提出了生涯成熟度的概念,即个人面对及完成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特定阶段是否准备好了去完成社会对你的特定期待;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生涯阶段和阶段发展的概念,即生涯是由不同但相联系的各个阶段组成的,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情况将影响到下一阶段的职业发展。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也是发展学说的代表,认为影响生涯决定的四个因素中,天赋和环境不易改变,但学习经验和工作技能容易习得,是发展着的。
  起源于1971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生涯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是一次革命性的颠覆,由此奠定了建构学派的基础。生涯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生涯决定首先来自于对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的充分认知,其次以CASVE决策循环作为理论和实践依据,对决策的执行则依赖于元认知,特别是积极的自我对话,从而完成信息的首轮加工,指导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实践。
  中国的职业指导,始于1923年清华大学率先成立的职业指导委员会,1929年5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了职业指导所及例行职业指导案,1931年9月全国职业指导机关联合会成立。发展到五十年代后期,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全盘被服从毕业分配教育所替代,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产销见面”开始试点,1989年全国就业指导中心正式成立,1999年大学扩招,社会岗位增加量不足,职业指导成为学生、学校的内在需求,由此,中国高校进入了职业指导的崭新阶段。
  
  二、大学生全程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从社会的角度看,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高校存在众多计划经济痕迹,但就业完全面向市场,当我们还不能完全掌控可以招收什么专业和哪些学生的时候,当我们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专业需求的时候,我们能做并且会有成效的就是职业指导;其次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学校要发展,首先学生能受到社会欢迎,才有学生愿意走进校园,也才能促进学校发展,一个学生代表着一个家庭,他是家庭的全部,这一切都维系着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第三是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大学生这一支中坚力量,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就业,还要指导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彰显大学生的智慧、才干和创造力,要依靠他们在十年后成为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也因此,要强调创业教育,具备创新精神、有创业意识,一部分人还应该掌握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
  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看,首先是众所周知的大学前教育中职业教育的过于缺乏,填报大学专业志愿时不知道专业,更不知道专业可能对应的职业,进校后对未来感到茫然的学生比例在增加,特别是大学里该学些什么,将来何去何从亟需指导。而现实中,高校专业设置教育教学等与社会需要不一定完全吻合,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信息也极不对称,经常听到人找不到岗,同样也经常听到岗位找不到人,就业形势的确实严峻也需要职业指导的跟进。
  从高校就业工作者的角度看,辅导员队伍正面临专业化、职业化的挑战,辅导员队伍年轻富有朝气,但并非都能如愿地在行政职位上有所发展,就业工作恰恰可以做得很专业,经验越丰富越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吸引学生,同时,职业指导虽然面向学生,有意无意中也在面向自己和指导自己。
  
  三、高校职业指导现状
  
  高校职业指导正在发生着一场重大变革,首先是观念上的变化:将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和职业辅导转变,而职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进而还将朝着生涯辅导和策划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大学只是学生生涯中的一个环节,它将被置身于人漫漫一生的长河之中,也就是说不仅仅只是辅导当下,并且不仅仅只是给予辅导,还有对策划的期待。第二是对象的变化:现在我们正在从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向针对在校全体大学生的职业辅导,还将延伸至校友,校友不只是被借用来指导在校学生的对象,也是受指导的对象,特别是其入职、新角色转变。第三是指导时间:随着对象的变化,时间也被相应地拉长。第四是需求的变化:先是学生被动,然后是学校被动,发展到双方的主动,从而成为双向的需要。第五是内容的变化:从一开始单纯的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一直发展到就业政策+职业知识+专业就业前景+就业市场,求职技巧+择业指导+职业选择+职业适应性。第六是形式的变化:从讲座发展到课程,再到多元辅导形式的结合,突显个性化指导。还有职能上从行政管理,发展到教育、辅导、服务、管理,还要加上科学研究;人员上从兼职的行政人员发展到专业化;模式也正在从建构走向标准化。
  
