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的时代需要信仰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ti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指的“相信”到北岛的“不相信”,代表着我们民族精神上的巨大跨越——从“知天命”到理性思考个人、社会、国家的存在。在历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思潮的洗礼,又迎来了二十一世纪消费主义的席卷。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怀疑的时代。但是我要说,怀疑的时代里仍然需要信仰。
  于个人而言,我们需要信仰,我们仍然需要信仰拼搏、挑战和努力奋斗的精神。曾经看见过很多人在微博里抱怨这是一个“拼爹”不拼才的时代,拥有知识不如拥有房地产。但是我想指出的是,拼搏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之一。看看那些涌入“北上广”“蚁居天台”的大学生们,哪一个不是心怀梦想在一方斗室中逐梦拼搏?看看近年来成功的互联网业界“大佬”,哪一个不是靠吃方便面省下钱来租服务器开始创业打拼?看看那些中国民营书店的坚持者,哪一个不是期待中国文学之光能再次绽放而苦苦坚守?我们要相信未来、相信梦想,才能摒弃颓废主义的影响笃定前行。
  于社会而言,信仰更是一个公民必备的要素。中国正历经一个转型变革的时期,对于社会存在的价值很多人并不乐观,而与此同时“道德沦丧、信仰缺失”却几乎成了中国人论中国人的一个论断。如果我们“只破不立”,我们社会的组成个体——你、我、他,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怀疑,而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社会向前发展的信仰——自由、民主、热忱、客观和公正。可喜的是,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也在带给我们希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成立,湘江的污染有“绿色湘江”组织义务定期监督,中国民营爱心基金的规模也在增加。更多人在默默践行自己的信仰。为构建一个和谐、富强、文明的社会贡献精神力量。
  于一个民族而言,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才能铸造信仰。从思想上集体主义渐渐让位于个体主义的当下,如何批判地思考个人、社会、国家的存在需要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为我们构建信仰基石。北岛的《问答》其实阐释的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培养价值认知体系。从儒家的“仁爱”“克己复礼”、道家以天性为尊、法家以法治国、墨家“仁爱非攻”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我们都能找到可以学习的地方。也只有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历经沧桑而不绝于后,我们民族的信仰才能成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曾有人感叹“现在的各种主义让我们没有了主意”,但我想说的是,在一个怀疑的年代我们仍然需要信仰,相信理想主义之光,相信个体主义的奋斗精神,相信热忱、自由,相信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点评
  文章的站立点很高,视野很开阔,一起笔就是面对整个时代在说话。确实,现在经常有人用“物欲横流”这一类词来形容当下时代的特点,也因过度物化的价值观而对当代人的信仰存在产生否定。我们当然可以怀疑当下,但一定需要相信未来。一味的怀疑,会包裹了我们的正义和温暖。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一旦被欺骗,就容易缺失信任而多了一层隔膜和冷漠。而我们不应只看到某些富二代们的挥霍,也应该看到那么多有理想的青年创客在不断奋斗。社会是复杂的,那我们就更不能以单向思维去看社会。如何保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被外在的精神裹挟,这篇文章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其他文献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作品《小偷家族》摘下了2018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最佳影片。我看完此片后同我的日本老师交流,他说:“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很难受,但都是日本社会非常真实的状况,应该去看。”  总是让观众难受的是,是枝裕和导演这一次依旧把主题放在了家庭上,讲述的是五个没有血脉关系的人组成的家庭。五个得不到理解、找不到归宿,甚至在违法犯罪的人,年纪大的靠每月的养老金过活,女人做着没有社会保险的临
