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绵绵瓜瓞看本原文化的发展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华文化中最根本的是本原文化。在这种本原文化方式下,大部分文化忽略本原文化的重要性,本原文化缺少实际性的人文互动和经验交流,成为象牙塔内的理想化本原文化。而本原文化的规范性和应用性,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本原文化和其表现方式,还要能加入多样的宣传方式到本原文化中去,符号是本原文化的特别之处,是不可能在一成不变中靠单一的文化学习而学习到底的。风格可以借鉴、技术可以锻炼、艺术可以培养,而本原文化需要靠从头学习文化的基础。在以本原文化和本原文化宣传相结合的发展中,将本原文化更好地宣传。
  【关键词】 本原文化;本原文化哲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45-02
  一、绪论
  本原文化、本原哲学是由本原文化学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靳之林先生提出的,本原哲学即中华民族的“阴阳相合,化生万物”和“万物生生不息”思想,本原文化的核心也正是阴阳观与生生观合一的本原哲学及其哲学符号。一个民族的本原文化决定了它的哲学观、艺术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哲学体系的宇宙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统一的中国本原哲学体系,是早在夏、商、周以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就形成的完整、成熟的哲学体系。中国本原文化由七千年前的彩陶文化一直到今天,由地下的考古文化到地上的群体文化,它是由哲学观决定的观物取象的造型艺术,是一个广义的大美术概念。中国最原生态的本原文化、本原哲学与哲学符号,在群体文化社会生活中,仍然保存下来极其丰富而完整的历史遗存。也正因此,在历史文明古国中,中国成为唯一的一个没有发生文化断裂的国家。
  一场场文化历史故事的呈现,一个个本原文化符号的登场,本原文化的登场,对本原文化的感官不再是刻板的而是鲜活的呈现,之前对本原文化不甚了解,但通过绵绵瓜瓞,拉近了与本原文化的距离并被深深地吸引,从而轻松地记住了那些个生涩的本原文化。觉得本原文化其实是件有趣的文化。在本原文化的长河中,有太多的文化值得我们去品味。绵绵瓜瓞的图腾栩栩如生,正是因为这些个本原文化的符号,本原文化才会精彩绝伦。本原文化中的符号,很多人不会注意也不会去过多的研究,仿佛本原文化是一笔带过的历史经过。
  二、通过符号看本原文化和本原哲学
  绵绵瓜瓞古神话中,洪水泛滥,女娲、伏羲兄妹坐在葫芦瓢避过大灾难,而后,兄妹结合,成为人类的始祖。“葫芦、女娲、伏羲”分别代表民间阴阳哲学中的“混沌与阴、阳”概念,是民族始祖神。把葫芦看作始祖化身,是因为瓜类多子,所以将它当作了子孙繁殖的最佳象征。黄河流域出土的五六千年前葫芦形古器物,如今在民间的剪纸葫芦,常用作婚俗窗花,以祈祝绵绵瓜瓞、子孙长续。民间原始阴阳哲学的抽象符号,就是“宝葫芦”和“双葫芦”。“宝葫芦”又称“葫芦套方正”,是一种生命象征的多子和丰收的迹象符号,其特色是在葫芦内套上一个“方正”符号,方正符号又称如意、盤长、蛇盤九颗蛋等,是象征生命与繁衍的迹象符号,使宝葫芦代表的阴阳合体的寓意更加明显。
  本原文化贯穿于整個中华文化当中。社会发展就是在这个观念之中。说他是本原,不仅仅是源头,而是包括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他积淀在中华民族全部的社会生活之中,积淀在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全部社会生活之中,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文字只是传达哲学、语言的工具。中华民族的文明是有6000年、7000年的历史,而不是文字出现的4000年哲学史。它是最符合宇宙生成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我们称之为“道”。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重大发明和文化成就,夏商周到唐宋元明,中华民族就是靠着这个先进的哲学体系领先于全人类的文明,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至今仍然让我们引以为自豪。如此光辉的文化,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了我们的历史使命。
  中国本原哲学系统,作为中华群落文化的哲学基础和主体内在,完整地积淀于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之中。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的群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明艺术的母体。中国本原文化融入民族群体的家长里短、节日民俗、人生礼仪和信仰禁忌的社会生活之中;它是由原始社会到今天的中国本原文化的传承延续,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态中,历史最悠长,群众性最普及、地域特征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形态。它的文化内在与艺术形态,是中华民族由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七、八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因此它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它自身的艺术价值,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艺术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等等多学科的文化价值,它是由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的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的凝集结晶。