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专家,让贪官心跳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不断地努力寻求查明案件真相,揭穿谎言的方法。1895年,意大利的犯罪心理研究专家龙勃罗梭(lombrose)试图利用科学仪器测谎,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研制出的“水力脉搏纪录仪”,通过记录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判断嫌疑人是否与案件有关系,从而成功侦破了好多起案件;1921年,美国加州警察局利用测谎侦破一起盗案,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利用测谎仪破案的案例。2000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首期多频道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培训班在昆明举行,这标志着测谎这项全新的刑侦科学技术正式走上了中国反贪的舞台。
  武伯欣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犯罪心理测试理论创始人,他因精通“测谎”技术而名扬中国警界。
  
  测到贪官心跳
  
  “犯罪心理测试对贪官的测试过程最简单,效果也最明显。”
  2004年10月,河北省某市检察机关接到群众举报,郊区乡前刘村前任村民委员会主任陆明诤涉嫌侵吞120万元耕地征用补偿款,市反贪局立即介入了侦查取证。
  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村民理财小组对前任村民委员会的财务进行清理时,一个在某银行工作的村民家属,向村民理财小组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广东某饮料集团在1999年征用前刘村的土地后,征地款分两次汇到村里的两个不同的银行账户上,最后一笔120万元没有过多久就被人从账上划拨走了!村民理财小组在对前任村民委员会的账目进行清理后,发现村里的财务账上并没有显示过120万元的征地款。
  1999年,广东某饮料集团征用了前刘村的120亩耕地,经过协商,议定征地款价格是每亩26万元,征地面积是120亩。在征地协议签订后,这家饮料集团已经把协议标定的征地款额,全额汇到了前刘村村民委员会的银行账户上。
  现在,突然冒出了个120万元的征地款!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村民理财小组开了个会,讨论这120万元征地款的问题是否属实。大家讨论后认为,征地面积是120亩,这笔款子是120万元,这笔款子说不定真有问题,这里面有什么关联?他们感觉到这个问题不是村民们能调查清楚的,就向市检察院进行了举报。
  市反贪局立即对群众举报的这个案件进行了调查,他们首先找到了那个向理财小组透露情况的知情人。据知情人讲,从前刘村银行账户划走120万元征地款的事,他也是听说的,具体从哪儿划走的不清楚。虽说是听说的,这个知情人却信誓旦旦地说:“这个事不是空穴来风,我拿我的人头担保!如果我说错了,我愿意以诬陷罪坐监狱!”
  从这种充满信心的话语来看,知情人还是掌握了一些证据的,可能是出于某种考虑没有敢直接拿出证据。
  怎样才能让知情人说出一些有利于破案的情况?
  反贪局的同志对知情人说:“你左一个听说,右一个听说,这没有头绪的事,还怎么查?算了,我们也不追究你的责任了,这事没法查!”
  “咋会没法查?对方是国有公司,财务往来账管理的严格,没有合同谁敢多支出120万元?你们查一下对方的征地合同不就明白了吗?”知情人看反贪局要“撤”,忙不迭地说出了依据。
  反贪人员立即按照这个线索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两份不同的合同,一份是村里留存的,征地补偿款是每亩26万元;另一份是广东省某饮料集团留存的,征地补偿款是每亩27万元。这两份合同相差的金额正好是120万元,这与知情人反映的后一笔120万元的汇款事相符合。从这两份不同的合同里就能看出在征地款中有非法侵占公款的行为。
  但是,到底是谁贪污了这120万元呢?
  当时,反贪人员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陆明诤和土地局长李云鹏身上。这两份不同的合同上都有李云鹏和陆明诤的签字,就足以证明两个人都有很大的嫌疑。
  由于一开始李云鹏和陆明诤拒不交代,而饮料集团财务人员更替,面对堆积如山的财务资料,新的财务人员无法准确提供当年的汇款情况。所以,反贪人员很难在短期内查出资金的流向,案件的进一步调查陷入僵局。
  为查清事实真相,2004年11月12日,该市检察院从北京请来了测谎大师武伯欣,对李云鹏和陆明诤进行犯罪心理测试。检察院方面恳请武伯欣不仅要测试出谁是贪污分子,还想请他查出这120万元的资金流向和运作方式。
  听了反贪人员的案情介绍后,武伯欣就爽快地答应了!