期刊
《布鲁克林有棵树》作者:贝蒂·史密斯  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是一部成长小说,它以百年前普通女孩弗兰西的视角开始讲述发生在他们家庭里的故事,描绘出当时位于美国布鲁克林底层人民的生存百态。作者贝蒂·史密斯的经历其实与小说主角弗兰西有着相似之处,她是德国移民的女儿,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早年也是靠自学完成了初步的知识积累,后来她进入大学学习新闻、戏剧、写作和文学。《布鲁克林有棵树》是其最经典的
期刊
好的文字如同恒星,穿越浩渺的空间与无垠的时间,仍能熠熠发光直至永恒。若你有足够的感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热爱中长篇小说创作,这里将是你发光的舞台——让你的小说如银河星系般铺展,你会被证明是新生的未来之星。创作谈  “要是我离开了这座城市呢?”  “那我就去找你。”  “不,一旦我离开,我不会让你找到我。”  常听人说起“缘分”这个词,我是一点都不相信的,因为我似乎没有遇见过缘分。我所理解的缘分是:
期刊
以前家旁边种的树着实不少。  院前院后分别是柚子林、橘林,周围还零散地种了些枣树、桂树、香樟、苹果树、梨树、桃树……还有些什么品种我也记不大清了,但至今仍鲜活地生长在我的记忆里的便是院中的那棵栀子树。  它不算高大,那时小不点的我踮踮脚也能用鼻尖碰到它翠绿的叶子。在我的印象中,栀子树始终是茂盛得不像话的,不论春夏秋冬,朝窗外望,永远是一抹鲜艳的绿先入了我的眼眸。然而我最喜爱的,还是它夏季的模样,不
期刊
一朝一暮,来来往往,冗杂的生活击打出急促的节奏。我无心品味這复杂多样的生活,只是匆忙地度过。  夏日是燥热的,常盼能一降甘霖,解除心中的干枯与烦闷。天终于暗下来了,几片乌云伴着夏天湿热的风抚过,心却有些阴郁。  枝叶的摆动瞬间成了伴奏,笛声在其中格外清晰,它不疾不徐,轻轻地淌入我心中。  我闭上双眼聆听:潇洒而温雅,像文士在吟一首诗,抚慰我的心灵。这些日子一切学习的忙碌都被抛到脑后,被雨丝和笛声融
期刊
入目是一片耀眼的白,还有一个女孩精致的侧颜。镜头拉远,女孩化作了雪地里一个小小的黑点,为冰冷的世界增添了一点颜色。  男藤井树在一场山难中离世,他的未婚妻渡边博子两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在他父母的家中,渡边博子翻开了他中学时的相册,并偷偷地记下了他从前的地址,殊不知那是女藤井树的地址,由此,从“敬启者:藤井树”开始了和女藤井树的对话,也开启了漫长隽永的时光之门。  因为同名同姓被班里同学起哄调侃
期刊
好的文字如同恒星,穿越浩渺的空间与无垠的时间,仍能熠熠发光直至永恒。若你有足够的感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热爱中长篇小说创作,这里将是你发光的舞台——让你的小说如银河星系般铺展,你会被证明是新生的未来之星。  (六)  当所有的夜灯都迷乱地散射开来,一种彷徨之感在我心中加重了。明知哪怕是找个人会心地苦笑也是最大的奢侈,还是为了这遥不可及的幻念难过得几乎无法动弹。  如果放低要求又会怎样?  如果在这
期刊
那就是色諾芬,你之前不是说想收他为徒吗?我去和他说,让他来见您。
期刊
我自小打镇阳长大。如果说这与别处有什么不同,那大概就是土了。这里的土大概是十里八乡最穷的土,一亩地种的庄稼不如别处的一半。一年四季,村里的人不光种田,还会赶羊上山去吃草,只是收入依旧菲薄。如果说谁能在这样清贫的环境中找到乐子,那便是田牛了。  镇阳的人们大多不重视教育,我八岁去念小书(相当于镇上的小学),读了不到三年便觉索然无味,就和父亲商量着回家放羊。乡里比我受教育少的比比皆是。在镇上的青年中,
期刊
关于1982、1983年间的那些记忆,就像遥远宇宙里几千万年前消失了的一颗星球的光线,尽管仍旧在太空里漫游,其实已是所剩无几了。时间既在构成记忆,也在淹没记忆。之所以还能偶尔想到那个时段,还会在内向的视野里浮现一些似是而非的印象残屑,固然与那种抑郁的经历所留下的气息有关,但我却更愿意把一个少年的明朗形象当作那时的标识。他就仿佛是被透过茂密树冠的细碎阳光照亮的一枚新鲜银币,质地坚硬地闪着金属光泽,轻
期刊