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为我们创造了研究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的极大优势。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民族精神的复兴,靠的是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本原文化、本原哲学的复兴,是民族魂的复兴。怎么样可以复兴中国光辉灿烂的、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时代,将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重新建立一个强盛的中国,一直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就是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高系统的体系,而不是某一历史时期的某一学说。建立和认识中国本原文化和哲学体系,就是回答了中华民族“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重要哲学问题,溯本求源的最终目的就是回答“我们该往哪去”的方向性指引。这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最重要且唯一的途径。基于“温故”而“知新”,用中国本原文化和哲学体系指导和引领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必定是最符合中华民族群体的文化需求,从而提高现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本原文化的发展   本原文化感觉很遥远,却一直影响着人们。通过绵绵瓜瓞,本原文化异彩纷呈,本原文化这四个字在表面意思来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文化的核心。意指事物的根源、根基。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它指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也叫本源。引申至中国本原哲学,意指中国本土孕养、形成的关于起源问题的哲学理论。文化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文明成熟的标志。中华民族本原文化和本原哲学,从三皇五帝伏羲时代到炎黄已经形成完整的文化体系和哲学体系。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基因密码,其中的内涵就是本原文化、本原哲学。中国本原文化的载体是哲学符号,或基因密码。包括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哲学体系、哲学观念。它的来源基于人类对待自然、对待宇宙的看法。
  本原文化的登场,对本原文化的感官不再是刻板的而是鲜活的呈现,之前对本原文化不甚了解,但通过绵绵瓜瓞,拉近了与本原文化的距离并被深深地吸引,从而轻松地记住了那些个生涩的本原文化。觉得本原文化其实是件有趣的文化。在本原文化的长河中,有太多的文化值得我们去品味。
  绵绵瓜瓞的图腾栩栩如生,正是因为这些个本原文化的符号,本原文化才会精彩绝伦。
  本原文化中的符号,很多人不会注意也不会去过多的研究,仿佛是本原文化中一笔带过的历史经过。
  在传统的本原文化中,中华民族升华为阴阳相合、化生万物和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就是阴阳观和生生观的合一。生存和繁衍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作为有文化意识的人类,共同的文化意识是生存意识和繁衍意识。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就是混沌宇宙蕴含着阴阳两气,两气交感化生宇宙和人类万物,而万物繁衍不断,永生不息。一切都是中华文化中是本原文化。在这种本原文化方式下,大部分文化忽略本原文化的重要性,本原文化缺少实际性的人文互动和经验交流,成为象牙塔内的理想化本原文化。而本原文化的规范性和应用性,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本原文化和其表现方式,还要能加入多样的宣传方式到本原文化中去,符号是本原文化的特别之处,是不可能在一成不变中靠单一的文化学习而学习到底的。风格可以借鉴、技术可以锻炼、艺术可以培养,而本原文化需要靠从头学习文化的基础。在以本原文化和本原文化宣传相结合的发展中,将本原文化更好的宣传。
  四、结论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人们通常通过文字、活动、语言、图片来进行交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逐步发展为其各有特色的艺术,但互相之间还是存在差异。比如对于各自的文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事物,正是人们心理上对自我认知的一種下意识的心理反应。又可通过艺术在心理上的内在联系,提取心理共性就可以使人们达到一种共识,让艺术在生活、社会的延展性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靳之林.绵绵瓜瓞与中国本原哲学的诞生[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易谋远.《诗》“绵绵瓜瓞,民之初生”是葫芦崇拜吗── 和刘尧汉先生商讨[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71-74.