  四、大学生全程职业指导实践探索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定位:以职业规划为方向的大学生涯规划。大学生涯规划,就是把“大学生涯”作为学生个体在大学阶段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对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全面的规划。
  重要性:规划是以目标为方向的,因此它必然能促使规划教育的目标指向,也促使学生在目标指向非常明确的中学阶段进入大学生涯时能尽早走出迟疑、走出迷茫,进入规划,更重要的是进入对规划的实施、调整之中。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目标和方向导向上,更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的有力手段,同时还能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具体做法: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指导学生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经营好宝贵的大学时光,为实现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生对职业大多缺乏了解,对专业也知之不多,因此,对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在众多就业去向中直觉决策对自身可能适合的某一些方向,然后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手段了解自我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以更适合自身的可能方向为目标,设计大学学业生涯,在对大学学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通过大二、大三了解所学专业的典型职业、典型企业、典型职业素质要求,让学业生涯规划、实施和调整慢慢向转向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和调整,在即将毕业时能进行入职的充分准备,从而顺利就业并顺利就职。整个过程需要有指导教师的协助,有学长、同伴的帮助,更要有自身的学习和实践。
  2.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
  定位:社会上,就业问题不是高校能够解决的,但高校可以有所作为,可以因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比其他高校的毕业生更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高校内,就业工作也不是就业部门和就业工作人员能够解决的,但就业部门和就业工作人员可以有所作为,可以在反馈教育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方向,可以在通过指导和服务引导学生为未来设计学业、学会就业、规划职业和成就事业等方面作出贡献。
  指导服务体系: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应建立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主体是指导、服务是支撑,以在校学生为对象,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知识给予和职业素养提升为基础,以社会资源为补充,以课程教学、职业测评、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同伴教育、实习实践、讲座报告、信息资料、跟踪调研为主要形式,结合劳动力市场和市场就业力,重点关注招聘服务、信息服务、推荐服务和调研服务。
  指导服务实践:主要包括调研、指导、服务和跟踪。调研指前期的毕业生调研和市场调研,特别是每年9月份的毕业生生源信息、就业意愿城市、意向岗位、期望薪酬等调研和10月份的学生意愿就业市场信息调研,以利于全面掌握毕业生情况和市场情况,便于对接。指导以面上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实行分类指导,加强个性化指导。首先,课程上从一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以此为方向的大学学业生涯设计和大学生涯规划书的填写开始,主要强调有一定的职业生涯理论和指导的介入,但这只是一个发展方向,落脚点在于大学四年的实践;二年级以深入企业调研为主,调研企业近三年需求、人事部门经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要求、校友对就业和专业学习的建议等,实现资源共享;三年级的课堂教学以就业择业方法技巧、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四年级以企业家报告为主,同时,为配合教学,有针对性地建设职业资源室、成才楷模室、就业指导视频网站等。分类指导,是希望全体毕业生能在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服务西部、服务省内欠发达地区、村官、参军、自主创业、最优秀学生去名企、困难学生逐个落实、学生党员带头签约、推进批量就业等方面实行分类指导并有较高比例的分流,从而减轻集中就业的压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服务的重点在于信息服务、招聘服务、推荐服务和手续服务。信息服务是学生最能感受到的帮助,重点放在信息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和覆盖面上;招聘服务包括接待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组织大中小型招聘会和组织学生去参加招聘会等;推荐服务有宣传推荐、有效岗位提供、对接帮扶、个别辅导等方式;手续服务贯穿全年,不仅是签约手续,更多的是调整手续和查寻档案等。跟踪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跟踪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是否录用了本校毕业生和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特别是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如地市人才中心主任恳谈、企业人事经理恳谈、校友恳谈和毕业生恳谈,从中了解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从而反馈给教育教学,以期促进和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3.高校创业教育
  定位: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首次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广义指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狭义指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创业教育指与“就业性”教育、“择业性”教育完全不同的,在知识经济、创建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以创新和创造为基础,以创业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以求职和创造新行业、新职业、新岗位为目标的“创业性”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大学生在校或刚毕业时直接进入创业领域,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能以创业的精神去就业,能敏感地捕捉住自主创业或创新业绩的机会,从而创造事业。
  概况:高校创业教育发端于美国,起源于1967年百森商学院开设的第一个创业教育课程。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关心的主要问题;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989年,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创业教育”,并称之为“第三本教育护照”。1991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活动发端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此后,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迎来创业教育新的机会。近几年更是在各级领导各级部门的共同重视下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浙江省政府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浙江省的经济特点,更是给浙江省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提供了平台、资金、环境和机会等方面的支持。
  探索:2004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提炼的浙江理工大学办学特色是:浙江理工大学秉承百年办学传统,植根浙江人文文化,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设立学生科研基金和创业风险基金、设立创新学分、建立校外创业基地、开办创新创业学院等多种途径,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养了一大批创业人才,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求知求实、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创业教育从四个层面进行思考和探索:(1)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创业思想、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教育;(2)面向有条件的学院和专业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3)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教育;(4)面向有创业潜质的大学生挖掘创业实践载体。
  大学生全程职业指导的探索对促进学生大学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为社会培养合格职业人提供了科学思路、丰富内涵和有效载体,如何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借助校内指导、服务和校外市场、资源的力量,构建全程职业指导体系,对促进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定能起到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前,许多中国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通常会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任由他们盲目追求金钱至上、消费主义等虚假价值。鉴于这些行为,
期刊
真石漆墙面由于其环保、美观、施工进度快、成本较低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并且真石漆的材料性能及施工质量,对整个施工建筑外墙的观感及对工程整体装饰效果影响重大.其主
目前,高校发展迅速.但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些困难.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分析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和环境,找到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定位
“非遗”就是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辽瓷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分支.非遗辽瓷中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包含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热爱的表达.非遗辽瓷之所以
7月10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关总署初步决定,今年10月1日将京津两地通关一体化改革拓展到河北省,实现京津冀三地通关一体化。
期刊
近两年特别是2014年以后,互联网金融行业大量进入中学生信贷消费的市场。据相关的数据统计,2014年一年,针对学生的信贷消费的信贷公司已经多达30余家,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市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