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凝的和谐人生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心立数次,不厌其烦。
  主意不稳定,心思往返,
  年已近三十,焉能童还,
  把住寿命关,“一寸金”兑现,
  一劳则永逸,克艰攻难,
  艰难山峰上,有乐有欢。
   ——徐德凝写下的人生第一首诗歌。
  
  “爹,咱家几辈种地,倒挣了个富农成份,我们哥仨都要脱离种地,一个也不当农民。” ——徐德凝18岁时为自己立下的决心。
  
  “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追求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读得懂这句话的人很多,但参得透这话的人却极少,相信徐德凝便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位。
  徐德凝,何许人也?
  徐德凝,大连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绰号:“撒慢气”。曾当过农民、民工、木工、施工员、预算员、队长、经理。他说自己是:“半工半农、半土半洋、半今半古、半城半乡、半僧半道、半痴半狂、半个文人、半拉武将。”
  他是一位追求快乐人生的商界领袖,一位在仿木拟石及古建筑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人物。他昔日一贫如洗,如今却坐拥亿元资产。然而,无论是贫困的昨天,还是富贵的今天,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
  如果你对徐德凝的名字有些陌生,这并不奇怪,但当你在全国各地欣赏到的很多修缮一新的古建筑和现代派仿木拟石景观时,这些就是出自于他和他的团队之手。在事业与诗歌之间,徐德凝是一位幸福的双栖者。他亦文亦商,潇洒地行走在诗歌与商业的边缘,他的人生经历也由此变成了传奇。
  当记者整理着采访材料,回味着他的成长故事,触摸到栖息在他心灵深处的生命烙印时,内心的震撼竟然久久难以平息。
  当瞬间变为永恒,走近他,真切体会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人生。
  ——采访札记
  
  零岁:一个不起眼的小生命 一只装满了爱的小书包
  
  58年前,在辽宁省普兰店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降生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生命。然而,这个不起眼的小生命对于徐家来说,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徐家的长孙,他不仅是家里未来的顶梁柱,更要承担起光耀门楣的神圣使命。因为他是在曾祖父八十岁那年出生的,为了纪念曾祖父的高寿,他的奶奶就给他起了一个乳名叫“八十子”。
  小德凝三岁时就搬到了爷爷奶奶那屋,跟两位老人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都很疼爱这个大孙子,在两位老人的细心呵护下,小德凝一天天长大,而两位老人的一言一行,也对徐德凝的一生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徐德凝的记忆中,爷爷很勤劳,六、七十岁的人照样上山干活。他说,人就得自食其力;奶奶很善良,为村里人接生从来不收人家的钱和东西。她说,行善积德不能图人家报答。所有这些,都对徐德凝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尤其忘不了的是爷爷奶奶对他的殷切期望。爷爷只念过一两年的书,但他却希望自己的大孙子将来能好好读书,出人头地。在修大胜乡水库的时候,爷爷宁愿自己挨饿,也要省下伙食钱,给孙子买一个漂亮的小书包,背上那个崭新的小书包,徐德凝上学了,他觉得书包沉甸甸的,因为书包里面装满了爱。
  那是徐德凝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由于学习成绩优秀,他便成了家里的骄傲和希望之星。奶奶把他在学校得的奖状贴了一墙,每逢有客人来,她总要对人家讲,小“八十子”有出息,长大了准能当大官。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徐德凝上小学三年级那年,他家的成份被改成了富农,徐家一家老小,由此也跌入了深渊。年迈的爷爷被戴上了富农分子的帽子,家里的房子也被没收了,当时正赶上大跃进大炼钢铁,村上在徐家办起了大食堂,徐德凝一家人却被扫地出门,这也使徐德凝从小就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
  