  “行贿者和受贿者在进行交易时,都要有一个复杂的心理思考过程,这个过程不用去特别地记忆就会永远铭记在他们的脑海中。这种心理痕迹一旦在心里形成,即使沧海桑田、时空变换也很难消失。”
  武伯欣先是请办案人员谈了前期侦查得到的情况和目前碰到的难题,然后围绕这些情况他编出隐含了“是否知道有这笔款子、是否收到了这一笔汇款、通过哪一家银行汇的款”三个方向性的测试题。
  根据案情需要,武伯欣首先对前刘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陆明诤进行了犯罪心理测试(以下简称武、陆):
  武:饮料集团汇出的是100万元吗?
  陆:不知道。
  武:饮料集团汇出的是120万元吗?
  陆:我怎么知道!
  和武伯欣预想的一样,在计算机图谱上看到陆明诤的心理活动有了强烈反应。
  武:广东××饮料集团汇出的是130万元吗?
  陆:不知道。
  武:是通过工商银行汇出的吗?
  陆明诤没有回答,但计算机上面的图谱有了明显的反应。
  武:是通过建设银行汇出的吗?
  陆明诤还是没有回答。
  武:是通过农业银行汇出的吗?
  陆:没意思。
  武:是通过交通银行汇出的吗?
  陆:不知道。
  武:这笔款子到了村委会的账上了吗?
  陆:凡是村里的钱都到了村里的账上。
  武:这笔款子到了你自己的账上了吗?
  陆:不可能。
  武:这笔款子没有到村委会的账上吗?
  陆:到哪儿去了?
  武:这笔款子到了你私设的账上了吗?
  陆:笑话!
  话音未落,图谱曲线猛地上去了。
  测试结束,武伯欣对陆明诤说:
  “你是主动交代呢?还是被动交代呢?”
  “你让我交代什么?”
  “我让你说清楚120万元到底到哪儿去了。”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怎么回事!”陆明诤仍然顽固地说。
  武伯欣告诉办案人员说:“广东××饮料集团确实给前刘村汇了120万元,这笔款子是从工商银行汇出的,陆明诤用一个他私设的村委会账号收了款。”
  对李云鹏的测试结果更是让人感到非常兴奋:李云鹏知道这笔款子是怎么来的。因为,在“是否知道有这笔款子”、“是否收到了这一笔汇款”、“通过哪一家银行汇的款”这三个目标题中,李云鹏和陆明诤一样反应强烈,图谱比照率高。这就说明李云鹏确实是有问题。
  但是,李云鹏和陆明诤一样顽固不化。他在测试现场指着测试仪对武伯欣说:“武教授,你是老专家了,总不能凭着这个玩意硬说我是个贪官吧!没凭没据的东西,到法庭上你们也说不过去!”
  武伯欣说:“李局长,如果我测出120万元的征地款哪儿去了,你再招供,就不能算坦白交代了!”
  “哼,我谅你也没有那个本事!”李云鹏还是不服气。
  武伯欣按资金的流程编了120万元钱流向的测试题,首先对陆明诤进行测试:
  武:这120万元给了李云鹏二分之一以内吗?
  陆:不知道。
  武:这120万元给了李云鹏三分之一以内吗?
  陆明诤没有回答。
  武:这120万元给了李云鹏四分之一以内吗?
  陆明诤还是没有回答。
  武:这120万元全部给李云鹏了吗?
  陆明诤大声喊道:没有,全都给你了!
  看陆明诤发出了这样歇斯底里地喊叫声,武伯欣笑了!大家发现陆明诤的心理图谱在这个问题上有明显变化。
  武:是给的现金吗?
  陆:不是。
  武:是给的支票吗?
  陆:不是。
  武:是给的存折吗?
  陆:不是。
  武:是直接从银行转账走的款吗?
  陆:不是。
  陆明诤的心跳开始加速,并且皮肤电也有了强烈的反应。
  武:是在车内给的吗?
  一片沉默。
  武:是在李云鹏家里给的吗?
  又是一片沉默。
  武:是在其他地方给的吗?
  陆:不是。
  武:是别人拿走的吗?
  陆:不是。
  测试结束了,武伯欣问他:
  “还需要再测试吗?你的心理活动已经告诉了我一切。这笔款子是从工商银行转过来的,到了你私设的村委会账户上,你把款子按李云鹏的要求,通过转账的方式转了出去。你不承认也没有关系,你别忘了。现在的工商银行都已经联网了,我们可以动用法律手段从工商银行查找出你的那个银行账号,然后,再查出这个账号上的钱去了哪儿?”
