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泽和他笔下的时疫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99z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泽·萨拉马戈,葡萄牙著名作家,1995年卡蒙斯文学奖获得者,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22年11月16日,若泽·萨拉马戈出生于葡萄牙一个叫阿金尼亚加的小村莊,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两岁时全家搬到首都里斯本。高中时,因家境拮据,萨拉马戈辍学进入社会,尝试过各种工作,还曾像卡夫卡一样做过保险推销员。
  闲暇之余,萨拉马戈坚持进行文学创作。25岁时出版第一本诗集,成为文学编辑,53岁时发表第一篇长篇小说。但他真正声名大噪,是在1982年《修道院纪事》问世之后。在这本小说中,作家改写了葡萄牙国王堂若奥五世修建马芙拉修道院这一历史事件,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士兵和一位有特异视力的女孩的爱情故事。萨拉马戈认可历史的可改写性,在他的作品中,“句子和段落像一个永无止境的滚动着的背景,允许过去和现在、小说和历史在纸上被来回涮洗”(《修道院纪事》前言)。
  萨拉马戈对“眼睛”“视力”“看见”这一主题的偏爱,不仅通过《修道院纪事》的女主人公具有透视能力这一设定体现出来,还促使他写成了代表作《失明症漫记》。在这个失落、迷茫的寓言性故事中,作家描述了集体失明后的人类世界。时疫的爆发总是悄无声息:闹市里,一位司机在等红绿灯时忽然瞎了,接着瞎的是送他回家又偷他车的路人,为他看病的医生,医生的其他患者……虽然最初的病人和接触者,被迅速送到一家废弃的精神病院隔离,但在这座闭塞的人间地狱之外,极具传染性的失明症还是吞噬了整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萨拉马戈笔下的失明,并非传统认知上的被笼罩在黑暗里,而是眼前一片光明,如同沉浸在雪白的月光或牛奶里,恰恰是复明前一刻眼前才会出现黑暗。故事里唯一没有感染的人物是医生的妻子,这位坚毅的女性在很多关键时刻守住了人性的底线和尊严。在萨拉马戈眼里,女性似乎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无论是《修道院纪事》还是《失明症漫记》中的女主人公,都具有超出旁人的视觉能力。
  2020年,《失明症漫记》与加缪的《鼠疫》、笛福的《瘟疫年纪事》一起,成为疫情大环境下被频繁讨论的作品。本书叩问了群盲氛围下的人性和社会运行机制,引起了读者对于“看与看见”“眼盲与心盲”“视力多大程度上构成人类生存的条件”等问题的思考。
  诺奖颁奖词中这样称赞萨拉马戈:“他那为想象、同情的反讽所支撑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触动我们,使我们得以再一次体悟难以捉摸的现实。”这位葡语作家,用或残忍或讥诮,或冷静或温情的语调,为读者们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奇异的虚构世界。
  2010年6月18日,久病的作家在西班牙兰萨罗特岛家中去世,享年88岁。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这是你前几天打电话要的书,今天给你送来了。合适不?”临近中午,西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农家书屋管理员顾伟东骑马赶了半个多小时的路,将一本《农家科学致富400法》递到正在草场放牧的裕固族牧民顾正林手中,顾正林则满意地笑着说:“挺好的!”  西岭村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是一个以养殖甘肃高山细毛羊为主的纯牧业村。这里的群众居住分散,读书学习极为不便。为破解因转场带来的制约
期刊
“村里的图书室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春种秋收中遇到的难题,有时还能发现致富的新点子,就像免费的私家‘老师’。”近日,记者在甘肃省敦煌市黄渠镇代家墩村,和几位正在文化广场上吹拉弹唱的群众聊及村里的农家书屋,几位朴实的当地农民交口称赞。  已经有11年葡萄栽植经验的村民魏军魁,坐在书屋一角认真地翻阅着一本《葡萄新优品种》。他告诉记者:“刚开始种葡萄那会儿,几乎啥都不懂。虽然通过季节性培训学了一些技术,但这