  十八岁:一辆总想超越别人的破自行车不酿蜂蜜酿王浆
  
  从骨子里说,徐德凝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从小他就有思想有主见。这也许是责任所使然,但我想更是他的宿命。18岁的徐德凝做出一个决定:他要做一个木匠。他对父亲说:“爹,咱家几辈种地,倒挣了个富农成份,我们哥仨都要脱离种地,一个也不当农民”。父亲听完他的话对他说:“你自己能混出去就不错了,别说那么大的话”。他却说:“这是我的一个章程,只要不泄劲、不犯法,我相信总会达到目标的。”正是他的这个决定,在以后的人生中改变了徐家老少几辈人的命运。
  在这期间,有两件事几乎改变了他做木匠的决定:一是生产队搞菌肥场,吃苦勤奋的徐德凝成了队里积极的人选。搞了两年的菌肥,徐德凝把这个菌肥场搞得有声有色,就这样,他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了可以教育好子女们的榜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徐德凝真心实意想在农业生产方面大干一场的时候,菌肥项目却匆匆下马了。这时候,又有一个机会开始向徐德凝招手。他们公社小学缺一名教师,公社领导想到了博学多才的徐德凝。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全家人都非常高兴。然而已经干了一年木匠的徐德凝却说什么也不愿意。妈妈生气地对他说:“供你念书就是希望你当一名先生,有这么好的机会你还不干,就是穿破裤子的命,你给我将新裤子脱下来。”此时的徐德凝也很矛盾,他一面将妈妈给他做的新裤子脱下来,一面对妈妈说:“妈妈,我已经走上学艺的道路,不能再东一头西一头了,现在缺教师让我当教师,不缺教师,如果说咱成分高再不用我怎么办。”最后徐妈妈看他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坚持了。就在当年过生日时,他写下了人生的第一首诗歌:
  决心立数次,不厌其烦。
  主意不稳定,心思往返,
  年已近三十,焉能童还,
  把住寿命关,“一寸金”兑现,
  一劳则永逸,克艰攻难,
  艰难山峰上,有乐有欢。
  时隔多年,谈起这段往事,徐德凝对我们说:“他当时因为把新裤子脱了,没办法就只好只穿一个大短裤坐在炕上了。他觉得有个手艺是自己最好的志向,既然已经确定了这样一个志向,就应该坚持到底。”听完他的讲述我在想,一个人在他生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也许可以做到拒绝诱惑,笃志而行。但当他连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时,却依然故我笃志而行,这绝非普通人所能做到的。
  中国人有个传统,先成家后立业,眼看着徐德凝的年纪也不小了,家里人开始为他张罗着找对象,可那阵子,地富子弟找对象非常困难。徐德凝的姨姥便给他介绍了一位少一二分精神头的大姑娘,徐妈妈担心儿子打光棍便答应了这门亲事,可有思想有主见的他却不同意。他对妈妈说:“如果让我找这样‘撒慢气’的人当媳妇,结婚我就变,我就吃喝嫖赌全干,有一角钱打一两酒喝。”善良慈爱的徐妈妈听完儿子的话,心里也不好受,就将这门亲事放弃了。其实对徐德凝而言,这不是他的真心话,他不在乎人长的好看不好看,重要的是不能精神头不够 -----‘撒慢气’,那是对子孙后代的一种不负责任。这话在现在看来,也许没什么,可在那个年代,敢说这样的大话那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因为你不将就,也许就真的要打上一辈子的光棍。可徐德凝偏偏是一个倔强又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他相信只要他肯努力,好姑娘就一定会来到他的身边。果然后来,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玉荣,在几经波折之后,他们结婚了。
  1977年应该说是他人生的一次大转折,那年在新金县水利部他巧遇中学同学矫恒国,同学分别十年,再次相见,竟会形成如此大的差别。当时矫恒国因为在大连二建当过合同工,学会了识图放线,他的日工资3.12元,而当时徐德凝做木工技术差,只挣1.86元。但徐德凝因为劳动强度大,每天需吃二斤半粮,矫恒国只吃一斤二两,徐德凝算了一下,他每月工资是恒国同学的59%,而饭量却是人家的二倍,当时这对他来说是刺激更是激励,于是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再不能枉披人皮一张,
  稀里糊涂吃粮,
  而要学蜜蜂,
  勤采百花多样,
  专门酿造王浆。
  修完了水库,1977年5月11日徐德凝被调到普兰店化肥厂干活,这离家更远,80里的上班之路他要一刻不停地骑上整整两个小时零十五分钟,在路上,只要看见前面有骑自行车的,他就一定要撵上人家,然后将所有的人都甩在后面。正是凭着这样一种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他很快便从一个连图纸都看不明白的农村小木匠,一跃成为木工班的技术骨干。在这段时间,他未睡一个午觉,别人在午睡,他就翻看图纸,瞌睡了朝自己大腿拧一下,精神头来了,他就接着学。而徐德凝并没有仅仅满足于只当技术骨干,他在不断地积蓄着能量,就象一只勤劳的蜜蜂在酿造着属于自己的“王浆”。
  
