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斑蛋7d内的变化规律及暗斑对蛋品质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_lf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暗斑蛋是近年来鸡蛋生产中关注的热点。为探究鸡蛋暗斑变化规律及其对蛋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日龄和饲养环境相同的济宁百日鸡和汶上芦花鸡各500只,收集两个品种的鸡蛋各60枚,记录鸡蛋在产后0、1、2、3、4、12、24 h及3、5、7 d时暗斑的变化情况,计算暗斑率;收集两个品种的新产鸡蛋各200枚,放置3 d后,选取每个品种正常蛋和四级暗斑蛋各30枚,进行蛋品质检测。结果显示,汶上芦花鸡的暗斑率低于济宁百日鸡。鸡蛋产出2 h开始出现暗斑,4~12 h为暗斑高发期,12 h~3 d为暗斑加重期,3~7 d正常
其他文献
为探究不同党参炮制四君子汤(SJZD)对脾虚家兔治疗作用及机理,将5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JZD-Ⅰ组、SJZD-Ⅱ组和SJZD-Ⅲ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家兔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宿主嗜性广泛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常导致动物呼吸系统疾病、出血性败血症、人的蜂窝织炎和皮肤脓肿。拟对目前已被广泛研究和新发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做一综述,具体包括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荚膜(capsula)、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s)、三聚体自转运蛋白、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黏附相关因子、Ⅳ型菌毛(PtfA)、丝状血球凝集素蛋白(PfhB)、蛋白酶
本研究旨在对广西巴马小型猪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2,BMP2)基因进行克隆及其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并检测其在广西巴马小型猪和长白猪中的表达差异。以广西巴马小型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测序鉴定BMP2基因外显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广西巴马小型猪BMP2基因启动子区、编码区(CDS)、3′UTR区进行了分析,预测分析广西巴马小型猪BMP2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O-糖基化位点、跨膜区域、亲疏水性、蛋白质修饰
研究旨在获得西农萨能奶山羊长链脂酰CoA合成酶6(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6,ACSL6)基因CDS序列,初步探究其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以西农萨能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为试验材料,对ACSL6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ACSL6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针对ACSL6基因的碱基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NA干扰技术改变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ACSL6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CSL6基因CDS区全长为2169
试验旨在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γ)激动因子(环格列酮)和胰岛素对延边黄牛前脂肪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试验分为对照组(CON,5%FBS)、胰岛素处理组(I组,5%FBS+10 mg/L胰岛素)、环格列酮处理组(C组,5%FBS+10 mg/L环格列酮)、胰岛素+环格列酮处理组(IC组,5%FBS+10 mg/L胰岛素+10 mg/L环格列酮)。各组处理144 h,通过RNA-Seq技
为探究卵黄蛋白原-32(ovocalyxin-32,OCX-32)基因过表达与鸡子宫上皮细胞Ca2+含量和脂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Ⅳ型胶原酶法分离培养长顺绿壳蛋鸡子宫上皮细胞,构建pcDNA3.1(+)+OCX-32+Flag表达载体并转染子宫上皮细胞,测定OCX-32基因过表达量、Ca2+浓度和脂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胆固醇(TCHO)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Ca2+浓度显著高于试验
旨在探究牛卵巢大黄体细胞(LLCs)和颗粒细胞(GCs)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颗粒细胞黄体化密切相关的基因。在GEO数据库获得GSE83524芯片数据,通过R软件limma包中的DESeq2来筛选牛优势卵泡GCs和卵巢黄体LLCs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DAVID软件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使用String软件构建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将互作数据导入Cytoscape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利用软件自带Cyto-Hubba插件的MCC算法筛
研究旨在对努比亚山羊脂肪和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基因进行克隆和分析,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取努比亚山羊背最长肌组织作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扩增出FTO基因的编码区,测序鉴定后对得到的序列用相应的分析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将FTO基因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构建pMD19-T-FTO载体,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双酶切后,连接pEGFP-N1载体构建pEGFP-N1-FTO真核表达载体,
试验旨在采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猪氨基肽酶N(porcine aminopeptidase N,pAPN)基因敲除的猪回肠上皮(immortal pig intestinal-2I,IPI-2I)细胞系,进而在细胞水平上研究pAPN
1,25(OH)2D3是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形式,影响人和动物脂肪形成,为探究其在猪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试验从3~5日龄仔猪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前体脂肪细胞,并以浓度为0、0.1、1、10、100和1000 nmol/L的1,25(OH)2D3分别处理,在培养的0、1、2、4、6、8和10 d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在诱导分化后0、1、2、4、6、8和10 d,以油红O染色提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