期刊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宽容是人世间最大的美德,无论付出宽容的,还是得到宽容的,都会体会到一种快乐。还记得“负荆请罪”那则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吗?面对廉颇的妒忌与挑衅,蔺相如说:“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
期刊
他是中国现代久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他是一代宗师——陈寅恪。  他终身连一张过硬的文凭都没有,历史学家傅斯年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一  1890年7月4日,陈寅恪出生于湖南长沙,祖父陈宝箴,官拜湖南巡抚,被曾国藩称之为“海内奇士”。父亲陈三立,晚清著名诗人,与谭嗣同
期刊
南亩,是我新近为自己书房起的名字。潜意识在外婆家门外的麦田里,缘起则在若干年后读的《诗经》里。  01  《诗经》里有“南亩”一词,内容是说,西周的时候,先民们喜欢那样一块向着南边、阳光灿烂的土地。他们春天在这里挖地、下种、除草,家人往往送饭到田里。到了秋天,地里一片金黄,他们在心里感谢上天,赐予这样好的收成。南亩,这样的田地,给他们勤奋的动力,给他们丰收的希望,寄托着殷实的向往。就像现在年轻人歌
期刊
如果在历朝历代中,选一个我最喜欢的朝代,那一定是唐朝。大汉一朝,少了几分文气;北宋一代,又少了些勇武。唯独在大唐,陌刀之下人马俱碎,笔锋之间举世无双。  在大唐近三百年历史里,从初唐走到盛唐,又从中唐走到晚唐。让无数人心生向往的,可能是那数十年的盛世大唐。这是一个天下太平的时代,这是一个万国来朝的时代,这是一个丰衣足食的时代。  提起那个时代,不能不提李白。生在盛唐,长在盛唐,又随着盛唐落幕,飘然
期刊
比起武侠小说里,那天马行空的“绝世轻功”场面,古代真实的“轻功”是啥样?这事儿,光耀中国书法史的大唐“名笔”颜真卿,就能来个现身说法。  以《唐语林》记载,大唐建中三年(783),这位战功卓著的名臣遭奸臣卢杞“挖坑”,被派去出使正作乱的跋扈藩镇李希烈。  面对这趟必死的差事,七十五岁的颜真卿朗声大笑,命人“取席固圜其身,挺立一跃而出。”以表达自己老当益壮,甘愿为国捐躯的壮烈情怀。这一幕景象,也叫多
期刊
陶渊明代表了魏晋风度最后的遗响,他的谈谐和清谈相关,他的种种逸闻趣事和魏晋名士任诞、戏谑的人生态度异曲同工,他的诗歌中有谐趣之诗,陶渊明的这些幽默风趣,悄悄隐藏在他自然、隐逸的标签下,不经意间被我们所发现。这是一个更加生活化的诗人、充满温情的父亲,也是一个喜欢谈谐的朋友,是一个可以亲近的、多面的陶渊明。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在诗文中多次展现了其作为父亲的形象与感受。其中有一首写于中年以后(有
期刊
钱穆先生二子钱行的女儿钱婉约,是在孙儿一辈中,钱穆先生最喜欢的一个。一则是她继承了钱氏治学家风,研究文科;二则是她喜欢读书,这正是钱穆先生一生所看重的。钱婉约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随即向祖父汇报。1981年,钱婉约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先生专门写信给她开出书单。  婉约孙女:  读你来书,使我十分欣慰,你们的古典文献专业,据你报吿,课程应该是注重在本国历史文化的大传统上,这是正确的。苟
期刊
湖北云梦:农家书屋春节“不打烊”  农历正月初四,云梦县曾店镇破黄村农家书屋来了一群“贵客”——来自襄阳谷城县的王腾飞和他的两个侄女。两个小女孩走进书屋后,各自找了一本喜爱的图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王腾飞对正在村里值班的村支部副书记黄运安说:“你们的农家书屋真的蛮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对喝酒、玩牌能躲就躲,这农家书屋就是躲酒、躲牌的好地方。伴随书香过大年,这种过年方式特别好。”以往,许多在外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