  三十岁:自强不息结缘古建和谐共建温馨之家
  
  1978年徐德凝随公社工程队去了沈阳炮校建楼房,这时他已能看明白一般住宅楼的图纸了,领导就开始让他放线了。1979年秋季,30岁的他,已成为一名正式施工放线技术员了。在修沈阳东陵东北角楼时,一次在抬大梁时因桥板折断,他从六米高处摔了下来,幸亏抓住了架杆子,才避免了一场安全事故,这一次的冒险经历又深深的刺激了他,冒这么大的风险,还没有将古建筑技术学会,岂不遗憾。于是他又开始不睡午觉,天天中午在角楼地板上躺着,看梁、看枋、看斗拱结构,并买了一本《清式营造则例》进行学习,为了路上坐车看方便,他竟将这本书抄了下来。太阳落山了,工友们都陆续回去休息了。偌大的施工现场,只剩下徐德凝一个人,面对倒坍的角楼,满地的残砖碎瓦,以及那种冷漠衰败背后的中华古建筑特有的傲然气派,徐德凝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也就是在那一瞬间,他忽然明白了,这里就是他生命新的起点……83年他第一次进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千年古迹仍新,
  惊叹绝技奋精神,
  有生之年不超夷,
  来生还当中国人。
  民族的荣辱已深深装入徐德凝的心里,作为炎黄子孙,建设国家有自己的一份责任。
  从1982年开始组建公司至今,每一年公司都必须在农历小年儿前给员工支付完工资,让外地的员工早点回家过年,对于有提前走的员工通过邮寄也要准时让员工收到工资。虽然有几年单位收入不好,他就到银行贷款给工人开工资。银行领导听说是他贷款就说:“就凭你徐德凝三个字就敢贷款给你,因为你讲信用。”正是凭着这份诚信,1984年他解决了一场危机,沈阳太清宫灵官殿因地基受冻,水泥标号降低,被迫停工70多天;抚顺劳动公园,为举办第四届花卉展览,因各种原因,只42天施工时间,迫于压力,有6个主要技工要不干了,工长也理发要回家了。徐德凝当晚赶过去,开了一个“躺”会,他说:“既然大家已经休息了,就不必起来了,我徐德凝从没有失信于大家,现在有困难,需要大家帮助,如果这次工程干完,谁愿意走,就走,结果一个人也没走,工期也保质保量完成了。”凭着这份诚信他与合作伙伴成为了朋友,他创办的古建筑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徐德凝等人的足迹不仅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而且还在众多海外援建项目中留下了不朽的丰碑。
  徐德凝的一生做了三件谁都能做到,但却不容易长期做到的事:孝敬父母、善待妻子儿女,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从记事到现在,他从未用言语顶撞过父母一句,他的父亲53岁就患了肝炎,冠心病,每年春季、秋季几乎都要抢救,为父亲治病20多年来,仅在大连二一0医院就花了二十多万元。父亲对他说:“你这是用钱买了个爹啊!”他说:“多少钱我也买不来爹对我们的养育,养儿防老,我有钱不给您老治病,我还是人不是人。”徐德凝的父亲一生信仰佛教,遵循孔孟之道,在父亲去世前六天,他去看父亲,父亲要他为家乡捐点款,他问父亲捐多少,父亲伸出一个手指说:一万。他伸出两个手指说:两万。父亲高兴夸他说:“你比我强。”他则夸起父亲说,“我赶不上您,您能一辈子做好事真不容易,并且您念书考试大多是第一、第二,我只上第三、第四。”父亲听后大笑。后来他又为老家安装了自来水,共捐了11万。
  与妻子玉荣结婚30多年来,他未与妻子打骂过一次。他在出版的第二本诗集《放歌行》中有一首题目就叫:《玉荣》的诗。
  她从没有什么惊人之谈,
  所说所做也尽平凡,
  但却有一颗善良之心,
  仅此一点就胜过家产千万。
  妻子问他:“同我结婚后悔过吗?”这时他又为妻子写了一首诗:“娶你为妻我从未后悔,今生今世我会永远爱你,人如果有来生来世,我仍然娶你为妻。”用徐德凝自己的话说,这一下可惹乱子了,妻子搂着他脖子大哭了一场。
  徐德凝兄弟三人在一个公司工作30多年,他们从未红过脸。而且他在1999年,将他一手创办的企业股份分了,他留了51%,两个弟弟每人给20%,剩下的9%分给了姐妹,每人4.5%。他写过这么一首诗歌,三股麻拧成一股绳,三条腿组成一个凳,三兄弟团结如一人,无往而不胜。徐德凝无论在建设“大家”还是“小家”时都本着合和治家之道。
  徐德凝的弟弟徐德栋在一篇名为《我兄我家》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兄一手创建公司后带领我和三弟共同奋斗,兄弟三人共同拼搏至今,从未私自攒过一分钱。1999年,大哥将公司分给兄弟姐妹五人,也从未计较,没提出任何要求或回报……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这话在大哥的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他的孝义被邻里乡亲,同仁伙伴和属下员工都视为楷模典范。从小到大,大哥从未顶撞过父母一声,没有让他们失望一次。当年出外干活的时候,每次回家一定要先看爹娘,宁可不给妻儿钱物,他每次也必定买好东西孝敬老人……大哥的心胸和为人让人敬佩和赞叹,是真正的以德服人,所以作为弟弟,我对大哥的感情不仅仅是手足深情,还有深深的敬意和感激。这种情感充盈在我们兄弟姐妹之间,凝聚融合着我们的心,这样的家庭怎能不温暖和谐……而徐德凝的长女徐令芝则在《我的父亲》一文中坦称,“我们四个儿女私下谈起父亲,都说年轻时,他不仅仅为小家,还为家族奔波,那时父亲是天,陌生,遥远,我们对他是既怕又敬,乃至长大,父亲是忠厚的长者,是敬又是爱,成家后,父亲才是真正的父亲,是我们人生的顾问,亲情的意味也愈加浓了……这就是家人眼中的徐德凝。
  