  陆明诤这时再也没有勇气抵抗下去,他低下头,问武伯欣说:
  “我现在说,算不算坦白交代?”
  “早交代就比晚交代强,算不算坦白,还要看你交代的诚实度。”武伯欣说。
  “好,好,我现在就说!”
  就这样,在犯罪心理测试这种有力的科学武器面前,陆明诤竹筒倒豆子似的全讲了出来:
  “饮料集团要征村里的地,李云鹏是以土地交易中心主任的身份介入的,我们以前就认识,是好朋友。他对我说,孩子出国留学需要很多的钱,还有买房子也欠下了不少的债务,他想从这次征地款中弄点钱进行弥补,并说他已经和饮料集团的老总说好了,以支征地款的名义给他打过来120万元钱。让我想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既不能让群众知道,留下后患,又要利用村委会这个牌子把汇过来的钱接收下,然后再转出去。我就开了一张介绍信,公章是我自己拿着,想怎样开就能怎样开,然后到银行又开了一个账户,把那120万元就接收了下来。这笔钱在我私立的这个账户上停了有两个月,李云鹏就给了我一个北京某公司的账号,让我用宣传费的名义把钱打过去,为了感谢我,他还给了我5万元。”
  在北京市有关部门配合下,反贪人员对这家文化公司进行了调查,得知该公司老板是个女孩,名叫时倩,业界有人称她时凤凰,从这个名字也可知道她长得很漂亮。调查时倩的背景后得知,原来她是李云鹏的红颜知己,这家文化公司主要经营音像制品,大部分注册资金都是李云鹏投的资。
  通过对这家文化公司的财务进行审查发现,1999年,这家文化公司收到了前刘村转来的120万元人民币,用途是“宣传费”。
  证实了这笔资金的去向,调取了证据后,检察机关立即对李云鹏和时倩采取了强制措施。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李云鹏也不得不低下了头。
  土地局局长李云鹏贪污公款120万元一案,在武伯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帮助下很快得到了突破,120万元也去了它该去的地方,两个贪污犯李云鹏和陆明诤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链接1
  武伯欣的犯罪心理测试理论,就是利用已经掌握的只有作案人才能知道的犯罪情节,进行犯罪心理测试。这种测试把犯罪情节测试法和准绳问题测试法作了有机的结合,通过对作案嫌疑人在目标问题和陪衬问题的反应度进行比照,确定犯罪嫌疑人。这种测试理论有严格的排他性,在保证无辜者不知道、而作案人肯定知道作案情节的前提下,利用侦查手段得到相对准确的作案情节进行编制测试题,称为目标问题;再编以相应的与案件无关的辅助题,与目标题相似,称为陪衬问题。而后,用编制的测试题对作案嫌疑人进行测试,就能起到排除无辜,锁定罪犯的作用。在案件中有多个作案嫌疑人时,这种测试方法能够迅速地排除无辜,确定犯罪嫌疑人;还可以测试出某人对某事是否知情,常常用于知情不报者;特别是对作案嫌疑人的亲属、朋友进行测试以确定他们是否知情,为侦破案件打开突破口;并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一些未知的问题进行测试,可以测试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方法、逃跑时的路线以及赃物和凶器的去向,为案件的侦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有关资料显示,根据测试结果指明的方向进行侦查,排除无辜准确率高达100%,结案率高达98%。
  
  链接2
  如果按标准的语意翻译,“测谎”二字显然不能达意,它的全称应该是“多参量心理测试”。法律界把“测谎”规称为犯罪心理测试。犯罪心理测试理论体系并不是直接探测人的内心世界,而是针对所要调查的事情的内容,编制一系列相关的测试题。然后,逐一向被测人提问,只让被测人回答“是”或“不是”,也可以保持沉默,不作任何解释,这些相关问题对被测人形成心理刺激,引起心理反应而导致人体参数--皮肤电阻、脉搏、血压、呼吸、脑电波、声音、瞳孔等生理参数的变化,来判断被测人是否与被调查事情有关。因此“测谎技术”本身是客观的,它并不是测试被测者是否说谎,而是判断被测者是否真正参与或知晓某一事情。所以,学术界称“测谎”为“测真”!