  [3]邵杰.“绵绵瓜瓞”扯不断的文化原乡[N].中国艺术报,2013-08-30(005).
  [4]乔孝冬.绵绵瓜瓞与《金瓶梅》《红楼梦》“瓢”的借用意象解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4):437-443.
  作者简介:
  李明德,男,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
其他文献
【摘要】 《海上劳工》整部作品以沉郁伤感的基调为主;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情感表达中具有极其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注重人的主观情感体验;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在主题表达方面充分地肯定了人的力量,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死搏斗以人的胜利告终,展示了人的价值的实现,是浪漫主义时期鲜明的文学特征。  【关键词】 主观色彩;冒险;人的价值;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I565 【文献
期刊
【摘要】 《洒满月光的荒原》是李龙云以知青为题材创作的现实主义戏剧。与以往惯有的现实主义戏剧不同,李龙云的这部剧语言极富诗意,对白和独白语言清冷唯美,外部环境营造恢宏壮丽,人物心理表现细腻真实,并且充满哲理的内涵,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表现与再现相互交错的手法构造出剧作诗的意境和复杂的人生内涵。  【关键词】 语言艺术;诗意;象征;表现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 在当今的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文学创作和文化安全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是对新时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安全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对新时代的文化安全对策进行了简单阐述,希望可以为国家的文化安全维护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新时代;文学创作;文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26-02  一
期刊
【摘要】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数字化自动化是必然趋势,充分地实现了知识共享以及个性化服务,为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做出了贡献,在现代图书馆中应用云技术,解决了图书馆在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云技术的概念和特征做出了分析,并探讨云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 现代图书馆;云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忧郁的热带》在语言功力、哲学思想上魅力经久不衰。就阅读体验而言,可从自传学术生涯的“逃避、痛斥、自我选择”、感慨城市压力的“压抑、悲叹、殖民入侵”、对热带田野的“错愕、理解、惋惜”、对人类学与人类意义的“无奈、虚无、释然”等四个忧郁维度加以解读,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列维既深沉又热烈的人格魅力、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及其著书生涯。  【关键词】 忧郁的热带;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四重忧郁 
期刊
【摘要】 俳句是日本文学中的一块瑰宝,众俳句大师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和深情。要亲近俳句,需了解其中的季语。而要理解俳句中的季语,并走向俳句的深处,读者可将其类比为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抓住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是理解经典之作的基本途径。本文选择俳句代表性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分析阅读方法,探寻领略俳句诗人丰富心灵的道路。  【关键词】 俳句;汉诗;季语;意象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随着现代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了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R)是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之一,其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为其带来全新模式,同时也成为传统文化创新设计与传播的全新载体。本文通过对VR动画及其优势进行分析,探讨了VR动画在传统文化创新设计与传播中的应用途径,以期为新时代、新技术环境下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VR动画;传统文化
期刊
【摘要】 钱塘江不仅是浙江的“母亲河”,更是“历史之江”“诗意之江”。“钱塘江诗路”是以“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为主线的一条文化旅游路线,它以“诗”为灵魂,以“路”为载体,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相交织。本文试图以钱塘江沿线历代诗歌为线索,进而挖掘钱塘江诗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关键词】 钱塘江诗路;潮文化;海塘文化;隐居文化;诗歌创作  【中圖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王阳明的良知学认为“良知”是社会所有个体之间先天具有的道德准则,良知是一种本然之知、先验之知。在依从良知的基础上时时省察,通过知行合一的功夫去除内心的私欲完成真知的发掘,并完成个体的修养与磨练。本文从良知学产生的历史契机出发,对良知的特性进行梳理,进而对致良知何以可能展开论述。良知作为道德理性原则,指引我们明白何者为是何者为非,由内而外逐渐展开实际行动。尽管王阳明的致良知有着主观唯心主义
期刊
【摘要】 齐鲁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眼于当前山东文化强省战略,以儒家的《礼记·中庸》为例,辩证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地位影响以及当代价值,找准与当代社会的最佳结合点,分析齐鲁传统文化在山东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齐鲁文化;文化强省;中庸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