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gao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能力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众多的因素,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们既抓双基,又着重发展学生智力、思维、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老师们在这些方面已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并有很多精辟的论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质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95-01
  语文能力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众多的因素,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们既抓双基,又着重发展学生智力、思维、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老师们在这些方面已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并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在此我仅从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学会自学的角度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 “疑”是学习行为的原动力
  我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对外界事物是很敏感的,他们活泼大胆,富有探索精神,他们不愿意依样画葫芦,跟在人后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疑问”的产生,激起他们去追根究源的兴趣,推动着学生去探求知识、去发现一个新天地,解疑的过程又给予他们丰富的情绪体验,随着这些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持续和深入,如果教者有心,将会发现此时连学生的眼睛也会明亮有神——他们专心致志,而且心领神会,学有所得,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了。
  二 “疑”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契机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教师相信学生,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辩证地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阅读、讨论、归纳问题等,使学生少走弯路,从多方面、多角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就是注意了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般是内因起决定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就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学习动机。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自然这“愤”、“悱”状态,可以由教师根据经验来猜测,也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与这些途径相比较,由学生质"疑",则更为直接、准确。
  三 学会质疑
  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由见疑、质疑、思疑、释疑组成的。要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见疑和质疑的能力。疑是未知通向已知的大门, 不会质疑,连“门”都找不着,自然是永远也入不了知识的大门。对学生来说,读了课文能提出问题,其实也就是他们揣摩课文语言文字、思考课文内容思想的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无疑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这些“疑”也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阶梯。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要从重结论转变为重过程,阅读教学也必须重过程。对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结论,而是获得这些知识、结论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自己走过一段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路。一个善教者,应该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发现问题,引起解决问题的兴而越学越深。
  四 教给方法,使学生寻疑有方
  站长统计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质疑”的方法。“质疑”的方法很多,笔者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三个层次质疑。
  这“三处”为:①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②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③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
  这三点为:①对题目要质疑;②对篇章结构要质疑;③对写法要质疑。
  这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上文所提到的“三处”、“三点”的自学研究,此时学生往往会在所读文章中做出记号,并试图解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疑问”将会因自己无法解答而成为疑难性质疑。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次质疑中的前两次提出的疑问并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学生自我设疑、存疑,学习在似乎无疑之处产生疑问。经过这一番寻疑之后提出的“疑”,大多是有价值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找到了这些解不开的疑,心理上就产生了适度的焦虑,上课时就能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寻疑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学生"自能读书"的实践活动,寻疑有方,无疑是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标志。
  五 巧妙设问,导疑有法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疑问难,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寻疑,对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很重要。教师教每篇课文,总要提出很多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文章,老师的提问,实际是老师给学生“设疑”,让学生按照这些“疑”去学习、思考,看课文作者是怎样把每个问题写具体的。老师的提问要准确、恰当、有规律可循,因为学生不但通过老师的“设疑”解决了知识,也从老师"设疑"的示范作用中学到了怎样去设疑。
  六 灵活应对,释疑有术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不是我们语文工作者的最终目的,而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途径,释疑得体就很重要。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疑问应尽可能地给予答复。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问题必须在课堂上答复,对于一些个别同学缺乏代表性的疑问,或过于琐碎的问题可在课后个别答复。如果是由于课前预习不充分提出的问题,应要求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同时可要求他们先存疑,在下面的学习中力求解疑;若是同学讨论后能释的疑,可将这类疑交给大家讨论,使之成为大家的疑,然后讨论解答;如果是因老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的一些问题,老师应认真解答。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提倡让学生质疑,并不意味着让学生的疑问左右课堂,把阅读课上成质疑问难课。教师应更好地把握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的目的进程做到心中有数,善于分析学生的问题,将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中;对学生提出的枝节问题,更要灵活合理处理,或存疑,或放至课后解决,始终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主线,切忌放野马。对学生没有提出而又必须明白的问题,教师要向学生问难,做到既鼓励学生质疑,又有条理、有重点地讲清课文。
其他文献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曾做过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梦见自己种植的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一般大,谷粒结成葡萄那样一串串垂了下来,他和助手们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坐在像瀑布般泻下来的稻穗下乘凉……  袁老的梦想引起一位北方汉子的无限遐想,并由此开始了一系列的“追梦行动”。有人笑他太痴心——这是人家大科学家做的一个梦,是科学巨星的浪漫主义情调,你怎么当真啦?再说你不是搞农业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初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主动适应历
近年来,我省大胆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充分依托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以资源型、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所谓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一、南京新街口兴衰原因分析rn(一)南京新街口兴起原因rn(1)发达的交通网络.新街口周围具有8~10个的公交站台,其公交多达23种.同时地铁使交通枢纽更加高效,新街口地铁站的出
期刊
在高校图书馆内往往收集着丰富的信息文献以及馆藏资源,而这些资源能够对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并应用于学校的各类教学以及科研工作当中.同时,高校图书馆也
别以为哄宝宝睡觉是妈妈的专利,很多老爸一样在行!当然,他未必是用哼儿歌和讲故事的方式,他会想得更多、更全面,更理智,把很多妈妈束手无策的难题解决掉。    在睡觉这个问题上,大部分孩子都要无数遍,甚至无数年地考验父母的耐心,他总是有各种理由来拖延睡觉时间。如果是小婴儿的话,就会在夜里醒来无数次折磨你。但是,如果能像专业爸爸们一样保持足够的清醒,便会在这些难题中找到破解之术,帮助妈妈减缓焦虑,帮助孩
期刊
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维护支持系统担负着保证轨道运行安全、秩序运行以及效率运输的重要职责.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包括了电源监测系统、微机监测系
互联网金融是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网络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金融服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属于一种新型的金融形式.本文将对网络金融创新的特点表现以及网络金融
船舶是一种行驶于水面的庞大建筑物,其船体架构主要是由型材与成型钢板所构成,因为其工作的本质与运营特征,极易出现电化学腐蚀,增多了船舶维护所需要的费用,同时减少了船舶
APP Store和iPhone互为促进的商业模式吸引了包括终端厂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系统提供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等在内的产业链诸多环节的参与.最后,诺基亚提出了Ovi Store,RIM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