  
  中国“测谎”大事纪
  一、1994年12月,适合中国国情的犯罪心理测试理论创始人、硕士生导师、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主任武伯欣破解某市农业银行中平路支行挪用银行汇款案。这是中国第一例测谎进入经济犯罪领域的案例;
  二、1999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高检发研字[1999]12号”文件《关于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
  三、2000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首期多频道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培训班在昆明举行。
  四、2003年3月,广东省检察机关借助测谎仪击退了重要证人作伪证的企图,把广东省某集团副总经理(副厅级)王某送上法庭。这是测谎进入中国反贪领域10年来锁定的最大贪官。
  
  对于“测谎”这种新方法对一些案件侦破所提供的支持,许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法学硕士、河南省夏虞县检察院孙向阳检察长对测谎进入反贪领域持肯定态度,他说,在反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办案人员所面对的嫌疑人一般是素质较高,隐藏较深的官员。这类案件的犯罪情节大多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发生,他们会认为建立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攻守同盟而拒不开口,取证难、突破难;贪官污吏都是手中有一定权力的,当法律这柄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在他们头上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无限的失落,从而采取消极顽固的抵抗策略。检察机关运用测谎技术,就能很快弄清这些人的供词是真话还是谎言,从而找出促进案件侦破的线索。
  测谎仪进入反贪部门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了冷静的思考。2001年9月,中国青年报曾发表署名文章,提出“慢启动测谎仪”的观点,文章认为,测谎仪既然是机器,就不会有永远百分之百的准确。人是有高级心理活动的神奇生命,以一个人造的无生命的玩艺儿去测试远比它“精密”的人的心理活动,要绝对准确只能是幻想。在司法实践中,测谎仪的神秘来自“威慑作用”,粗俗点说就是吓唬作用,就形同精神上的刑讯逼供。
  《中国青年报》的另一篇文章在对测谎进入反贪领域叫好的同时,也寄予了担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说,测谎仪只是客观地出示数据,而由这些数据得出结论,则全在于人。倘若测试人“先入为主”,一开始就认定被测试人是个罪犯,他只能从测谎仪的数据中寻找罪证,至于无罪的证据,是完全可以被他们“忽略”的。由此,作者担心测谎仪会成为一些用心不良者陷人于罪的幌子。在客观数据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出事”,“都是测谎仪惹的祸”。扯起“科学”的大旗,把自己的丑事遮得严严实实,也把别人的嘴堵得严严实实。
  随着测谎技术的普及应用,摆在反贪机关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测谎技术在中国目前的法律体制下应如何应用于诉讼,测谎结论具有怎样的法律地位,其法律性质如何,其具有怎样的证据价值,在立法上应如何体现。
  西方国家使用测谎技术时也存在着和我国类似的情况,美国甚至有判例规定,只有在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用测谎结论来作为诉讼证据。目前,我国对使用测谎结论的法律依据只有一个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9年9月10日颁布施行的《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该批复规定:“CPS多道心理测试(俗称测谎)鉴定结论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鉴定结论不同,不属于刑事诉讼规定的证据种类。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可以使用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帮助审查、判断证据,但不能将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作为证据使用。”
  尽管对测谎进入反贪领域众说纷纭,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测谎技术在反贪领域不可湮灭的作用。测谎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在办案初期准确地鉴别有罪和无罪,排除无辜,找出真正的嫌疑人。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办案效率。在面对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障碍时,使用测谎技术要遵守“宁可放掉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的原则。因为,放掉一个坏人只犯了一个错误,而冤枉了一个好人,就意味着同时放掉了一个坏人,就犯了两个错误。
其他文献
低碳经济时代下,世界农业经济逐渐开始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低碳农业这一生态革命产物被广泛关注和推崇,这就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向生态、低碳、
能源的开发和控制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在奋力寻求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案.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解决能源问题的重点自然就落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务自由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几乎人人都在谈论财务自由,人人都向往财务自由.但要对财务自由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与定义,这样才能不偏不倚地起到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对于建筑等实践性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实践人才的摇篮,如何适应社会需要给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成为迫切需要解
期刊
由于对海洋经济的关注,引发了人们对于海岛投资的青睐,也使投资海岛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期间不仅出现了很多的“民间岛主”,政府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海岛开发.那么,海岛
烟草行业,作为中国的老字号行业,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下,遇到了生存与发展的新挑战.而卷烟又是其中的品牌企业,在行业竞争、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企业发展如履薄冰,地位及
期刊
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升,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相应的改革措施也随之逐步完善.我国自2015年陆续颁布了政府会计的相关工作准则,随着新的法律法规的实施,高校财
从消费需求来看,人们对保险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险公司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满足这些需求.尽管产品的创新存在着市场风险,但市场的竞争压力已使得产品创新成为保险业发展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