  五十八岁:一件旧衬衣,一个快乐的批发商
  
  58岁的徐德凝已经功成名就,并且坐拥上亿资产。然而,与很多平日西装革履,动辄挥金如土的财富新贵们相比,徐德凝的生活仍旧很简朴。一件旧衬衣穿了很多年,领子破了请人拆开翻过来缝上再穿。在他看来,生活质量的提升并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世界的充实。他信奉一句话:“人其一生,不能无所作为。大人物有大作为,小人物有小作为,一定要做一个有能力的好人。”他说:“我18岁立志:规定自己每天要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思考两小时,4天就能多利用8小时,我就比别人多出一天时间,今年我58岁,40年时间我挤出了10年的学习时间。”正是因为这个习惯,如今他写出了二万多首诗歌,出版了四本诗集----《放歌行》、《行吟集》、《海之韵》、《走过红海滩》。他说他是一个快乐的批发商——“我是一个快乐的人,拥有的快乐无穷无尽,我要把快乐批发出去,以送给那些忧愁的人。”
  对于徐德凝的采访就要结束了,他爽朗的笑声、通俗易懂却又蕴含深刻寓意的诗篇,他自强不息的奋斗人生,他的自信,他的和谐人生之道无不留给我们深深的思索……
其他文献
EPSON公司的LQ—1600K打印机以其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价格适中而被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打印机也容易断针。下面笔者根据实践经验,作一实用性介绍。一、注意日常保养,形成良好
危机背后的力量变化去年以来,金融、石油、粮食三大危机同时发生,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安度危机、防止经济衰退、抑制通货膨胀成为当今最令人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海洋经济被称为“蓝色经济”。我国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产业高速发展增加值30年翻了7番多“我国海洋经济的高速
这个冬季对于硬盘厂商来说,特别地冷,特别地痛,仿佛所有的厂商都已经进入了冰河期。去年12月,Seagate宣布将关闭在爱尔兰的工厂,它的意思是说已经有1400名爱尔兰人回家过年
一、课堂中教师科学素养对教学的影响。rn1、教师的科学素养影响其对科学教学主旨的理解。有些科学教师同时还从事于语文或数学的教学工作。对于他们来说,科学教学只是一门学
期刊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现阶段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要实现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
如何放大奥运会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积极有效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How to amplify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Olympic Ga
在移民外迂的轮船上,有44名移民群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有千言万语要说。 盛夏,重庆万州外迁移民带着憧憬,挥泪告别长江三峡。在4天4夜外迁旅途中,记者随移民过夔门、穿
近来笔记本电脑的“面子”越来越大,从11.3、12.1到13.3,再到14.1,(据说 WEDGETECHNOLOGY 和 LEK 公司将在年初推出15.1的笔记本电脑,使得有人开始抱怨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